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聯邦政府在半年前悄悄與美國政府簽署了一項新協議,
在兩國永久居民試圖跨越美加邊境時,自動交換個人資料,涉及數百萬人
。對此,移民律師表示,這一做法令人“震驚”。


去年7月,美國和加拿大政府對2012年的一項協議進行了重大修改,協議原本授權兩國自動共享非居民簽證申請人的個人資訊,明確排除了兩國永久居民和公民的個人資訊共享。但在去年10月提交至國會的一份更新協議中,永久居民被納入了個人資訊自動共享的範圍。如果永久居民試圖跨越美加邊境,他們的個人資訊將自動傳送至另一國政府。
這項更新協議在去年7月簽署,本月已正式生效。
兩國永久居民如果決定申請前往鄰國,那麼新協議將產生影響,有數百萬加拿大永久居民將受此影響,美國受影響的人數會更多。
加拿大移民、難民和公民事務部(IRCC)發言人麥克唐納(Jeffrey MacDonald)在宣告中表示,美加之間的資訊共享“加強了訪客篩查,支援有序移民管理”。
據稱,加拿大政府獲授權使用提出移民申請的美國永久居民的簡歷或生物特徵資訊,以及他們在美國的移民歷史資訊。
同理,美國也獲授權獲得加拿大永久居民的相關資訊。
根據政府網站,所共享的資訊包括簽證申請人的個人資訊、照片、指紋和移民歷史。

在採訪中,移民律師表示,自動向美國政府提供想要赴美的加拿大永久居民資料,相當於“貶低”永久居民身份。
他指出:“政府基於什麼理由決定永久居民需要以這種方式受到監控?”
加拿大政府直到移民部長馬克·米勒(Marc Miller)在週三的一次記者會上才公開提及這項重大變更,這讓移民律師們質疑為何這一變化一直被隱瞞。
米勒否認他秘密簽署了協議,並承認這一變化將影響許多人。
他辯稱,在特朗普當選總統後提出邊境安全的背景下,將永久居民納入資訊共享範圍符合美加“共同利益”。
不過,這項協議的修訂是在拜登政府去年夏季談判並簽署的,早於特朗普贏得總統選舉數月。
米勒週三表示:“如果人們想穿越邊境,接待國需要有合理的預期瞭解這些人跨境的原因,共享永久居民跨境的資訊能夠讓雙方有序地管理資訊流動。”他補充說,在穿越邊境時,隱私權顯著削弱。

大多數律師表示,他們是透過記者提問才知道這一重大變化,並對變更過程的隱秘性感到憤怒。
“這完全是故意讓人看不透。我能想到上百個問題,但事實上我們沒有機會,不僅是移民領域的專業人士,甚至普通人都沒有諮詢。這令人震驚。”
移民律師表示,將永久居民納入資訊共享機制,與加拿大政府數月不公開這一變化一樣感到擔憂。
他說:“安全問題確實越來越重要,我們生活在一個危險的世界,我猜美國正在蒐集任何可能的資訊,但這裡涉及隱私問題。如果我是加拿大的永久居民……而你將我的資訊交給另一個國家,這對我來說是令人擔憂的,毫無疑問,這令人擔憂。”
加拿大政府在與美國修改協議之前,似乎並未進行真正的隱私審查。“他們會說‘這只是基本資訊收集,用於確認人們的身份’,但這種說法有什麼保障?沒有演算法影響評估,沒有隱私影響評估,什麼都沒有。”
也有律師表示對這一變化並不感到驚訝,因為美加之間的資訊交換越來越自動化。他指出:“這進一步強化了一種觀念,即邊境沒有隱私可言。如果將來這一機制也適用於公民,我不會感到驚訝。”
不過,針對律師們的說法,不少網友表示異議。
@Mark Thomas留言稱,“當然,移民律師和倡導者不喜歡這個政策。這可能意味著這是個好主意。跟蹤永久居民在兩國之間的旅行只是冰山一角。當他們去其他地方旅行時,有多少人被跟蹤?如果我們在國際機場沒有全面的邊境控制來追蹤所有出入境人員,我們是否真的能夠核實他們的居住記錄,以便確認他們是否符合公民資格?更不用說那些持臨時簽證的人了。媒體的另一篇報道提到,一項幾個月前的研究得出結論,成千上萬持學生簽證的人實際上並未上課。我們的移民和簽證政策已經成了一個笑話。”
@Brian Pope:本來就應該共享關於進入對方國家人員的個人資訊。我們每年都會向美國國稅局(IRS)提交8840表,因為我們是“候鳥族”(每年冬天遷往溫暖地區的人)。除非你有事情要隱瞞,否則就不應該跨越邊境。我看不出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你的手機已經向谷歌、蘋果和其他公司提供了比政府掌握的更多的個人資訊。這些寄生的激進律師仍然在推行所謂的隱私保護廢話。如果你不想讓你的個人資訊被共享,那就別跨越邊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