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我堅定看好天能的長遠發展?

hello 老鐵們大家晚上好!

不談傷心事了,言歸正傳咱們還是聊聊我最喜歡的天能:

之前文章中寫得比較詳細了:
天能的一季報我感覺會非常靚麗,具體數字沒辦法估算,理由如下:
1 去年因為疫情天能和絕大多數的工廠一樣停工一個月,今年大年初二已經滿負荷生產,產量至少比去年一季度多33%,這是確定的。
2 鋰電池產能猛增,具體數字我也沒辦法估計,我預計天能鋰電的出貨量是去年同期的100%增速以上!
3 競爭格局改善,鉛的價格穩中不變,鋰的價格翻了一倍,鉛蓄電池價效比又搞了起來,市場需求量大,都是先付款再發貨,享受了茅臺的待遇。
天能加碼鋰電!由之前的五百多畝增加到八百畝,相當於75個標準足球場大小。從新聞公告上來說,湖州只有兩個專案  一個是天能  一個是其他  湖州在走合肥扶持蔚來的老路  全力扶持天能!
不要在股價底部和地方政府的扶持決心抗衡,我覺得沒意義!做空的都是沒有腦子的,必將會被毀滅!
所以我把天能定義成小寧德時代,我覺得一點問題都沒有,中芯國際對標臺積電,天能市值到寧德十分之一應該沒有太大懸念,中芯國際希望能到臺積電十分之一。
爸爸是天能動力,兒子是天能股份,都不錯,爸爸穩重事業空間大,兒子調皮活躍!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吧!

最後說一句:

【展望阿拉斯加中美2+2對話】
1、今天有投資者關心美日對華強硬表態,實際上這並不意外,去年就提示過,菅義偉上臺後,中日關係一定會高點向下俯衝,因為菅義偉是日本政壇史上少有的平民出身,一般平民出身、缺乏政治資本的日本首相,想坐穩江山只能故意挑起對華矛盾,從而贏得日本最大的政治勢力——右翼的支援,並獲得美國青睞。其實2021年9月德國總理換屆後,缺乏政治資本的新總理也很可能讓德國、甚至歐盟越來越靠攏美國,這個風險中國領導層去年就已經有清醒認識
2、但是更值得關注的,其實是剛剛結束的美-日-印-澳四方會談。作為中美高層會晤前最重要的觀測指標,拜登上臺後將過去持續14年的部長會晤,首次提升到元首層級。而且重點是提出在疫苗上實施"印度生產,美國研發,美日出資,澳大利亞保障物流、後勤"的模式
1)印度生產:作為"世界藥廠",印度將為亞太地區提供最多的疫苗供給,與中國開展"疫苗外交"競爭;
2)美國研發:美國有成熟的mRNA疫苗,但優先供給國內,受制於《國防生產法》暫時無法大力出口,所以提出為印度提供技術支援;
3)美日出資:由於中國疫苗更廉價、競爭力強,美國、日本願意出資進行補貼,鼓勵亞太國家購買印度疫苗;
4)澳大利亞保障物流:這一輪澳大利亞暫時作用不大,但未來其他領域,澳大利亞不可或缺。
這會成為一個範例,根據拜登"100日供應鏈審查"計劃,未來在晶片、新能源車電池、稀土,甚至更多領域也一一推廣這一模式,屆時澳大利亞作為稀土、鋰礦的原材料提供者可以發揮更大作用。
大家對天能和目前行情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請看完順便點一下在看 按鈕,希望大家多去群裡和朋友圈分享我的文章!你的每一次在看  就像點贊一樣,就是在支援我的創作,感謝老鐵們!
我的黑夜投資Q群:498675958  歡迎加入
拓展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