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上臺一月後,又雙叒出么蛾子。
據媒體報道,美國駐華大使館已於上週接到美國國務院的裁員通知,計劃裁減駐華外交使團的人員規模,最多將裁減10%的人員,美國駐華外交官以及中國當地僱員均將受到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美國駐華使館及駐華領事館的工作人員總數約為1300人,包括美國籍外交官和當地僱員。

報道還稱,此次裁員受影響的機構包括美國駐華使館駐廣州、上海、瀋陽、武漢和香港總領館。這或許是自1979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以來,美國駐華外交團隊的首次大規模裁員。
得知此訊息的留學生家庭又焦慮了,不知道此次裁員是否會影響到赴美簽證的發放?太難了。
無獨有偶,在一段已經有250萬+觀看人數的TikTok影片中,一名女子稱,她的亞裔侄女雖然有綠卡,但從LAX入境時,仍然被遣返,並沒收了綠卡。原因可能是:持有綠卡不到兩年並離開美國。
雖然遣返的真實原因並未得到證實,但聯想到此前華人被遣返的案例,也讓部分持有綠卡的留學家庭不免慌亂,不知道在何種情況下,自己也會成為下一個……
留學生家庭惴惴不安的同時,這兩天,美國民眾正在吃瓜的一件事是:
事情的起因是:前兩天,美國投資公司Azoria的CEO James Fishback在推特上提出一個倡議:在2026年7月任務結束後,如果埃隆·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DOGE)真能按計劃節省2萬億美元聯邦預算,那麼,就把節省下來錢的20%,也就是4000億美元給全美納稅人分發特別“DOGE分紅”。
預計每戶人家(僅限於納稅的家庭)能發到約5000美元。

沒想到,馬斯克爽快回復:“會和總統確認。” James Fishback更是在線上迅速提交了專案文案,詳盡分析了分紅的好處、運作方式、為什麼不會引發通脹、為什麼不會增加赤字等問題。

特朗普上任滿一個月,他在好戰友馬斯克的加持下幹了不少“大事”——幾家歡喜幾家憂。雖說成效如何還有待時間驗證,但在諸多“大事”中,有一些至少對咱們多數留學生群體還是有利好的。


先說說分紅這事,到底有沒有可能?馬斯克說要去找總統確認。第二天,總統特朗普也迅速對分紅一事做出了正式回應:這個也許真的可以有!

雖然目前沒有任何官方的執行計劃(畢竟才一兩天),但不耽誤大家開始對賬單。社交平臺上有人開始明算賬:到底是每個納稅的家庭分5000美元、還是每個納稅人分5000美元?你得說清楚啊!

也有人唱反調:表示自己不想從DOGE那裡拿5000美元的分紅。希望能把節省出來的錢用於政府維持平衡預算、永久性降低稅收、控制開支,而不是直接給民眾發錢。

倒也不是反對者“高風亮節”,而是大家都明白,通常大撒幣之後幾乎就會迎來通脹,物價漲得離譜,你這5000美元也用不了多久啊,還不如用在刀刃上。
媒體似乎普遍不看好,要麼讓大家別對分紅這事兒抱有期待。

要麼就是認為分紅這個操作是個糟糕的主意。

原因歸納下來有三點,簡單來說就是
雖然政府宣稱透過大刀闊斧的裁員和削減專案節省了數十億美元,但並沒有形成可以直接分發給老百姓的多餘資金。
從法律、行政到政治層面,直接把所謂節省下來的錢發放成支票,面臨層層阻礙。
為使有序用電方案落到實處,實現全社會的有序、有效用電,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對電力的需求
總而言之,雖然像我一樣的普通老百姓,是真心希望天降橫財,但從操作複雜、風險重重、以及可能對公共服務和政府形象帶來長遠的負面影響來看,分錢這事不靠譜。最終能否成行,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不過,不得不說,特朗普就任總統一月有餘,加上馬斯克的加持,“特馬”組合每天確實讓大家吃瓜不亦樂乎。

