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短一個五一小長假,國內的朋友們忙著去各大景點數人頭,國外的同胞們則是忙著在整頓當地治安。
先是巴塞羅那的攝影師當街給偷相機的賊來了個裸絞鎖喉。直到警察出現,受到驚嚇的小偷才露出了“同志你可終於來了”的表情,圍觀群眾爆發了熱烈的掌聲。
文章轉載自:酷玩實驗室
緊接著又有中國女孩在羅馬地鐵裡對小偷圍追堵截,雖然最終因為寡不敵眾沒能拿回手機,但她的勇氣已經讓向來如魚得水的小偷們慌了手腳。
還引起了車廂裡另一位綠外套大哥的“同仇敵愾”。

又過了兩天,嫉惡的熱血劇情再次上演。
一位牛津博士又在倫敦的街頭和小偷展開了激烈的追逐戰,追了幾個街區後,最終在地鐵站裡把對方按在了角落。

短短一週內,國人鬥小偷的身影在歐洲遍地開花,神秘的“Chinese kung fu”再次震驚了外國友人。整頓職場的中國年輕人,終於開啟了整頓世界的腳步。
在那之前,中國遊客在歐洲的街頭已經隱忍太久了。



“不偷不是義大利,不搶不是法蘭西, 又偷又搶英吉利。”
這句在外國華人口中不斷傳頌的順口溜,雖然透著濃濃的“刻板印象”,卻也是滿滿的無奈。
歐洲留子——反扒防盜路上的排頭兵,在這片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深耕多年,他們全身而退的第一步就是知己知彼。
有人根據小偷的武力值為他們進行了編號排序,堪稱國人遊客歐洲旅行之前的必讀《紅寶書》。

不僅要熟悉這些面孔,還要熟悉他們各自的技能和重新整理點。
有人是長髮飄飄偽裝成藝術家的街頭辣手、有人是口吐芬芳以氣勢壓人的地鐵悍婦、還有人嘰裡咕嚕地一頓輸出只為擾亂對方的思路。

這份名單的權威性,有那些親臨過現場的人們背書。
7號擅長裝無辜、4號是團體作案、1號手法嫻熟全程毫無知覺……
小偷們可能分析過不同遊客下手的難易程度,但他們沒想到的是,深受其害的遊客們也會在背後蛐蛐他們的業務水平。



久而久之,在“歐洲剿匪”的戰場上,有人逐漸孵化出了一條嶄新的賽道,以絕對的資訊差在這條刁鑽的定位上獨領風騷。
普通人看來浪漫的巴黎、藝術的羅馬、熱烈的巴塞羅那…在這些博主的眼裡就是活脫脫的一份獵罪圖鑑,警察來了都得找他拉名單。

實在讓人忍不住好奇:哥們兒你是丟了多少臺手機才擁有這麼龐大的知識儲備的?

別問,問就是每一個去歐洲旅過遊的人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心酸防盜史。
你可能對外國面孔統統臉盲,但你應該可以從這些被“編制”的小偷們身上找到一些共同點。
全黑穿搭、羽絨馬甲、阿迪達斯的三道槓是他們共同的圖騰。有些女性則是穿著時尚面容清秀,根本看不出是偷竊慣犯。

一旦你因此鬆懈下來,他們就會一股腦地蜂擁而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掏空你的家當。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區的小偷也有不同的狩獵風格。
巴塞羅那和米蘭雖然中招率很高,但只是一些吉普賽人和摩洛哥人的小偷小摸,只要多加防範就可以避免。
他們通常會在手中拿一件外套或是報紙作為遮擋,然後悄悄地接近你,趁你不注意的時候迅速出手。

他們還會假裝成一位需要幫助的路人,拿著一張報紙蓋在你放在桌上的財物上方,問你教堂的路怎麼走。
當你還沉浸在“我竟然能在國外給人指路”的驕傲假象中時,便渾水摸魚地順走了你的貴重物品。

