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騙了!這種你以為的養生水,其實全是科技和狠活?

圖片: 黃仔 | 撰稿: 貓毛 | 責編: 海芋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姐妹們早,這裡是貓毛!
傳聞中養貓人最害怕之一的「尿閉」,終於是被我碰上了,怕貓尿不出,更怕貓不喝水,最近為了給好大兒騙水,只能罐頭、貓條輪番往裡摻😷。
嗐,著急歸著急,其實也能理解它,就拿我自己來說,純白水寡淡沒味道,喝不了幾口,但拿個大杯子,往裡丟點茶葉、花果乾、咖啡等「人類騙水神器」,添味又沒負擔,一不留神嘬完了,輕輕鬆鬆達到每天1500mL的水攝入量。
還有人會放枸杞等各種「養生食材」,想著又能喝水又能補營養,屬於是一步到位了。
先不管這樣實際有沒有養生作用,起碼這樣能讓咱多喝水,然鵝最近貓毛刷到了一些訊息:
這些「騙水神器」,可能暗藏科技與狠活,變成「奪命水」
▲圖片來源:某音
怎麼個事,我就是想好好喝個水,怎麼還有點服毒的感覺?貓毛仔細查了查,發現真不簡單,怎麼總有行業想要我小命啊……
嚯,加的「料」還真不少
今年刷某書最直觀的感覺,就是做茶包的商家變多了,市場一大,不乏一些無良商家為了利益最大化不擇手段
有些個人小作坊,連安全許可證都沒有,衛生條件全看個人良心,蟲卵、成蟲、菸頭、碎紙……各種你想得到、想不到的東西,都包裹在茶包材料裡給咱的水加料。
左右滑動檢視
▲圖片來源:小紅書
如果這些只是純噁心人,那還有的料就很要命:非法添加藥物!長期服用可能傷腎
▲圖片來源:CCTV2《第一時間》
也得提防有的商戶以次充好,他們敢這麼理直氣壯,都是「烘乾」給的底氣。
不管水果、花、藥材原料好不好,烘乾之後食材顏色氣味就變了,除非它們壞得特別離譜,否則靠看和聞也不一定認得出來。好的壞的混一混,再用好看的袋子包裝起來,麻雀搖身變鳳凰,身價也是噌噌地漲。
還有的商家為了讓茶包材料更鮮豔好看、延長保質期而「燻硫」,在這一塊,乾花、枸杞、藥材是重災區。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
其實「燻硫」早已不是秘密了,但利益當頭依然屢禁不止,就在上個月初,央視還曝光了一批毒枸杞,商戶不僅用大量焦亞硫酸鈉洗枸杞,甚至為了節省成本,直接整上了工業硫磺!
焦亞硫酸鈉雖然是一種常見的食品防腐劑,但據GB2760-2014,它在每個品類裡的用量還是有很嚴格的限制,比如水果乾類的最大使用量是0.1g/kg,而「毒枸杞」的生產過程中,商戶大把大把地加,是不是還在安全範圍內,還真不好說。
焦亞硫酸鈉分解後會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二氧化硫,過量攝入刺激呼吸道和胃腸道,導致咳嗽、哮喘、腹痛等問題。如果長期大量攝入焦亞硫酸鈉,肝臟、腎臟可就危險咯,最嚴重還可能致命
工業硫磺對人體的傷害更是重量級,這是嚴令禁止用於食品加工的,它含有大量的砷(砒霜就是一種砷化合物),長期接觸也有可能引起急性中毒,傷害呼吸道、肝腎和神經系統
▲圖片來源:google
🆘,這要是不小心喝了燻硫的養生茶,跟服毒有啥區別啊?
▲圖片來源:google
小心微塑膠
「微塑膠」的話題太火了,咱試著逃過瓶裝水,逃過外賣餐盒,沒想到它在咱杯子裡等著呢。
這個問題無論品牌大小都有可能出現,主要來自於茶葉/咖啡/藥材外面的獨立茶包和掛耳咖啡包
這些沖泡包的材質,主要可以分為濾紙、PET(如無紡布)、尼龍(PA)和玉米纖維等,PET和尼龍是不可降解塑膠,在熱水裡長時間浸泡後,會析出微塑膠顆粒,據2019年一項發表在美國化學會期刊上的研究,一袋茶包足足可以釋放116億個微塑膠顆粒和31個奈米塑膠顆粒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4]
如果我們泡了茶/咖啡大口噸噸完,不出意外,這些微塑膠顆粒都會被喝進肚子裡,塑膠顆粒越小,危害就越大,去年一項研究發現,人體血液迴圈已經存在能檢測到的微塑膠,它們會隨著時間在各個器官中累積,也有一定機率成為各種有害物質、致病微生物的載體,帶「鬼子」潛進村裡……
今年還有小鼠研究揭示脫髮可能也跟微塑膠有關……(突然覺得頭頂一涼)
目前WHO仍認為尚無確切證據表明微塑膠能直接危害人體健康,拋開劑量談毒性並不科學,但是沒發現≠不存在,在更多真相出來之前,我們還是儘可能地避免攝入微塑膠更好
還能愉快地「噸噸噸」嗎?
