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人們,作為一個海淀五年級男孩的爸爸,同時也是長期關注教育領域的自媒體人,最近我心裡一直五味雜陳。今天,想跟大家好好嘮嘮小升初點招這件事兒。
以前每到這個時候,小升初點招那叫一個熱火朝天,小六的家長們四處奔波,給孩子報名各種考試、活動,就盼著能被好學校提前 “點走”。

可從去年開始,這盛況就一去不復返了,今年更是冷冷清清。為啥呢?因為jy部上週釋出的2025年陽光招生專項行動,直接給點招來了個 “釜底抽薪”。
可能有家長說,“陽光招生”也不是啥新鮮詞了,口號年年都在喊,最後還不是一樣的卷,各地都有屢禁不止的掐尖招生?為啥說今年貌似是要動真格了。
來來來,看看通知內容就知道了。


表面上看,這次通知的用語非常直接,直擊小升初的各種貓膩,明說整治各種“暗箱操作”和“尖點招生”行為,還點名了“學科競賽”“校園開放日”“創新人才培養”這些被用來掐尖的 “馬甲”。
還能看出什麼更深入的道道嗎?
一是今年範圍更廣了。
還記得去年北京的“陽光招生”嗎?都上了《焦點訪談》,多所學校的點招都被搞黃了。如果說去年是1.0的話,今年就是升級版的2.0了,要向全國推廣。

二是有了殺手鐧。
細看通知,還附了兩招厲害的殺手鐧,那就是舉報和問責,試問在群眾眼皮子底下,還敢玩出什麼花兒來。
各地都公佈了舉報電話,鼓勵大家監督,要是有違規,相關官員和學校負責人首當其衝,直接拿烏紗帽說話。

所以這從上到下的形勢,頗有些圍獵的意味。掐尖點招已經成了不體面的眾矢之的,人人喊打。2025年小升初點招,卒!!


其實,去年陽光招生就已經釋放出訊號了,取消了6位碼,這樣學校點招的時候,沒法鎖死牛娃,點招就沒那麼好操作了。
今年又增加了舉報問責,真的別小看舉報這事兒,它的威力有多大?
去年很多被包裝成“遊學專案”的比賽,臨門一腳了,因為有人舉報,活動說取消就取消。機構又是退費,又是安撫的各種擦屁股。家長這血壓也被弄得跟過山車似的。

折騰幾次,各種一再易名的杯賽名存實亡,再也不復當年萬人參賽的的盛況。
還有去年的重慶,因為一個上岸家長在朋友圈寫了一篇上岸小作文,內容過於真實,具體到了學校資訊,結果整個重慶小升初暗考都按了暫停鍵。

現如今,舉報成了“正義之師”被官方蓋章鼓勵,加上一把手問責制度,任何一所學校或者機構舉辦“掐尖活動”的代價那就太大了,大規模的掐尖點招基本是沒活路了。


小升初的核心邏輯就是從“擇校熱”到“均衡化”。陽光招生,絕大多數孩子要派位入學,誰也沒機會掐尖招生了,生源也就自然的散佈在各個學校了,生源均衡,也就沒無所謂名校不名校了。
對此,家長看法不一。
有人覺得,反正都派位了,大家都一樣,也就不用那麼焦慮了;
也有家長擔心,只要有中高考在,小升初的競爭就少不了。
突然我就挺唏噓的,你說我這是啥命呀。工作上遭遇雙減,不得不從頭來過。孩子準備了這麼多年,到了關鍵階段,又被陽光招生了。
努力有錯嗎,咱們一直努力,想透過自己的努力掌握命運,可到最後如果只能面對搖號和派位,心裡肯定不好受。
但是又能怎麼辦呢?
大環境變了,咱們也只能接受,一味的沉溺在怨懟中對自己對孩子都沒什麼好處,及時調轉方向積極應對,才是最優解。
不過說實話,我打心底裡支援陽光招生,但前提是真的能徹徹底底的陽光,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別再搞什麼彎彎繞繞的特殊渠道,讓家長們不用再像搞諜戰一樣提心吊膽,卷也不是不卷也不是的無所適從。

