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第四大醫療器械公司Medline Industries預計最早將在2025年第二季度進行IPO,計劃籌集資金超過50億美元。行業預估,屆時其市值將達到500億美元(約3500億人民幣),這有望成為2025年醫療行業最大IPO之一。
根據國外權威醫療器械第三方網站Medical Design and Outsourcing釋出的《全球醫療器械100強》,Medline2023年業績營收達到232億美元(約1670億元),僅次於美敦力、強生和西門子醫療,成為全球第四大醫療器械公司。
對比國內醫療器械企業經營狀況,頭部上市公司的營收在百億級,與動輒千億收入的Medline相距深遠。那麼,中國能夠誕生一家如Medline這樣的超級醫療器械企業嗎?Medline的發展歷程能給國內醫療器械發展帶來怎樣的啟示?
01
三大維度發力,煉成3500億醫械帝國
Medline成立於1966年,由手術服和護士服切入醫療行業。1972年,Medline嘗試透過IPO加速擴張,但股價大跌且受監管重負,遂回購股份,重返私有。
之後數十年,Medline在幾代家族成員的帶領下,不斷擴大業務規模和產品範圍,產品種類已涵蓋從外科手套到輪椅、從口罩到溫度計超55萬種,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3.8萬名員工。
2019年,Medline營收排名世界第9,是世界前十家企業中唯一沒有上市的企業。2020年疫情帶動了醫療用品消耗,Medline營收大幅增長至175億元,世界排名上升至第6名。
2021年,Medline被三大財團聯合收購,340億美元的收購資金讓Medline得以豪橫擴充產品線和建設供應鏈,營收和世界排名再創新高。

可觀的財務資料背後,是Medline建立的龐大醫療用品生產和經銷體系,以及持續了50年的家族管理文化。
■ 豐富的產品線是第一道壁壘
Medline所在的低值醫用耗材行業,門檻較低,同質化嚴重,因此企業需要不斷創新和升級產品,提高產品質量效能才能脫穎而出。因此Medline雙管齊下:
一方面加強自主創新力,提升產品附加值。比如2009年,公司推出行業第一款單層尿管托盤,以降低感染風險;2011年,推出世界首款具有抗菌保護層的輪椅;同一年,公司的抗菌口罩成為第一款FDA批准上市的抗菌口罩。
另一方面不斷透過收購,豐富產品組合,加強產業鏈佈局。2024年4月,Medline斥9.8億美元(約68億元)收購全球感控領導者藝康公司的Ecolab全球外科解決方案業務。Ecolab在2023年為藝康帶來了超過4億美元的銷售額。現在,Medline將繼承這份果實。
Ecolab的Core Temp流體管理系統是市場上唯一一個採用在手術過程中自動準確跟蹤液體量的計算的開放式系統,有助於保持患者體溫、減少手術室準備事件,並降低由於失血量計算錯誤而導致的液體相關併發症風險。
實際上,Ecolab和Medline在各院科經常合作,由Medline提供前端產品,Ecolab提供臨床與後續處理服務。收購完成後,Medline幾乎囊括了全系列手術感控產品。

■ 完整產業鏈生產研發能力成Medline核心競爭力
Medline在7個國家擁有超過30個生產基地,並與全球眾多OEM廠商合作,使得麥朗能夠充分利用全球各地的資源和優勢,實現成本效益最大化。
此外。低值耗材產品品類繁多,終端客戶分散,分銷能力也是低值耗材企業重要的競爭力。Medline非常注重供應鏈管理和成本控制,全球建立了強大的分銷體系,擁有超過50個配送中心,並自建運輸車隊。