看到這裡,「拒絕白水」星人真的會emo,難道以後只能迴歸寡淡生活嗎?
也不是,大家按照以下方法優中選優,選對那個它,還是能自由「騙水」~
(1)在正規渠道購買知名品牌產品
大廠相對來說有完整成熟的生產線,也會更愛惜口碑,食品安全有保障,入口的東西是需要多加謹慎的。
不太建議大家買來源不明的花果茶,沒有防護就敞在那裡,實在說不準這些茶裡面會加什麼料。也不太建議大家買各種小作坊產品,很多花果茶看著包裝精美、誘人,實際上可能衛生環境堪憂,連食品必備的「QS」標識都沒有。
(2)留意茶包/掛耳材質
材質首選可降解的玉米纖維,它是由玉米澱粉糖化發酵、在經過一定流程形成的再造纖維。用這類材質當茶包,就跟做蛋糕用動物奶油一樣,品牌一般不會藏著掖著,恨不得加大加粗寫出來告訴你,在商品詳情頁、外包裝能看到,或者問客服也行。
某茶飲品牌詳情頁
▲圖片來源:淘寶
想保險一點,茶包到手後還可以:
  • 扯:玉米纖維材質的茶包袋能被撕破,不像塑膠的那麼堅挺;
  • 燒:玉米纖維的茶包燃燒會有植物氣味,而尼龍和PET燃燒後會冒黑煙。
買到塑膠材質的也不用慌張,冷泡也可以儘可能減少微塑膠析出。
(3)觀察茶包的內容物
這一步也非常重要!買了枸杞等中草藥或花茶的話,更得多留意。
泡之前先仔細看看茶包,看看是不是有異物,而且如果品牌真的喪良心燻硫,咱也能及時發現,避開風險:
首先看一看,小心那些顏色過於鮮豔亮麗的。食材烘乾後水分大量流失,整體顏色其實會比較暗淡,如果看著太明豔或呈現不太自然的黃色,可能就是燻硫或染色了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
第二是聞一聞,食材烘乾了也會有接近它本身天然的味道,如果有刺激性氣味,那可能燻過硫
最後還可以嚐嚐,明顯發酸、澀口、發苦的也不太能要了。
按照這些關鍵步驟挑,大機率就沒問題啦,姐妹們可以放心噸噸噸~
不過貓毛也想給大家提個醒,沒有必要花大價錢去買一些所謂的「養生」「美顏」茶包,像枸杞、玫瑰這些食材,雖然其中部分營養物質能溶於水,但溶解度還是非常有限的,實際上你透過喝養生茶獲得的營養也是杯水車薪,還不如保持營養均衡、早睡早起呢~
▲圖片來源:soogif
好啦,是時候再去接一杯水了,大家記得喝水哦
早安,我愛這個世界!
參考文獻
[1] GB 2760-2014. 食品新增劑使用衛生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7.
[2] 焦亞硫酸鈉有毒麼?能用作食品新增劑嗎?[EB/OL](2020-05-13)[2024-10-27].http://m.huizhongchem.com/news/489.html
[3] 工業硫磺:快速成熟的代價.[EB/OL](2014-04-14)[2024-10-27].http://www.cnfoodsafety.com/2014/04/48011.html
[4] Hernandez L M, Xu E G, Larsson H C E, et al. Plastic teabags release billions of microparticles and nanoparticles into tea[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 53(21): 12300-12310.
[5] Leslie H A, Van Velzen M J, Brandsma S H, et al. Discovery and quantification of plastic particle pollution in human blood[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22, 163: 107199.
[6] Li Q, Jiang L, Feng J, et al. Aged 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 exacerbate alopecia associated with tight junction injuries and apoptosis via oxidative stress pathway in skin[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24, 186: 108638.
[7] who report on potential human health implications of microplastics[EB/OL](2022-09-23)[2024-10-27].https://foodpackagingforum.org/news/who-report-on-potential-human-health-implications-of-microplastic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