(北京某區去年的期末選拔考試,悄無聲息地給四五年級的娃加了一頁奧數題,都是三四星級的題,據說能做出6題就會有人聯絡……)
或許,我們真正期待的不僅是檔案上的“嚴禁”,更是刮骨療毒式的系統革新:當重點校不再需要靠MK搶生源,當普娃也能在統招中觸控優質教育資源,那些深夜刷題的奧數班、東躲西藏的M考場,自然會消散在真正的陽光裡。而在此之前,我們這些家長,大概還得繼續在理想與現實的夾縫中,為孩子多準備一些資訊和方案。

這就是傳說中的MD(密某電)


話說回來,政策變了,咱們家長和孩子接下來該怎麼做呢?我自己也研究了不少,給大家分享一下。
一、抬頭瞭解一些資訊差。
各地政策不一樣,就拿北京為例,去年陽光政策實施後,很多名校、強校開始跑馬圈地,快速換了新打法,這些資訊我們要了解。
大概從去年開始,一些二三四五梯隊的學校,都開始找大哥,抱大腿,據說海淀區公辦校教育集團化辦學的覆蓋率已經高達99.22%,理論上實現了全員名校。
那集團校有啥優勢呢?
可以這樣理解,那些很強的牛校,小升初的時候因為政策原因不能直接點招到心儀的孩子,可以先招攬到集團校,分校內,再慢慢進行挑選。
而且每個集團校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進行選拔,考試頻次可以自己定,考什麼內容也是自己說了算,考什麼科目也按照自己的標準來。
去年,RDF,十一、101、北大附等集團校,針對初一到初三的孩子,都進行了內部考察,提前簽約。考察內容主要是語文、數學、英語、物理。

另外,還有新出臺的0.5+3這類專案,都是符合最新的中考招生政策的,等於中考前集團校內可以正大光明的掐尖,也算是曲線救國了。
這樣對孩子的好處顯而易見。直升或者簽約後,就不用重複學習初中的內容,反覆進行簡單低效的練習就為了卷中考滿分。而是可以提前學習高中的知識,或者嘗試競賽,想想就很爽啊。
所以,如果孩子很優秀,小升初沒進理想學校,進名校的集團校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多了一次衝刺名校高中的機會。
二、研究派位政策和中招政策。
除了孩子要好好搞成績,咱們父母也可以提前瞭解下招生政策,省得最後拖孩子後腿。
現在中高考是一體的,選擇初中學校時,結合當地中考政策,瞭解1+3、0.5+3、校額到校這些政策,很有必要。
三、孩子學習方向相應調整。
以前很多孩子學習是衝著擇校去的,擇校怎麼考我就怎麼學。現在情況變了,學習側重點也得變。
對於五六年級的孩子來說,大家可能很關心的一個問題是,前面小奧學了很多年,現在還有必須繼續嗎?我覺得也不必因此前功盡棄,終歸學了對孩子的思維有幫助,而且到了初中如果有分班考還是用得上的,但別再花大量時間鑽研偏題怪題了。
如果本來也沒學,隨著校內學的主題加深到淺奧的難度來開拓一下思維即可,可以把重點放在初中內容的提前學上,數學提前預習,背一背初中的古詩古文,提前記英語單詞,為初中學習做好準備。


話說回來,雖然我自己身處於小升初的各種暗戰之中,有點心累,但是內心並不算特別焦慮。
因為我一直覺得,小升初不過是孩子漫長人生中的一個小小階段,那些為了小升初讓孩子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即便在升學時發揮不了作用,也絕非白費力氣。孩子學習奧數、程式設計培養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習習慣,英語透過PET、FCE考試積累的英語能力,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肯定會發揮重要作用。
就像鄰居家孩子,小升初沒進入理想學校,但憑藉之前學奧數鍛鍊的思維能力,初中數學成績突出,連帶著學理科都不費勁。中考時表現出色,順利進入了心儀的高中,學習狀態也比他那些純靠運氣搖進重點初中但總是吊車尾的小學同學要強得多。
所以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中高考才是真正考驗孩子實力的時候,那時少了很多各種暗箱操作,比拼的是實打實的知識和能力。所以咱們與其現在在小升初的亂象和政策變動中焦慮迷茫、疲於奔命,不如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培養孩子的底層能力。
關於這次的陽光招生,你有什麼想說的呢?儘量亂象叢生,我知道一路上你我一直在相互陪伴,一起到評論區加油打氣吧。
1
END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