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突變!北京名校掐尖,下了好大一盤棋

作者:mikizhou
來源:Miki粥(ID:mikizhou520)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北京掐尖的方式,已經變了——

早前的路子是學校八仙過海,各自使出渾身解數暗地裡DZ掐尖,現如今是透過集團校,體系內正大光明的做篩選。

最近,一場海淀某小強就搞了一次集團內部的選拔考試,2000學生中篩選出排名前50的小孩,可以直接簽約升學,其中部分頂尖牛娃,不但直升還可以入讀實驗班。
至此,很多人恍然大悟,原來佈局了幾年的集團校,都是為了掐尖下得一盤大棋。
01

要說集團校掐尖,得先說說北京中考升學的各種政策。

很多家長知道的只有統招,也就是透過中考成績被高中錄取,卻不知道在統招之下還有三種特殊招生方式
定向招生、特色實驗班招生和集團校/校內直升。

定向招生跟校額到校有點類似,高中指定一定數量的招生名額給定向的初中,初中內考核成績作為錄取標準;

實驗班是高中自己設定的特色實驗班,錄取分數比普通班高。比如,北師大實驗的理科拔尖創新人才班、人文社會科學班、國際型人才培養特色班,任選一個都是學神學霸雲集,師資動不動就是全英和外聘教授;
集團校/校內直升,就是開頭提到的選拔模式,集團校的高中給集團內初中一定名額,校內考察直接錄取,不看中考分。

除了統招,中招還有校額到校、市級統籌、提前招生、登機入學、自主招生和1+3專案6種。

校額到校是把優質高中50%的招生名額分配給公辦初中,公辦初中綜素B級以上、中考成績570分以上(參考2024年)透過校內競爭,進入優質高中的方式;
校額到校給了努力、穩定的小孩進小強的機會,也是我常說「寧做普校雞頭,不做名校鳳尾」的原因。

市級統籌針對跨區學霸掐尖,是東西海之外的尖子生進入西城海淀頂尖中學的機會。

1+3專案,也是很多學校搶先掐尖的手段。它主要針對初二的小孩,透過考試進入優質高中,完成初三及高中總共4年的學習。
北京中招的7種方式中,有很多辦法選拔生源,為什麼還要搞「集團校辦學」?
原因很簡單,之前掐尖都是從別人家的池子裡搶人,優質生源供給每年不穩定,學校間為了中考前能提前鎖定好學生,私下各種明槍暗箭,卷個你死我活…
DZ年年被學校和家長詬病、喊打喊殺,尤其今年陽光招生更加嚴厲之後,各校掐尖的操作更上不了檯面,都轉成了暗流洶湧…
想要停是停不下來的,停下來就會被其他列強瞬間踏平。
比如,某所搞了多年教育改革的附中,不追求升學結果只求素質化,結果搞到清北無名,小強快被除名,家長怒懟校長…
家長學校都要升學結果,所以集團校應運而生,直接跑馬圈地四處吞併,造規模化的生源蓄水池,自己培養自己摘。
一方面,提前篩選學生搞內部選拔,有人眼熱但沒人能置喙半句,另一方面,可以給尖子生定製課程,提前進入高中課程。

本來這種方式還有搶跑之嫌,都暗戳戳操作,但拔尖人才培養計劃出臺,給了集團校掐尖的光明正大的理由——

個性化培養,提升尖子生成才效率,避免低效甚至無效刷題。

集團化辦學遍地撒網、重點捕撈的模式,進一步減少了尖子生漏網的機會。

也就是說,以後像達摩院造神,中專生拿下世界數學競賽排名這類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02
說回到集團校選拔,考試基本是老三樣:語、數、英。
有一點變化就是,如今為了響應國家的拔尖人才培養,又增加了一門物理。
之前其實也有,只是不同學校有不同側重點,有的還考化學。但如今大國崛起要搞晶片,物理基礎學科的地位提起來了,和數學都能比肩。

數學,又是數學。

從小升初到中招,數學是不變的王者。原因之前我也說過——
在所有的學科裡,小學階段只有數學和智商硬剛,一個普娃能力有限,學不會就是學不會,花再多的時間也達不到天才的境界。
為什麼數學最重要,還有一個潛在邏輯,就是學校認為智商決定一切。
能上清北的小孩,有的選文科有的學理,他們或許文史哲不是頂尖,但數學肯定都不會弱。
我認識一個北大法學院的小哥,當年想選北大數院,因為他自我感覺數學不錯,但為什麼最後學了法律?因為高考後,雖然他取得了全省TOP20的成績,但也認識到了自己和數院同學差的不是一個數量級,所以選了文科。
這是絕頂聰明的小孩,知道自己有天花板。
不過,這兩年有很多家長不服軟,為了小孩升小強搞簡歷,國內外只是是各種跟數學相關的競賽,能刷的都刷了一遍。
哪怕是卷高考卷得堅定不移的,都拿出美國的AMC來佐證小孩數學能力不差。然而這兩年考的人太多了,爆出大面積作弊,價值極速變低,難讓公立名校透過這份成績相信小孩有數學天賦…

只有自己出題考試。

集團校內的選拔,讓校外想卷的家長徹底沒了指望。除非更早的把娃送進選拔池,否則你就連個分母都當不上。

學校早在初二、初三上學期就把內部席位圈完,這也意味著最後摟草打兔子的名額進一步減少,校外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把以上的邏輯講完,我這個一向佛系的人,都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精神壓力撲面而來。那些每天都在琢磨把小孩託舉進北京頂尖高中的爹媽,估計更要輾轉反側、徹夜難眠了…
北京的小孩,壓力真的很大。說著減負、說著不雞、說著素質第一,但校內的氛圍卻一步步捲起來了…

尖子生的選拔,在集團校裡2000個選50,中選機率2.5%,看起來比不上北京清北錄取率,但想到這些集團校本來就是北京卷王、精英二代雲集,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不僅數學物理要拔尖,被談資忽略的語文和英文,要求也一點兒不低。
以上是四中初一語文周測小卷的部分題目,碩士畢業的家長都拿不到滿分;英文更別提了,六年級拿下FCE,家長在群裡提起都表現謙卑…
努力,對頭部學霸而言,大概是最不值一提的優勢。
03
總的來說,現在想卷小強,參與校外競爭固然可以有棗沒棗打一杆子,但成功率會越來越低。
隨著集團校擴張,名校的競爭會進一步完成學段的下沉。原本中招出分後的搶人大戰,會逐步下沉到初三一模二模,甚至初二就做篩選。

而且,我估計選拔會繼續下沉,沒準會直切小升初也不好說。

小孩想要獲得更多機會,就要早上車。無論是分部、本部還是合併校、民辦校,及早進入集團校體系之內才是王道。

海淀小強目前的集團校擴張各區——

東西海朝等區的集團校,名單涵蓋學校幾百所,這裡不一一列舉了,感興趣可關注公眾號,加小助手mikizhou777索取詳單。
不過,無論集團校卷得如何激烈,那都是神仙打架。
作為普娃家長,帶著吃瓜的心態,做力所能及的努力,迎接順其自然的結果,足矣。
作者:Miki粥,資深媒體人,教育紀錄片總策劃,創造了"順義媽媽"一詞。個人公眾號:Miki粥(mikizhou520)。
今日推薦
三聯旗下《少年新知》
人文 思維 啟蒙 專為青少年打造
更多精品圖書、雜誌  進本店
進群更優惠,加微信:SillyCat222
▍往期回顧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請加微信 biyuntian3344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