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類能力構成中信股份獨具的穩健價值,該優勢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尤為突出
文|劉建中
編輯|史毅
3月28日,中信股份(00267.HK)釋出2024年經營業績:營業收入7529億元,同比增長10.6%;稅前利潤1327億元,同比增長7.6%;歸母淨利潤582億元,同比增長1.1%;全年股息為0.55元/股,同比增長6.8%。
中信股份的市值在2024年上漲了27.5%,同期恒生指數漲幅為17.7%,恒生綜合企業行業指數漲幅為5.5%。
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據聯合國《2024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年中更新報告,2024 年全球經濟增速為2.7%。如果不考慮疫情暴發的2020年,2.7%是2010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的最低速度。2025年,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仍將盛行,全球貿易碎片化仍將持續,加之通脹問題、債務問題,全球經濟增長仍不樂觀。
受國際環境影響,2024年中國經濟處於週期底部,同時中國經濟處於結構調整期。在此種經濟環境下,中信股份的穩健特點逐步顯現。市場越來越認識到中信股份獨有的優勢和價值:
第一,中信股份擁有金融全牌照優勢,透過構建“股貸債保”聯動的金融服務體系,增進服務效率,提高服務廣度。例如,對前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的服務覆蓋率達到96%。中信股權投資聯盟,在管基金規模超3000億元,直接投資孵化科創企業超1000家,支援了宇樹科技等一批科創企業發展壯大, 為初創期企業提供“耐心資本”。
第二,中信股份擁有業態多元的實業業務,2024年實業子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164億元。在全球經濟格局不確定性條件下,多元化帶來的業務協同與互補,增強了實業部門的韌性與穩定性。例如,2024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重點統計企業利潤總額為429億元,同比下降50.3%,而中信股份旗下的鋼鐵企業利潤降幅顯著小於行業水平。其中,中信特鋼(000708.SZ)歸母淨利潤54億元,同比下降10.4%;南鋼股份(600282.SH)歸母淨利潤22.6億元,同比上升6.4%。
第三,中信股份擁有深厚的國際化運營管理能力。中信自1979年成立以來一直是中國對外的視窗,現在更是中國外向經濟的橋樑。中信股份境外業務覆蓋全球約160個國家和地區,海外業務保持良好發展勢頭,2024年實現資產、收入雙增,總資產同比增長13.7%,收入同比增長21.8%。2024年中信建設海外新籤合同額和新生效合同額分別增長3.2倍和1.8倍;中信重工(601608.SH)海外新增生效訂單同比增幅超80%。2024中信釋出“要出國、找中信”“來中國、找中信”服務品牌,進一步增進了國際化能力。
第四,中信股份擁有較強的宏觀經濟把握能力與前瞻研究能力。中信依託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的研究能力,彙集眾多實業資訊,能夠第一時間感知行業變化,並且快速響應。例如,中信金屬(601061.SH)透過研判形勢,調整業務佈局,積極拓展有色業務,2024年銅產品貿易規模和利潤分別同比增長9%和163%,且投資艾芬豪礦業取得良好投資收益。艾芬豪礦業的KK銅礦有望成為全球第三大銅礦,基普什鋅礦有望成為全球第四大鋅礦。
第五,中信股份風控管理縝密。中信把風險管理作為企業發展的基石,資產質量持續最佳化,不良資產率保持行業較低水平。2024年,標普將中信股份主體信用評級由BBB+調升至A-(展望穩定)。標普“A”類信用評級表明企業經營穩定,風險控制能力非常強。
第六,中信股份擁有先進管理經驗和先進科技的共享能力。當某個子公司的一項舉措取得了良好收益,這種經驗就會被其他子公司學習,從而整個集團的管理水平或科技水平得以提升。比如,中信股份旗下各公司的數字化能力在本行業內都比較突出。
第七,中信股份還擁有大型綜合企業獨有的複雜事務處理能力,以及集團品牌賦能能力等。透過董家渡紓困專案,可以看出以上能力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尤為重要。董家渡專案原屬融創中國(01918.HK),融創出險後,中信介入。中信信託設立財產權信託計劃,阻斷專案風險外溢;中信銀行(601998.SH)擔任託管行,確保資金專款專用;中信泰富地產、中信城開代管代建,最佳化產品設計,提升資產價值;中信集團透過品牌賦能,提振市場信心,提升市場認可,最終實現三開三罄,總銷售額達到215億元。
在以上七類能力的加護下,2024年中信股份的各重要子公司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2024年,中信銀行營業收入為2136億元,同比增長3.7%;歸母淨利潤為686億元,同比增長2.4%。在13家營收超1000億元的銀行(下稱“千億銀行”)中,中信銀行營收增速排名第一,歸母淨利潤增速排名第四。
表1: 2024年A股千億銀行的營收、淨利潤等情況

