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眼,點選卡片關注,加星標,以防失聯
在新加坡生活的我們,相信對“華社”這個詞很熟悉。
“華社”,也就是“華人社會”。
在新加坡,人們認為,“華社”是由幾類群體和組織共同組成的一個——宗親社團(如黃氏總會)、鄉親社團(如福建會館)、華人慈善與公益團體(如善濟醫社)、華校(如南洋女中、華僑中學)與學術團體(如南洋學會)、華文媒體、華人俱樂部(如怡和軒、吾廬)、華人藝術團體(如湘靈音樂社、平社)、華人企業等等。
無論在經濟、社會、文化或政治影響力上,華社是新加坡社會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華社有多重要呢?
這麼說吧,新加坡總理公署下屬有個“華社聯絡組”,負責人是一把手部長,目前是文化、社群及青年部長兼律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在他之前,是陳振聲、王乙康、顏金勇等,當時都是在任的一把手部長,顏金勇現如今已是副總理;除了部長之外,還有不少政務部長、政務次長、國會議員。

華社聯絡組在2000年成立,其設立宗旨是協助政府透過不同管道,同新加坡各個華族團體和社會領袖交流和對話,以瞭解他們乃至整個華人社會面對和關心的問題,藉此達到促進政府和華社溝通的作用。
從總理公署設立華社聯絡組以及它的規格來看,華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歷史上,“華社”一詞,承載著十九世紀以來華人為尋求發展,大規模移民海外的歷史記憶。
時至今日,華人遷移已成為一種常態,新的華人社群在世界各地不斷湧現,華社本身也在不斷更新變化。
今年是新加坡獨立六十週年。這60年來,新加坡的華族文化、多元族群交流及宗鄉會館的角色,又發生了什麼變化?
海外華人社群的蓬勃發展,對華人社群本身、對在地國,以及對中國將產生怎樣的影響?新加坡華社又如何在其中發揮獨特的作用?
對於這兩個課題,華社的兩個重要機構——南洋學會、怡和軒俱樂部,近期將舉行公開座談會,歡迎出席。
3月29日,週六
新加坡建國六十年的華人文化與社會

4月26日,週六
華社未來觀:新加坡與全球視角


相關閱讀

-
黃循財:新加坡政府與華社擁有共同的價值觀
ABC丨編輯
Alex丨編審
新加坡眼丨來源丨圖源
免責宣告:
1.凡本公眾號註明文章型別為“原創”的所有作品,版權屬於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註明:“文章來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眾號註明文章型別為“轉載”、“編譯”的所有作品,均轉載或編譯自其他媒體,目的在於傳遞更多有價值資訊,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想第一時間瞭解新加坡的熱點/突發新聞,可關注新加坡眼旗下“看南洋”微信公眾號,同步下載新加坡眼APP,不失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