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革命的大勢與未來|書摘

《能源列國志》
馬克 主編
東方出版社
2025年1月
文|楊雷
非常高興《能源列國志》結集出版。這個大家耕耘了八年多的專欄能夠結集,像是一部宏大交響樂終於完結了一個樂章,但哪怕是一個樂章,也展現給讀者一幅世界能源轉型的全景。
過去十年,全球能源轉型深入推進。這一歷程在中國有一個更加響亮的稱呼叫“能源革命”,到2024年,“能源革命”這個概念在中國提出已整十年。
十年前,美國還在全球與中國等新興國家在熱點地區競爭油氣資源,隨著頁岩油氣革命的成功,現在美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油氣出口國,甚至還要與中東傳統的油氣生產國來競爭中國的市場。
十年前,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不僅享受著遠高於傳統能源的上網電價,還需要巨量的補貼才能得以發展,而今天光伏已經在全球大部分地區成為最便宜的發電方式。
十年前,新能源汽車不僅數量微不足道,而且效能之差經常成為媒體的笑談,如今靠著新能源汽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甚至在很多鄉村電動汽車也已經成為首選⋯⋯
我們正在經歷一個革命性的時代,能源是這場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源列國志》是在能源領域見證這場革命的一個絕好註腳。
九年前在馬克的鼓勵下,我寫的那篇“令人驚歎的德國能源轉型”,開啟了《能源列國志》的序曲,但是更讓人驚歎的宏大篇章是在後面,全球大部分國家已經承諾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為能源轉型制定了更加清晰的願景和目標。
而《能源列國志》則是一個摻望哨,持續不斷地介紹全球能源領域的進展,帶來大量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為我們更好把握大勢,學習國際先進技術、商業模式和政策提供參考。
如今,《能源列國志》作者們多年來的思考整體呈現出來,希望可以幫助讀者增強分析評判歷史和現實的能力。
當下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過程中,各種各樣有意無意的認知誤區很多,但看準大勢,方能把握未來。《能源列國志》努力實現的目標,就是在紛繁蕪雜的現象中幫助大家梳理能源轉型發展的方向感。
很多時候,回顧歷史是更好地把握未來的一個重要方法。今天重讀《能源列國志》的文章,可以看到多年前描繪的願景正在一步步地成為現實和商業實踐。改革開放40多年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功,最重要的經驗之一就是學習國際先進做法,甚至有人說以“開放促改革”。《能源列國志》的探索也是一個縮影,放眼世界,既可以讓我們少一些故步自封和夜郎自大,也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把握趨勢與方向。
以中國的體量,無論是經濟還是能源,都可以說與全球休慼與共。世界正在發生什麼、將要發生什麼,對我們至關重要。
當下我們七成以上的石油、四成的天然氣依靠進口,新能源時代雖然能源本身可以不再進口,但很多關鍵金屬原材料的進口依存度更高。同時我們的新能源產品,海外市場佔了半壁江山。可以說,中國是最有動力,也有能力維護全球能源領域開放與合作的國家。
認知改變是行動改變的開始。在能源革命的過程中,我們最需要的首先是一場思想革命,這個過程比起外在的變革甚至更加困難。能源轉型的主體是人民大眾,《能源列國志》從開篇就秉持了把專業問題白話說的風格,以講故事的方式把宏大主題和專業問題娓娓道來地介紹給讀者。很多專家往往習慣於把問題往復雜裡說以顯得專業,其實能深入淺出,化繁為簡是更專業、當下更需要的能力。
我們期待《能源列國志》欄目在階段性總結後,能夠繼續推出高質量的文章,幫助大家更好的把握大勢、贏得未來。
(作者為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本文為《能源列國志》推薦序言;編輯:許瑤)
責編 | 楊明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