淨息差是銀行業的重要指標,是同業比較的基準尺度。2021年以來,銀行業淨息差不斷收窄。2024年,13家千億銀行淨息差同比降幅中位數為7.9%,中信銀行淨息差降幅為0.6%,在13家千億銀行中最低。
不良率反映了銀行的資產質量狀況。2024年末,中信銀行不良貸款餘額665億元,不良貸款率1.16%,撥備覆蓋率209.43%。不良貸款率連續六年下降,達到了2014年以來最好的水平;不良貸款的撥備覆蓋率連續四年上升,達到了2013年以來的最好水平。

2024年,在IPO(首次公開發行)和再融資收緊的壓力下,中信證券營業收入為638億元,同比增長6.2%;歸母淨利潤為217億元,同比增長10.1%;歸母股東權益2931億元,同比增長9.0%。
對於證券公司,規模和淨資產收益率(ROE)是最為重要的財務指標。中信證券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歸母股東權益排名行業第一,境內股債承銷規模、託管客戶資產規模、資產管理規模都保持行業領先。
A股共有49家證券公司,目前已有29家公佈了2024年財務資料,其中16家營業收入超過了70億元。在這16家中,中信證券的淨資產收益率(ROE)為7.72%,位列第四。
表2: 2024年A股證券公司的營收、歸母淨利潤、ROE

2024年中信證券境外收入109億元,佔總營收的17.2%。國際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6%。中信證券中資離岸債承銷規模市場排名第一,香港市場股權融資承銷規模排名第二,中國企業全球併購專案交易規模排名第二。境外業務毛利率為59.0%,境內業務毛利率為41.7%。
目前,中信證券分支機構覆蓋全球股票總市值95%以上的主要市場,中信證券憑藉獨特的行業地位和優勢,服務中國客戶“走出去”、境外客戶“引進來”。

2024年,鋼鐵行業依舊處於調整階段,需求下行壓力仍在、原燃料價格處於高位。鋼鐵行業執行持續呈現高產量、高成本、高出口、低需求、低價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局面。中鋼協資料顯示,2024年重點統計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29億元,同比下降 50.3%。
中信特鋼和南鋼股份的表現顯著優於行業整體,中信特鋼(000708.SZ)歸母淨利潤54億元,同比下降10.4%;南鋼股份(600282.SH)歸母淨利潤22.6億元,同比上升6.4%。
中信特鋼和南鋼股份的盈利質量一直優於鋼鐵行業其他上市公司。有五個指標可以從不同側面衡量企業的盈利質量:銷售淨利率、銷售毛利率、淨資產收益率(ROE)、總資產收益率(ROA)、投入資本回報率(ROIC)。中信特鋼和南鋼股份在每個指標的得分都居行業前列。
計算A股最大的27家鋼鐵公司(2023年營收都超過100億元)的以上五項指標,並求出這五項資料在2022年、2023年、2024年的均值(因為半數鋼鐵公司尚未公佈年報,這裡用三季度資料)。表3是各鋼鐵公司以上均值的排名情況。可以看出,中信特鋼和南鋼股份各項指標的排名都在前五名。
表3: 主要鋼鐵企業的淨利率、毛利率、ROE、ROA、ROIC排名


中信重工
中信重工(601608.SH)是礦業、水泥、海上風電等行業的重型裝備製造商。2024年行業面臨國內外諸多挑戰,在此情形下,中信重工營業收入為80.3億元,同比下降16.0%;扣非歸母淨利潤為4.0億元,同比增長34.4%。同時,有息負債實現四連降,從2020年的53.7億元,降至20.3億元。
中信重工強化技術攻關,研發投入佔比持續保持在7%左右。2024年,在礦山及重型裝備業務方面,交付國內最大直徑6.2m×98m富氧揮發迴轉窯、世界最大規格直徑7.2m×138.5m特大型煤化工用迴轉窯、世界最大規格鐵精粉用動態選粉機、世界“軋機之王”5600 毫米寬厚板軋機等一批首套產品。“礦井提升機”產品榮獲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
在機器人及智慧裝備業務方面,中標新疆、黑龍江、貴州等總隊級消防機器人專案;簽訂首批次大型油田消防機器人專案。“移動過載智慧高空作業機器人系統”專案獲工業和資訊化部立項批覆;“智慧防爆機器人”產品榮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
2024年公司海外生效訂貨增長超80%,帶動公司整體新增生效訂貨超150億元,同比增長28.7%,創歷史最好水平。