他們還會趁你在拍照、瀏覽景區的過程中迂迴到你附近,跟你來一場“打地鼠”的互動遊戲。
就算被拍到留下證據也是有恃無恐。

來到巴黎、羅馬這種著名大城市,防盜就上升到了地獄級的難度。
小偷小摸升級成搶劫。犯案人員會以修路、電梯維修等理由把路人截停,然後圍剿到一個角落中逼對方主動交出錢財。


巴黎的小偷集團,有著明確的分工。有人負責望風、有人負責混淆視聽、有人負責快速下手、有人負責轉移贓物。
在跟小偷們鬥智鬥勇的過程中,留學生們表現出了超越警察的辦案能力。
曾經就有一位網友順著一位可疑男子的行蹤和ipad定位摸到了一個水管,在裡面發現了三部手機和一臺相機,其中就有自己失竊的那一個。

而她發現的這個水管洞,也成了中國網友的專屬“巴黎藏寶地圖”,沒事的時候去摸摸看,說不定還會重新整理裝備。

在這場你來我往的貓鼠遊戲中,浪漫又危險的歐洲街頭,正在被一張張東方面孔改寫遊戲規則。
既然熟悉了敵方的特徵和作戰手法,接下來就要拿出真正的應對方案了。
在選擇用武力拿回公道、在歐洲街頭上演追逐戲碼之前,大家還發明瞭不少迂迴戰術。
“噁心穿搭”不僅可以用來上班,還能用來在歐洲街頭實現美美隱身。
不要在乎什麼美觀、時尚,流浪風就是最好的保護色。手上再提一個當地平價超市的塑膠袋,小偷見到你都想繞路走。

出門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給的,一套義烏出品熒光綠的反光背心也能幫助你在歐洲的街頭抬頭挺胸。
只不過,小偷們或許會忽略你,但其他路人可能會叫你過去掃垃圾。

如果說僅僅做到不露富還不足以讓你放心,那麼在穿搭方面你還可以再進一步,那就是“打不過就加入”。
頭戴棒球帽、身穿一件oversize的衛衣、再套上一條飽經風霜的牛仔褲,小偷皮膚就算是初步形成了。

但想要真正融入這個角色,你還需要一些信念感。
來回踱步、目光遊移、不斷打量著周圍的人好像在尋找下手的目標。如果換來身邊路人警惕退避的反應,那一定是你做對了什麼。

由於這位中國網友模仿得太像,他的評論區收到了同胞的熱情邀請:哥,請你當我們的西班牙導遊吧,你就站在我們身邊,這樣其他小偷就會以為我們已經是你盯上的獵物了。

沒有演技,又不想噁心穿搭,你還可以使出一個“空城計”。
經常收藏違停罰單的朋友們都知道,假裝已經中招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把一個敞口的空包掛在身後,彷彿已經被偷過的大冤種,小偷只會遺憾在錯誤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你。

