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的時代。”
只要把“巨人”改成“天才”,恩格斯的這句話就能完美形容我們這個時代。
我總覺得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偉大的“文藝復興”,正在迎接一波又一波天才。
前有六邊形戰士、跨學科天才董襲瑩,博導是骨科,論文是影像,學位是內科,工作是泌尿外科,輪轉期間在胸外科不想走,未畢業出泌尿外科的指南一作。
後有齊魯大學醫院霍護士及其同行,為解決男性婦科疾病,做出了卓越的研究和貢獻。
如今,又有重慶大學大四女生劉某喬,已發表14篇SCI論文,並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最早發明專利時甚至還在讀初中。
雖然不是一作,但光憑這SCI的數量,這位天才本科生,也得讓多少碩士和博士無地自容。
沒辦法,誰叫人家有個當重慶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的好爹呢。
這位好爹,就是與劉某喬共同署名發表論文的劉某華,重慶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重慶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國家級高層次人才、長江學者。
有網友說,爸爸副院長+女兒天才,一門雙傑都被我重大收入囊中,雙喜臨門還不“重慶”嗎?
不過說實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親給女兒掛名個三作四作,也並非不能理解。
但就像六神磊磊在評價董襲瑩事件時說的那樣,以前總覺得既得利益者就該低調一點,悶聲發大財,顧及一下旁人的感受,這本該是走後門的基本道德。
但現在倒好,所謂低調、避嫌、悶聲發財,原來都已經是窮人思維和底層認知了。肖飛居然要大家向董襲瑩學習,在群裡公開秀恩愛,並對他人公開羞辱。
其實,劉氏父女,也不遑多讓。
你掛名就掛名,低調點別被人發現,也就是了。
可人家偏不,不但要裡子,也要面子。不但要實在的好處,也要在外的名聲。
5月7日,“重慶共青團”公號推文《重慶這8位同學獲國家獎學金》。
其中,劉某喬以重慶僅有的三名獲獎本科生之一的身份上榜。
這樣的排面,就代表著重慶的臉面。
而這篇文章稱,劉某喬發表SCI一區期刊論文5篇、SCI二區期刊論文9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項。
同一篇文章裡,另一位獲得國家獎學金的博士,也才發了SCI期刊論文7篇。
光看這篇文章,劉某喬妥妥的碾壓。

在2025年3月18日,“重慶大學學生工作”公號發文,稱劉某喬已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MSSE,Master)、猶他大學(冶金工程PhD,全獎)和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工程Master)的錄取通知。
同時,劉某喬還被邀請作為分享人,接受學弟學妹羨慕的眼光。

我相信,即將赴美的劉某喬,有著美好的明天。
這其中是不是有父親劉某華給她“掛名”的功勞,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無論如何,人前風光無限的名聲,人家父女算是享受到了。
甚至,2022年,網上流傳的一份29頁關於重大化學化工學院長江學者劉作華等嚴重學術不端問題的舉報信,都沒能撼動這位長江學者分毫。
《舉報信》稱,劉某華等教授在科研論文發表中,存在嚴重的編造實驗內容、變造實驗資料、重複發表實驗成果等嚴重學術不端行為,涉及論文20餘篇,造假時間長達15年(到現在18年)。





這個舉報PDF裡所說的內容是不是真的,我不敢妄下結論,
但既然重慶大學表示高度重視,且已成立專項工作組進行核實,那就不要只核實女兒的問題,也不妨查查院長父親的問題。
最後想多說一點,最近的新聞,要不是近親繁殖,就是學術霸凌,資源越來越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並透過代際傳遞繼續繁殖。
普通人想要突破自己的圈層,去追尋自己的夢想,變成了一件路徑越來越窄的事情。
我們似乎在經歷一個人人都能感覺得到,卻又無力改變的變化。
不禁想起《貝克街的亡靈》中,灰原哀的那句話:
政治家的兒子長大依然是政治家,銀行行長的兒子長大依然是銀行行長,這樣的話無論過了多久,日本也不會有所改變。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