中信金屬
中信金屬的主營業務為金屬貿易與金屬資源投資,2024年營業收入為1302億元,同比增長4.2%;歸母淨利潤為22.4億元,同比增長8.8%。
中信金屬積極研判國內國外的複雜形勢,調整業務結構,堅守風險底線。目前海外礦山專案建設順利,經營業績創新高。
艾芬豪礦業貢獻投資收益 3.2億元,旗下剛果(金)KK銅礦全年銅金屬產量43.7萬噸,滿負荷生產後年產量有望超60萬噸,或將成為全球第三大銅礦;Kipushi鋅銅礦實現商業化生產,全年鋅產量5萬噸,預計前五年平均產量27.8萬噸/年,有望成為全球第四大鋅礦。
Platreef鉑族多金屬礦建設平穩,產品為鉑、鈀、銠和黃金。預計2025年第四季度首次供礦,年產量約10萬盎司。
秘魯邦巴斯銅礦貢獻投資收益5.6億元,2024年度銅精礦含銅產量達32.3萬噸,同比增長 7%。Ferrobamba深部礦體新增資源量銅金屬250萬噸、鉬金屬13萬噸,大大增強了長期經營潛力。

其他子公司
中信股份的其他子公司也各具亮點。
中信戴卡是鋁車輪行業龍頭,全球市場佔有率超過35%,中國市場佔有率超過55%。2024年境內銷量同比上升3.3%,境外同比增長5.2%,營收達到324億元,同比增長5.4%。公司高度重視技術提升,自研自制中國最大的7500噸兩板式壓鑄機,生產出全球汽車製造業首個過載整合鑄件。墨西哥鑄件專案2024年10月全序貫通投產,摩洛哥燈塔工廠僅歷時8月建成,點亮非洲首家“燈塔工廠”。
隆平高科(000998.SZ)在穩固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主糧作物收入的同時,積極開拓“專精特新”高附加值品種市場。78個新品種透過國家審定,完善了綠色優質高產品種佈局。巴西玉米種子業務市場佔有率超20%,國際種業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
中信出版(300788.SZ)營收16.9億元,同比下降1.7%,淨利潤1.2億元,同比上升2.0%。面對出版市場疲軟和新媒體分流衝擊,公司藉助AI升級內容電商營銷體系,有效控制銷售成本與折扣率,毛利率提升了4.1個百分點。中信出版積極深化動漫文創戰略,加強IP運營合作,鞏固大眾圖書零售市場市佔率第一的地位。中信出版的影響力和社會意義遠遠超出其商業價值,是中信集團一張靚麗的名片。
中信資源(01205.HK)營收95億港元,同比增長148%,稅前淨利潤8.2億港元,同比增長17.8%。全年原油貿易量959萬桶,新增收入59億港元。
中信澳礦雖面臨勞動力緊張和成本上升等挑戰,在減產三分之一情況下實現盈利1.76億美元,體現出逆境之下的運營能力。

未來的六大進取方向
中信未來將在金融“強核”、實業“星鏈”、科技創新、國際化能力、市值管理、人才改革六大方向蓄勢發力。
2024年中信股份提出金融“強核”和實業“星鏈”兩大工程。金融“強核”工程將著力打造多面領先的商業銀行,建設一流投資銀行,鞏固信託優勢地位,增強保險競爭能力,並推動金融租賃成為綜合金融板塊新的增長極。
實業“星鏈”工程,以“煥星”行動推動傳統產業煥發新機,以“造星”行動造出新的增長極和增長點,以“探星”行動探尋未來產業新賽道,推動新舊動能平穩接續轉化,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階邁進,加快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中信未來將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啟動科技創新“磐石”行動。高質量發展需要新質生產力,而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是科技創新。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只有積極研判形勢,針對性、持續性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才能搶佔先機。
中信將鞏固國際化優勢,打造更加開放的中信。在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盛行,全球貿易碎片化的當下,國際化能力成為稀缺資源。中信將全力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並幫助國外企業走進中國、瞭解中國、投資中國。
中信高度重視投資者回報和市值管理工作,將其納入長期戰略管理體系,努力實現公司價值與市值同步提升。2024年釋出了未來三年《股東回報規劃》,努力為股東、為投資者帶來更大回報和價值。
中信還將深化人才改革。人是企業之本,是改革發展“第一資源”。除了培養敢於創新、善於改革的高素質幹部,中信還將啟動科技人才“星河行動”,將選拔培養若干名首席科學家、高階專家和青年科技創新英才,面向全球引進人工智慧、新材料等領域高層次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