如果以上招數還是不能讓你吃下一顆定心丸,東方玄學會成為你最後的退路。
聽說老外並不懂這些“符咒”的真正涵義,他們只會被這股神秘的東方力量嚇退。

長期生活在國內溫室裡的朋友,對歐洲的小偷總是懷著畏懼忐忑的心情。
在歐洲摸爬滾打多年的留子總結了這套應對小偷的組合拳,並且鼓勵大家說:別害怕,保持微笑盯回去。

從低調隱藏、到主動融入、再到今天的警匪追逐,國人在歐洲大陸的“掃黑除惡”似乎愈演愈烈。
當遊客們人均開始熟悉並掌握反扒技能,這不光是一種自保,更是無聲的抗議。

歐洲旅遊有自己的轉場影片。
除了背後變化的場景和假日ootd,還得配合每日的摸包驗身環節,確定一切都全須全尾,才算是滿分的一天。

一趟歐洲行結束,剁手分享和美圖攻擊已經不稀罕了,能說出一句“從賊窩全身而退”才是真正的高手。

你或許也想問,為什麼歐洲會成為小偷的天堂?
每位談起這個問題的遊客、留學生,甚至是當地人,都會表示出無奈和惋惜——這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而是多年沉痾。
申根協議的便利讓26個國家間的邊境形同虛設,小偷流竄起來比遊客還方便;而在法律執行層面,偷竊金額往往達不到起訴門檻,執法成本高、收益低,讓警方也不願深追。
更棘手的是,許多慣犯來自申根國周邊的邊緣群體,下手的目標也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對地方警察而言,這是“外人偷外人”的尷尬事件,既不影響本地秩序,又難以管控,過度插手管理也是白白浪費人力物力財力。
於是,這場“誰也不想認真解決”的小偷問題,就這樣年復一年,在歐洲的街頭纏繞成了一道揮之不去的陰影。

而在這片灰色地帶裡,受害者從來不分身份、不論名氣——只要露出破綻,就成了獵物。
在偷東西這件事上,歐洲小偷可不管你是明星頂流還是一介平民。
就在五一前夕,演員孫堅也是連發幾條微博,痛斥巴塞羅那的小偷之猖獗,自己和團隊竟然在三天內被偷了兩次。
這中招的頻率之高,甚至有網友都懷疑他是在是在賣慘炒作。

對歐洲不熟悉的朋友可能真的低估了那裡盜竊事件發生之猖獗,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明星哭訴自己被零元購的慘痛經歷。

為什麼歐洲的小偷專挑東亞人下手?
除了那些廣為流傳的東亞人消費能力強、東亞治安良好使得他們沒有應對險惡社會的本領等原因。還源於一個歐洲小偷心中的東亞刻板印象,那就是:東亞人不喜歡暴力,他們喜歡息事寧人。
長久以來,這樣的標籤被烙印在祖祖輩輩的小偷們心中,而身在異鄉的遊客們一次次的隱忍也加重了這種錯誤的印象。
而事實上,我們雖然有“破財免災”的豁達,也確實反對用暴力解決問題,但我們並不是冤大頭。
身處異國他鄉的旅途,本來是高高興興的假期,卻因為失竊徒增了煩惱,終歸是回憶中的一片陰霾。
終於有一天,“小偷俠”出現了,他們長著一副亞洲面孔,在地鐵站和鬧市區上演著真人版的《刺客信條》。

每一次擒賊成功後解鎖的成就,都讓歐洲扒手屆對這些亞洲面孔多了一分忌憚。
而這每一次的反擊,也並不為了什麼宏大的英雄夢,只是出於一種樸素的倔強——不願再默默承受損失,不願再預設“被偷”就是歐洲旅行的一部分。
無論是歐洲的偷竊難題,還是生活中任何一種看似“無害”的小惡。也許都不能幻想依靠一紙法律或一次嚴打,而是要依靠一次次不再沉默的反擊,靠一個個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我們不是來當國際警察的,而是想提醒這個世界:中國遊客,不好欺負。

酷玩實驗室整理編輯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酷玩實驗室(ID:coollabs)
世上沒有絕對的安全。
特別是海外,相比國內犯罪指數要高一些,而中國學生基本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安全教育,普遍缺乏安全意識和行為習慣。
教會孩子們如何避險及自救,是一門極其重要且不可被忽視的課題。
為培養中國學生具備遠離風險、智慧避險、緊急脫險和險後修復的安全能力和良好安全習慣,教育部“平安留學”行前培訓專案專家王學軍老師結合多年經驗,推出了2025留學安全課。
課程採取“四位一體”教學方法,即“知識講解+案例解析+實操演練+沉浸體驗”式教學方法,旨在幫助學生在安全、快樂中掌握最實用的知識和技能。
點選圖片瞭解課程詳情▼
目前課程已開啟報名,多日期及城市可選: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武漢、成都。
課程日期:25年5-8月
課程諮詢及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