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去名校終身教授,改回中國國籍:“我要回中國了,永遠的”

辭去名校終身教授,改回中國國籍:“我要回中國了,永遠的”

在中國物理界、電腦科學界,姚期智不但是個天才,而且才氣與心胸“比肩”,實為“士”。
雖是孤身一人,卻勝於萬鈞之力。
正如楊振寧所說,“我把姚期智帶回了華夏,實則是替國家拐回來了一個寶。”
姚期智在成為學術界的“寶”前,就已是臺灣高校中的“學霸”。
一九六四年,姚期智二十歲,在臺灣大學取得了物理學的學士學位。
少年意氣風發,脫掉了他的學士服,依照臺灣省的法規,自願參軍。
“等期智服役結束,你就可以去哈佛攻讀博士了。”
當年留學的“熱潮”並不比現在少,而且大部分的留學生都是國內的“翹楚”。
對於這樣的天才,他們的導師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為了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讓他們去國外學習,是最好的選擇。
但最可怕的是,他們這些被國家和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在經歷了國外的繁華和誘惑後,就再也回不來了。
這種事情,以前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姚期智清楚身邊人的想法,卻沒有給出什麼所謂的承諾。
對他來說,不久之後的美國之行只是為了學術。純粹是為了學習。他唯一在意的,就是中國。
收拾好行李,姚期智雄心勃勃地開始了他在國外學習的旅程。
但他的博士是物理,所以他選擇了伊利諾大學的計算機系。他的努力沒有白費,在五年後,他順利拿到了博士學位,成為了物理和計算機兩個專業的優秀學生。不少高校紛紛向姚期智伸出“橄欖枝”,希望他能在自己的學校裡執教。畢竟,他現在只有三十多歲了。
姚期智來說,講課只是他的一部分,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科研上。那時候,電腦技術已經被歐美國家壟斷了,姚期智決定另闢蹊徑,開創一條新的電腦之路。六年後,中國成功地推出了分散式量子計算。
最終,在2010年,清華大學- MIT-香港中文大學-中文大學-計算機理論研究中心在清華大學成立,這是 MIT在中國的首家合作中心,同時也是美國大學與美國頂尖大學的首家合作中心。“清華姚班”,已經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在姚期智院長的領導下,清華姚班已經初具規模,六個年級的學生中,有172個都是電腦方面的佼佼者,例如眾所周知的支付寶人臉識別技術,就是姚班的印奇、唐文斌、楊沐三個人共同研發出來的;而姚班的幾個天才,也在積極地研究著這一項技術。
在獲獎之後,姚期智也沒有大肆宣傳自己的研究成果,姚期智在2004年從普斯林頓大學退了下來,回國在清華大學教書。他在美國的最後一次演講中告訴他的學生:"我要回中國了,永遠的。"
姚期智進入清華大學後,作為一名專職的高階研究人員。在教學方面,曾在美國任教多年的他,透過對中美電腦教育的比較,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國內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種新的教育方式。後來他還開辦了一門電腦科學實驗課,由他來授課,因此被稱作"姚班"。
在國外的學生們,都知道他們的事蹟。每一個出國的學生,都是一顆純真的心,哪怕身在異國他鄉,也會想念自己的家人。
他們的內心是單純的,他們不會忘記自己的養育之恩。有一顆赤子之心的留學生們,已經開始了他們的腳步,向他們的故鄉、他們的國家進發。他們心地善良,為了國家的需要,他們甘願犧牲自己。
姚期智的歸國,對美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對於中國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的幸事。而隨著他的迴歸,中國的許多科研人員也紛紛來到中國進行學術交流。
姚期智院士畢業後,不但教學有方,而且還為國家培養了不少優秀的學生。他的歸來也改變了中國的科研薄弱環節,為中國建立起一個新的科學中心,為中國的科研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來源:悠悠娛心本文僅用於學術分享,版權屬於原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