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丨價值量化的“伊利正規化”,國內企業ESG價值核算新紀元

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的共識日益深化,企業面臨著環境汙染、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以及綠色金融、共同富裕、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實施的挑戰,對企業ESG(環境、社會和治理)實踐的評價日趨多元且嚴格,以ESG價值量化評估企業非財務績效,也已成為全球範圍內的熱門趨勢。
近年來,伊利深刻洞察到ESG價值評價在彌補傳統財務指標的不足,更全面、更準確地衡量企業績效表現方面的潛力優勢,並積極先行,率先實踐ESG價值核算,成功成為全球首個成功實施此核算的中國企業,同時也是國內首個公開披露ESG價值核算報告的上市公司,在成功打造伊利可持續發展“新語言”的同時,填補行業空白,賦能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創新發展。
伊利釋出全球食品行業首個ESG價值核算報告
量化伊利可持續發展綜合價值
作為報告的獨立第三方核算機構,責揚天下(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聯席總裁管竹筍表示,基於行業和伊利的公開資料編制了《伊利集團ESG價值核算報告》,報告結果顯示,2023年伊利對外捐贈額達到2.8億元,在這些基礎上,伊利在運營過程中為社會和環境創造正影響價值68.05億元,這是伊利在為股東創造了104.29億元歸母淨利潤之外,為各利益相關方創造的更大的綜合價值。

可以說,業績的強勁增長與ESG實踐的持續投入,是伊利近年來的兩大經營特徵。伊利相關財務資料顯示,2023年伊利股份營業總收入為1261.79億元;歸母淨利潤為104.29億元,雙創新高,營收連續31年實現穩健增長。同年,伊利在釋出ESG“三報告”的同時,率先發布行業首個《WISH2030美好宣言》,將現有的“WISH”體系升級為“WISH2030”金鑰匙可持續發展體系,聚焦“全面價值經營”“優質產品和服務”“零碳美好未來”領域持續發力。

ESG價值核算是對企業環境和社會維度的外部性影響進行量化,可以清晰呈現公司進行ESG實踐所創造的內在價值,並真實體現企業在長期運營中的風險狀況與收益特性。上述ESG價值核算結果正是對伊利ESG實踐持續投入的產出效果進行量化核算,可以看出,伊利的ESG投入正創造出對利益相關方的更多社會價值,這也是伊利實現可持續發展更加穩固的“社會投資”,正向作用於長期的財務表現和綜合競爭力。
填補食品行業ESG價值核算空白
一直以來,伊利的ESG實踐都是食品行業的參照標準之一。此次進行的ESG價值核算,是對“伊利正規化”的又一次更新。
“民以食為天”的食品行業作為重要的民生行業,與公眾健康和生活質量緊密相連,該行業在環保、社會責任等議題上的表現為社會各界所重點關注,食品行業的ESG貨幣化價值也逐漸成為消費者和投資者評估企業信譽和產品價值的重要依據。然而,食品行業大多產業鏈複雜,涉及議題多樣,國際上的量化指標體系也尚未統一,體量有限的食品行業企業即便有心披露和核算自身ESG績效,也可能受核算成本掣肘而望“算”興嘆。
伊利推出行業首款環保雙減(減碳、減甲烷)牛奶
伊利毅然擔負起為全行業探路的責任。根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發布的《中國上市公司ESG價值核算報告2023》所揭示的方法學,依託OneESG平臺,伊利與金蜜蜂智庫聯合構建了一套全面、科學、可操作,且適用於中國食品行業的ESG價值核算標準和方法論。例如,圍繞食品行業除了為消費者提供食品本身的功能價值,還能夠為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提供影響的特性,開展食品行業特色價值核算議題研究,提出“身體健康儲蓄”等行業特色指標。
行業ESG價值核算的研究與實踐,無疑是為食品企業提供了一份寶貴且具有實戰價值的學習樣本和操作指南,可以有效地推動食品行業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履行以及公司治理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的進步,促進全行業共同邁向美好、綠色、可持續的未來。
賦能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建設
2024年5月,滬深北三大交易所頒佈的A股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以下簡稱《指引》)試行版開始實施。《指引》明確,披露主體需結合行業背景和經營業務的獨特性,深入剖析《指引》中列出的各個議題,評估其對企業價值的實質性影響(即財務重要性),同時考量企業在這些議題上的表現對經濟、社會和環境帶來的深遠影響(即影響重要性)。《指引》的釋出不僅重申了“雙重重要性”原則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根基地位,更開啟了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資訊披露的新紀元。
國際、國內市場監管要求變動、稅收變化(如碳稅)、技術進步或客戶偏好等驅動因素,以及中國提出的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等基於國情特色的發展目標,都對中國企業的ESG資訊披露與績效驗證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ESG資料的量和質都難以滿足ESG投融資的需要,恰恰是當前中國ESG發展面臨的最主要挑戰之一。
“WISH2030美好大會”參會嘉賓參觀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
作為中國首個進行企業ESG價值核算的企業,伊利以其自身為例項,展示了中國企業可以如何構建能夠與傳統會計語言緊密耦合的“跨邊界的語言”,從而打破財務報表資訊與可持續相關資訊之間的壁壘,讓企業可以量化評價其影響並將外部性影響反映至內部財務資訊之上,契合“雙重重要性”原則。這一積極探索,不但有助於伊利自身更好地理解影響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因素並最佳化可持續發展戰略部署,加快實現其“全面價值領先”目標,還將拓展中國企業價值的內涵,為更多中國企業提升ESG評價和企業估值開闢新思路,提供新視角。
以伊利釋出ESG價值核算報告為標誌,中國企業正在迎來探索ESG價值核算的新紀元。未來,期待更多中國企業能夠加入這一行列,不僅將ESG理念融入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更透過具體的價值核算來量化、展示企業在環保、社會和治理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不斷提升中國企業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為中國以及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殷格非 王家蒙 朱琳丨文
AD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 聯絡方式
投稿、廣告、內容和商務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