為了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其市場地位,麥朗在2018年投入了5億美元啟動HRI(Healthcare Resilience Initiative)計劃,包括新建配送中心、增強生產能力、資訊系統升級,來提高供應鏈效率,提高產品交付能力。
■ 家族企業,企業管理策略一脈相承
Medline是家族企業,在過去50多年裡建立起了一套由家族領導的大型企業合夥關係。1997年,Medline正式進入第四代管理時代,由堂兄弟Charlie Mills 、Andy Mills和外女婿jim Abrams接班,形成了穩定至今的家族三巨頭架構。
三位管理者相似的商業背景,以及在跨國大廠中的歷練經歷,使得他們的企業管理和目標實現了統一。在他們的帶領下,Medline在過去二十年裡快速發展,發展成為了全球排名第四的醫療器械公司。
MIills家族非常看重企業管理的話語權,在2021年出售時,依然成功保留了家族領導文化。MIills家族依然是第一大股東,Medline繼續由家族第四代管理者掌舵,核心管理層不變。
02
340億賣身,成就全球最大槓桿收購案之一
2021年,Medline多數股權以340億美元高價被黑石聯合凱雷、Hellman Friedman財團、新加坡投資公司GIC聯合收購。這筆交易是自2007年以來規模最大的槓桿收購之一,僅次於2017年私募財團對美國能源集團TXU Corporation的440億美元收購案。
業績大漲之際,Medline為何選擇出售?
從宏觀經濟環境來看,2020年拜登上臺後上調關稅,政策因素使得上游生產端成本快速上升,倒逼Medline改變企業思維。
中國是Medline的重要供應市場,振德醫療、奧美醫療、尚榮醫療等皆是Medline的重要供應商。2020年除疫情影響外,拜登上臺後上調關稅,使得Medline的供應鏈成本上升。Medline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聽證會表示,關稅上漲,醫療行業難以在短期內立刻切換到其他供應鏈渠道,如果在中美以外的第三方國家重新建立替代性的生產鏈條,既耗時又昂貴。為此,Medline曾在2020年推動美國政府免除了口罩、手套等30項從中國進口的醫療物資商稅豁免。
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Medline需要大筆資金來增強自身供應鏈安全。觀察前文提到的Medline的收購內容會發現,自2021年出售股份獲得大量資金後,Medline頻繁收購擴大產品線,自建生產基地和配送中心等,以強化其全球供應鏈。
從Medline在2024年的高層人事變動也可以看出Medline在供應鏈上的重注。2025年1月1日,Medline的一項高層人事任命正式生效,原品牌負責人和原供應鏈管理專家分別晉升為首席產品官和營運長。這兩項任命也能看出,Medline在2025年預計將加大在市場拓展、運營效率和供應鏈管理的戰略佈局。
從Medline賣方視角來看,Medline經疫情後,企業規模和市場價值大幅提升,這是Mills家族成員減持套現的好時機。
再看買方視角,Medline是一個優質的私有醫療標的。隨著社會老齡化,醫療健康變得越來越重要,科學技術在醫學領域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因此,黑石等傳統大牌PE機構也在不斷加碼醫療健康方向的投資力度,比如在2020年11月成立旗下首期生命科學基金,募資46億美元,這也是史上最大的生物醫藥基金。Medline的股權開放,正符合黑石這類PE的投資偏好。
Medline成功IPO,或許也是醫療科技市場回暖的訊號。在其之前,神經醫療技術公司CeriBell和人工心臟瓣膜製造商Anteris Technogies也已成功上市,也都是這一趨勢的體現。
03
尋找中國的Medline
回到最開始提出的問題,中國能夠誕生一家如Medline這樣的超級醫療耗材企業嗎?就目前來看,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很多,業務結構、產品形態、管理認知等限制了國內醫療器械企業的做大做強。但可喜的是,中國醫療耗材企業也在不斷向成為全球巨頭前進。
從業務結構來看,國內醫療耗材企業正在透過內生增長和外延併購等渠道,形成完整的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
比如振德醫療透過組建醫用敷料研究院,收購上海亞澳、蘇州美迪斯、寶瑪醫療等,增強自研能力,並將業務範圍覆蓋至手術感控、造口護理、運動康復和微創外科手術耗材等領域;維力醫療的業務範圍也從導管類耗材逐漸覆蓋到麻醉、導尿、泌尿外科、護理、血液透析和呼吸等領域。
再看銷售體系,中國低值耗材企業外銷處於OEM階段,內銷開始建立自有消費類品牌。
過去二三十年,中國憑藉人力成本優勢和產業鏈優勢,承接了海外醫療耗材產業轉移,逐漸形成了一批低值耗材OEM廠商。以健爾康為例,其2021年-2024年上半年,外銷收入佔比83.6%、71.37%、82.37%和87.46%。本文的Medline也是健爾康的客戶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健爾康在海外市場的合作關係較為穩定,但以OEM代工出口為主營業務的定位,決定了其營收將受到諸多不穩定因素的影響。因此,中國的醫用耗材企業也在積極建設自主品牌的建設,開啟第二成長曲線。
以穩健醫療為例,旗下有主打傷口護理、感染防護的“winner穩健醫療”,以及純棉柔巾、家紡護理的“Purcotton全棉時代”兩大自主品牌。其核心消費品牌“全棉時代”在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33.6億元,同比增長13.7%,佔公司整體營收的55.4%。在渠道方面,全棉時代亦採用了多元化佈局——“線上傳統第三方電商平臺+興趣電商平臺+自有平臺”“一二線城市直營+三四線城市加盟”“線下體驗+線上復購”。
此外,奧美醫療也陸續建立起了消費品業務線“尚棉紀”“安織愛”等品牌;振德醫療也在構建覆蓋全球主要市場的營銷網路。
在研發體系上,中國低值耗材企業正在押注高階醫用耗材。
如穩健醫療開展人造血管、人工角膜的產學研合作研究,透過收購將業務版圖拓展到了高階傷口敷料、注射穿刺類器械、乳膠製品領域;同樣從健康防護手套這類低值耗材起家的藍帆醫療,在2018年收購了全球第四大心臟支架研產銷服務商柏盛國際,不僅實現業務從低值耗材到高值器械的跨越,更獲得了一個具備拓展能力的國際化平臺。根據招股書,健爾康IPO所募資金7.2億元中的4.2億元也都將用於高階醫用敷料和無紡布及其製品專案建設。
隨著技術的發展,醫療需求的提高、市場競爭加劇,低值耗材企業要想繼續穩固市場地位,除了加強產業鏈佈局,加強新材料、新產品和生產工藝的創新外,還要探索更多元的經營方式,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做大做強。

*封面圖片來源:123rf

如果您認同文章中的觀點、資訊,或想進一步討論,請與我們聯絡;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群,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