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歐三年不失竊!華人分享獨家防盜秘籍,遊客必看!

一名華人網友解析歐洲當地小偷的五大常見偷竊手法,提醒遊客如何保護自身財物。羅馬觀光示意圖,非新聞事件圖。(路透)
隨著旅遊業全面復甦,歐洲各大城市再次成為全球旅客的熱門目的地。然而,與旅行熱潮一同升溫的,還有竊盜案件。近日,一位旅居歐洲三年的華人博主在社交平臺小紅書上分享了她“零被盜”的親身經歷,並詳細解析了當地竊賊常用的五大手法及實用防盜建議,內容引發廣大網友共鳴與轉發。
這位博主指出,歐洲多個城市的熱門景點、地鐵站、機場等人流密集地帶常是竊賊活躍的重災區,且多為成群結隊作案,手法隱蔽、配合熟練,稍有疏忽便可能成為目標。
歐洲常見五大偷竊手法全解析:
1. 揹包盲區:帆布包、無拉鍊包易成目標
揹包尤其是沒有拉鍊的帆布包是竊賊的首選目標。博主回憶在巴塞羅那旅遊時,曾被一名年幼女孩偷偷伸手入包,試圖盜取隨身物品,所幸及時察覺。她建議遊客儘量使用有拉鍊的揹包,並隨身佩戴於胸前,避免背在身後增加被盜風險。
2. 假借募捐:簽名騙局趁亂下手
巴黎盧浮宮等地常見“簽名詐騙”伎倆。竊賊通常打著人權或慈善名義,拿著簽名板上前搭訕,一旦受害者分心簽名,旁邊的同夥便趁機搜掏口袋。建議遊客面對陌生人要求籤名時立刻婉拒並離開。
3. 地鐵快搶:開門瞬間搶手機
公共交通上的搶奪事件頻繁發生,尤其是手機在開車門的一瞬間最易被搶。一些竊賊會專挑低頭滑手機的乘客下手,在地鐵即將關門時一把搶走後迅速逃離。博主提醒,乘車時避免低頭專注於手機,特別是在站臺或車門開合時需格外小心。
4. 強行推銷:試戴手鍊演變為勒索付款
在巴黎聖心大教堂周邊等地,旅客常被小販糾纏,強行試戴手鍊等飾品後逼迫付款,甚至演變成“圍攻式強買強賣”。博主建議看到類似小販時,儘量繞行並避免眼神接觸。
5. 潑液轉移注意:製造混亂進行盜竊
羅馬、馬德里等地偶有旅客遭遇“潑髒液”伎倆,竊賊先潑灑不明液體在旅客身上,製造混亂後趁人擦拭時動手偷竊揹包或錢包。遭遇類似情況應第一時間遠離人群、避免停留清理,並檢視自身物品是否遺失。
五條實用防偷建議,提升自我保護力:
  • 乘地鐵時避免分心:尤其是出入閘機或車門開關時,不要低頭玩手機。
  • 行李隨時在視線範圍內:即便是火車上的置物架,也建議就近觀察。
  • 長途車不可掉以輕心:即便短暫下車或上廁所,也應將貴重物品隨身攜帶。
  • 選擇安全包型:使用斜揹包或前背雙肩包,減少從背後下手的機會。
  • 謹慎應對陌生人搭訕:不貪便宜、不回應推銷,是防盜的基本原則。
博主最後強調,歐洲各地風景雖美,但務必“開心出行、平安歸來”,別讓旅程變成與小偷鬥智鬥勇的經歷。她鼓勵大家在享受旅行的同時,也別忘了留意身邊環境,“提高警覺,就是最好的護身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