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為社會主義金融事業闖新路”的使命應運而生,經歷了33年的拼搏、進步、整理、再出發,2025年浦發銀行以全新的姿態“整裝歸來”。
這一次“數智化”成為題眼,“機制”成為抓手,五條“新賽道”開啟前瞻發展空間,而“對公”業務的王牌歸來,業績的踏實轉型,一份高質量的業績答卷就此“浮出水面”。
最新發布的年報顯示,2024年浦發銀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52.57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速達到23.31%,位居已公佈年報的大中型銀行的最前列。
同期,浦發銀行的資產質量“清單”裡,撥備覆蓋率上升至過去 9 年來最高值;不良貸款率達到該行近10年來的最低水平;不良貸款餘額連續5年下降;各科資產質量指標表現良好。
顯然,這一次浦發走的是與以往不同的發展“新路”:
這條路要能適應科技迭代的新時代,能應對金融業利率下行的巨大挑戰,能承接住浦發銀行輝煌的歷史,也能開啟未來發展的空間。
以此觀察,浦發銀行的2024年報,訊息和價值的含量遠勝以往。

“數智化”成為題眼
浦發銀行近年最大的變化,來自“數智化”戰略的堅定實施。

按照董事長張為忠在年報業績說明會上的總結,浦發銀行過往持續強化的“五數”建設:即數字基建、數字產品、數字運營、數字風控和數字生態,推動了公司“五大賽道”業務的戰略突破和金融服務水平的高層級躍升。
這裡尤其鮮明的是兩點,一是,浦發銀行推動的是“數智化”戰略,即強調數字化和智慧化的結合,突出了智慧化的數字運營體系和智慧的風控體系建設,這一點對浦發的各類業務包括對公和零售業務形成了良好的賦能。
二是,浦發銀行的“數智化建設”,在業內率先突出了數字化運營和數字生態建設,後者把“數字化”從工具層面提升到資產運營和生態的層面,顯然是“棋高一著”。

“機制”成為抓手
金融機構變革,機制永遠“先行”。浦發銀行的業績“豐收”,和過去一年中,集團內業務機制的突破和探索高度相關。
業績說明會上,浦發高管層提到了兩個細節:
一是圍繞對公業務裡的核心客戶服務,集團內部設定了服務“專班”,打破部門壁壘、打通線上線下,圍繞客戶的需求,提供一站式、系統化的服務和產品供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是圍繞五大賽道設定專班,實體化執行,且設定了專門的考核分配機制,真正讓專班“專的下去”也“轉的動”,實質性推升了五大賽道業務的快速發展。
什麼樣的機制會鍛造什麼樣的隊伍,最終推動什麼樣的業績落實。浦發銀行的機制改革其實是整個體系不斷迭代升級的縮影。

對公業務“王者歸來”
“業務王牌”對公業務在去年明顯發力,成為浦發銀行諸項業務的亮點。
對公貸款業務方面,浦發銀行去年末對公貸款總額(含票據貼現)達到3.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 3503.31 億元,實現了11.11%的較高增速。對公貸款總額的總量佔比也上升到65%,公司信貸增長的穩定性提升明顯。
對公存款業務方面,2024年母公司對公存款餘額達到3.54萬億元。透過推出多元存款產品,創新上線新產品“省心存”等,不斷提升對客戶的綜合化、靈活化服務能力。
客戶經營方面,截至去年末,浦發銀行的公司客戶數達到 236.85萬戶,較上年末增加 13.01 萬戶。報告期內實現對公業務營業淨收入 610.81 億元,表現良好。
2024年,浦發銀行還積極構建總分行戰略客戶客群經營新體系,圍繞“總部優勢、大國重器、交通強國、尖端科技、工業基礎、國計民生、數字經濟”七大重點產業佈局,充分挖掘總分行戰略客戶價值。報告期末,浦發總行的戰略客戶人民幣對公存款餘額 8862 億元,對公貸款(含商票)餘額達到 7726億元。

交叉賦能 全面突破
作為戰略突破點和營收增長點,“五大賽道”全面啟用浦發對公基因,發揮協同聯動優勢,鍛造差異化核心競爭力,為公司業務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
浦發銀行的新發展中,也格外強調風控和資產質量的把控,這體現了公司新一輪發展中“穩健”、“兼顧”的特點。
行長謝偉在年報中透露,浦發在2024年以風險偏好為統領,合理調整細分行業佈局,前端校準信貸投放方向,強化風險工具箱應用,打造“精細化”“全流程”“重應用”的風險預警體系;
另外,加大多方式、多渠道、市場化不良資產處置力度,現金清收金額創歷史新高。資產質量持續改善,不良貸款餘額連續 5 年下降,不良貸款率為近 10 年來最低水平;風險抵補能力不斷增強,撥備覆蓋率持續上升,達過去 9 年來最高值;資產質量前瞻性指標表現良好。
為了回報投資者,浦發銀行董事會也擬定了較豐厚的2024年度利潤分配方案是,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送現金紅利4.1元人民幣(含稅)。總計120億的現金分紅總額,令浦發的現金派發比例達到30.16%,以4月1日收盤價計,浦發銀行的年股息率達到4%一線。

今日事,明日史。浦發銀行顯然正在書寫新一輪業務上升的“史實”。
在這輪週期中,浦發大機率將實現數智化戰略和業務策略的良好互動;實現營收增長和資產質量的平衡;更將實現社會責任、經營責任和股東責任的同步共振。
這條新的發展之路下一步將如何演繹,還值得持續關注。
*以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刊登平臺之觀點。使用者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