“特馬”組合上任一月,KPI驚人
2月20日,是特朗普上任總統職位一個月。白宮的官網上列出了一篇3000多字的長文,列舉新總統上任一個月後的KPI。

在特朗普上任的第一個月裡,他就像坐上火箭一樣“嗖嗖”衝刺,留下了一連串濃墨重彩的政績。
比如,在邊境宣佈緊急狀態,出動軍隊,狠狠收緊非法移民關口,甚至簽署了法案讓那些“犯罪”的非法移民被嚴厲羈押。
在美國本土方面,他對鋼鐵和鋁加徵高關稅,不僅吸引了新投資,還提出設立主權財富基金,管理國家龐大資產。
與此同時,他大刀闊斧削減繁瑣法規,力圖讓政府“瘦身”,降低老百姓的生活成本。總體來說,特朗普2.0政府開局充滿了“驚喜”,至於效果如何、後續能否繼續“猛進”,有待時間的驗證。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最關注的還是錢袋子問題。於是,馬斯克領導的DOGE部門查聯邦舊賬就成為大家每日關注的熱點。DOGE部門大刀闊斧的裁員和終止各項合同,就目前爆出來的一些糊塗賬來看,真的是震撼到海內外群眾了。
比如,剛剛才上過熱搜的美國社保黑賬,全國領取社保的人數遠多於實際現有人數、兩千萬的百歲老人在領空餉……

還有那毫不留情下狠手“斷人財路”的一些列操作:
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從10000多人裁減到600人;
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裁了5000名新員工;隸屬的負責醫學研究的NIH部門裁員超過1000人、並進行大幅度的聯邦科研專案資金削減;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裁員700名新員工;
退伍軍人事務部:超過1000名見習員工被裁減;
教育部:裁了39名員工,不算多,但——同時終止了約10億美元的合同;
美國駐華大使館:約有150名外交及後勤支援人員被裁
……
這份“斷人財路”的名單很長很長。
DOGE的官網上定期向大家彙報進展和收穫,查了哪些部門的賬、終止了哪些撒幣行為、為政府的錢袋子節省了多少錢。

DOGE的官方推特更是每天時時和大家對賬單:

就連“支援馬來西亞遊學”3萬美金這樣的小賬也不放過。真是查無遺漏,AI改變審計啊!
與此同時,DOGE團隊還在建議解僱大批文職人員,就拿美國國防部來說,現在有超過90萬名文職員工,很難想象國防部要90萬文職員工……對此,美國外交部先行一步,裁員計劃已經宣佈,裁減10%,建國以來前所未有。
目前的最新進展是,馬斯克又盯上了美國證監會(SEC)。在DOGE向公眾徵集SEC線索的帖子下,已收穫超過3.2萬個贊,以及6700條留言。
總之,“特馬”組合的總目標是,透過DOGE平衡預算、希望能為聯邦政府節省550億美元的開支。最終能否做到、是否會為各部門的後續運作帶來不良影響、以及哪些被裁掉的聯邦員工出路在哪,也許不是“特馬”組合最在意的。
推特上有人搞了一個非官方調研,一說要開始查國防部,簡直就是民心所向。重拳出擊懲貪治腐這樣的劇目,哪個老百姓不愛看呢?抓住了民心才是關鍵。


73項總統行政令,
對留學生的影響是好是壞?
2月20日,特朗普上任一個月,當天官媒還特意將他上任一月後頒佈總統行政令的數目與前幾任總統進行了對比,一個月內頒佈了73項行政令的特朗普在數目上完勝前任們。

在這73項行政令中,有三大項是與教育直接或間接相關的,這些舉措究對留學生來說,竟是雪中送炭、還是挖坑埋人?我們一一做個分析:


對中國留學生利好居多
在馬斯克領導下的DOGE部門,第一刀就砍掉了原本負責推動多元化、公平、包容與可及性(DEIA)的部門。這對留學生的利好在於:
👉 其一,減少對華裔競爭的擠壓。
過去,許多大學和公共機構,為了迎合DEIA目標,會在錄取或招聘時特別優待某些群體,以致學術成績優異、卻不帶“特殊標籤”的中國學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被同等對待。
如今DEIA削弱後,很多高校或公司在招生錄用時將更注重實打實的成績和能力。對我們華人孩子來說,靠分數、靠努力說話的路子,勝算顯然大了不少。
👉 其二,申請流程更省事。
有些學校先前要求寫“多元化宣告”,讓咱們中國學生苦思冥想:要怎麼表達自己對少數族裔權益、性別平等的深刻洞見?如今這些要求逐漸被取消,申請材料更簡化,能把精力集中在學術與課外活動上,省心不少。
👉 其三,獎學金更側重學術表現。
過去,某些獎助學金只優先給“多元背景”群體,導致華裔留學生往往無緣。現在隨著DEIA專案的停擺,這些資源將更傾向於高分高能者,對華人孩子來說無疑是加分項。
總的來看,DEIA在本意上是好的,想讓少數群體免於歧視。然而它發展到後來,卻變成一把“雙刃劍”:某些“身懷多個標籤”的人,反而能以不算出眾的實力搶走機會。如今DEIA部門被馬斯克一刀砍掉,對中國留學生而言,或許正是一場“撥亂反正”。



