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
明明體檢報告一切正常,卻總感覺疲憊不堪,肩頸僵硬得像壓著一塊石頭;
夜深人靜時,明明身體很累,大腦卻像失控的放映機,反覆回放白天的尷尬瞬間;
食慾宛如過山車,要麼暴飲暴食停不下來,要麼對食物毫無興趣,體重莫名其妙地波動……
頭痛、失眠、暴食、慢性疲勞,這些"查不出原因"的身體訊號,其實是情緒在敲門。
研究表明,我們的亞健康狀態與情緒高度有關。
當焦慮轉化為失眠,當抑鬱偽裝成疲勞,當壓力演變成慢性疼痛,這些"身體的求救訊號"往往被我們選擇性忽視。
長期壓抑的情緒會改變神經遞質分泌,擾亂免疫系統,我們習慣了用“忍一忍”、“忙完這陣子”來搪塞自己,直到某天身體按下強制暫停鍵。
是時候換一種方式照顧自己了。
為了應對廣泛的情緒問題,我們準備了三本心理自助手冊,分別應對情緒性進食、失眠、產後抑鬱這三類問題。
大家可以把它們當作“自救工具箱”,開始聆聽那些被忽略的訊號。
「DBT情緒性進食自助手冊」
幫你重建和食物的關係
工作壓力一大,就想吃炸雞;心情一鬱悶,就想用甜品填補;越是內心空虛,越想往嘴裡塞零食……這不是簡單的貪吃或“缺乏自制力”,而是典型的情緒性進食。
當情緒產生波動時,隨之而來的是用暴食行為填補未處理的焦慮、孤獨、憤怒,久而久之,這樣的模式會形成惡性迴圈:
情緒波動→衝動進食→短暫緩解→自責懊悔→更劇烈的情緒波動……
更有甚者可能會因為強烈自責而催吐,發展為進食障礙。

《 老友記》
正確的做法是讓理智及時介入,讓《DBT情緒性進食自助手冊》幫助你從根源上解決“為什麼一有情緒就想吃”的問題。
這份自助手冊基於辯證行為療法(DBT),將複雜的心理學原理轉化為簡單易行的21天練習。
由註冊系統心理師韓煦授課,透過一系列練習來幫助你重建與食物的關係——
首先,找到自己情緒性進食的行為模式;
然後作出承諾,練習正念控制進食衝動;
學會理解自己的情緒,學習從內心接受自己;
學習情緒調節技能,學會衝動管理,獲得積極的人際關係。
每天有知識講解配套實操練習,還有全程專屬的學習社群,讓你的進步不孤獨。
三週集中訓練,21天后擺脫情緒性進食困擾。
👇掃碼瞭解課程詳情👇

「CBT-I睡眠改善自助手冊」
三步解決你的失眠問題
失眠,早已成為當代人普遍的“隱形流行病”。
工作日深夜不捨得睡覺、被短影片衝擊快感無法睡覺、整夜因思慮過度輾轉難眠,已經成為無數人的日常。
更令人擔憂的是,我們開始用錯誤的方式“治療”失眠:酒精、藥物、熬到暈厥,這些方法讓睡眠問題愈演愈烈,演變成記憶力衰退、腦霧、內分泌失調、免疫系統錯亂等問題。

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又一個“快速入睡技巧”,而是一套科學重建睡眠系統的完整方案。
失眠的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即是現行非藥物治療失眠的首選,根據Spielman提出的失眠行為模式,我們可以將失眠的原因分為三種因素:
易感因素(如對聲音過敏等容易失眠的因素);
誘發因素(如考試、工作這類最近的壓力事件);
維持因素(如不良睡眠習慣等使失眠行為維持下來的因素)。
《CBT-I睡眠改善自助手冊》正是從這三個因素出發,講練結合,解決你的失眠問題。
我們特邀斯坦福大學睡眠科博士後、加州註冊心理學家徐藝珊老師打造為期6周到睡眠自助訓練課程,有許多斯坦福大學研究成果和睡眠障礙患者臨床工作的寶貴經驗與大家分享。
透過6周時間,讓你在老師指導下自主思考:
我屬於什麼型別的睡眠模式?到底是什麼干擾了我的睡眠?有哪些對我有效的方式?最後,建立屬於自己的個人化定製睡眠計劃,維持好睡眠並預防復發。
這本自助手冊除了老師講解、跟練以外,同樣有社群打卡和小組討論,讓你科學解決失眠問題。
👇掃碼瞭解課程詳情👇

「產後抑鬱情緒自助手冊」
幫助產後媽媽應對心理危機
很多新手媽媽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出生了,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悅中,但只有我感受不到快樂…這不是“矯情”,而是產後抑鬱的典型表現。
據中國精神科醫師協會統計,產後抑鬱症在我國的發病率約為7.3%~37.14%,出現情緒低落、悲觀絕望、煩躁不安這些產後抑鬱症狀的產婦,比例更是高達50%~70%。
產後抑鬱的原因是多元的,產婦體內激素的驟變、生產過程中的身心痛苦、丈夫及家庭支援的缺乏、育兒的疲勞……都一定程度致使產婦遭遇情緒低谷。

《 坂道上的家 》
《產後抑鬱情緒自助手冊》是我們專門針對這一心理困境設計,由資深婦產科專科心理學家畢玉老師全程指導,從理論基礎到實操練習都手把手教給你。幫助有困擾的產後媽媽們獲得:
-
從睡眠、飲食到建立家庭養育團隊的權威心理干預知識
-
從「情緒調節」到「表達需求」的諸多實用心理技巧
-
從「自我療愈」到「產後發展」的多角度寶貴經驗
全方位幫助產後媽媽處理各種棘手問題。
👇掃碼瞭解課程詳情👇

還有更多自愈課程,點選閱讀原文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