私校留學生幾乎不受影響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就提出當選後要致力於關停聯邦教育部,讓各州自己管教育,果然言出必行。美國教育部成立至今已45年,管著數千名員工和六百多億美元的預算,推動全國K-12教育和高等教育專案。
有人喊著這是“反智”,也有人鼓掌說“聯邦干預太多,該走人了”。教育部如果真的關停,對我們留學生來說,有哪些影響?
👉 其一,簽證與留學申請流程是否受阻?
雖說簽證主要歸國務院和國土安全部,但教育部也與某些國際交流專案有關聯。如果教育部真的被撤裁,現有的專案過渡期會不會耽擱留學申請、讓學生白等幾個月?這些不確定性值得留心。
👉 其二,官方教育資料和資訊獲取難度提高。
家長和學生選校時,常會參考教育部網站釋出的全美學校資料、專業排名、安全性評估等。如果教育部真關了,這些資訊恐怕得靠各州或第三方機構來發布。
不同機構標準不同,更新頻率也不一,留學生在擇校時可能會更費勁。
👉 其三,聯邦獎學金、助學金專案或受影響。
美國教育部管著大筆資金,一旦被撤裁,未來誰來審批和分配這些資源?對依賴助學金的留學生,尤其是研究型碩士和博士生,或許會陷入一段混亂期。不過,本科和普通碩士課程主要靠學費自給,可能影響相對有限。
對於大部分中國留學生,尤其是那些低齡就讀私立學校的孩子來說,因為私立學校在日常管理上往往擁有較高的自主權,不完全依賴聯邦層面的政策支援和資金補助,所以在能確保簽證不受影響的前提下,美國教育部保留還是廢除與否,對國際留學生的影響遠不及本土學生強烈。



生物醫學專業留學生恐遭重創;本科和非研究類的碩士專案,或迎來了申請名校的黃金時期
這次特朗普政府的“猛操作”還包括對負責醫學研究的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大刀闊斧地裁員、削減經費、並凍結或大幅壓縮間接費用。
媒體透露,NIH近期裁掉了1165名員工,約佔其總人數的6%,其中大多是入職一年左右的新人。同時,NIH提出把間接經費的比率下調至15%,而像哈佛、耶魯等藤校、精英名校每年獲得的間接經費高達60-70%。如此大幅度的削減,幾乎就是不給這些名校“留活路”。

要知道,NIH可是美國生物醫學研究的“金主爸爸”。博士生、博士後、研究員的工資與經費往往出自NIH專案。
如今間接費用被砍,科研經費審批延遲,不少高校的博士專案和博士後崗位招聘也受創。一些學校甚至乾脆延遲發放博士錄取、暫停科研職位的招聘。
對於那些希望來美國讀生物、公共衛生等研究型碩博的中國留學生,這無疑是個重大打擊。
但也有積極另一面:因為NIH經費削減,所以一些大學——尤其是一些藤校和精英大學(因為它們每年拿到的撥款更多)更需靠國際生的自費學費來維持運轉。於是在本科和非研究型碩士層面,學校會擴招,推出更多帶學費的專業專案,用以填補財政空缺。
對想來美國鍍金、尤其是轉專業或學費能自理的同學來說,這或許是容易讀名校的黃金時期。
無論“特馬”如何唱大戲吧,我們中國留學生家長在乎的只有一個:別耽誤我家娃讀名校就行。
👇點選預約最新活動直播👇
👇滑動看最新活動詳情👇








👇點選預約最新活動👇
3月2日週日下午上海
&
真棒·英國教育節精彩繼續


作者招募&投稿:caohuiying691065
文章轉載:yan1099361479
家長入群:zhenbangclub
點贊&在看,及時收到推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