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也被列為“軍工企業”,單純賺錢的環境漸行漸遠

一個糟糕的先例。
文丨孫海寧 高洪浩
編輯丨黃俊杰
騰訊和寧德時代在美國當地時間 1 月 6 日晚間被美國國防部列入 “中國軍工企業清單”(1260H 清單)。
騰訊和軍事關係最密切的時候或許是投資(後又撤資)《壯志凌雲:獨行俠》、在手機遊戲裡讓玩家控制 3D 士兵拿槍對射。而寧德時代則多次推動在美國合建電池工廠,提供技術授權。兩家公司都在民用市場賺取收益。
幾小時後,騰訊宣告自己並不是軍工企業或者軍民融合企業,被列入清單 “是一個錯誤”,稱將啟動複議程式以糾正錯誤。寧德時代發表了類似的宣告,否認參與任何涉及軍事的業務或活動,美國國防部的決定 “實屬錯誤”。兩家公司均考慮對此採取法律行動。中國外交部則表示 “堅決反對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劃設各類名目的歧視性清單,無理打壓中國企業,遏制中國高質量發展。”
此前也有多箇中國企業在被列入該清單後發起申訴或者法律訴訟,成功將自己的名字移除。
如騰訊和寧德時代所說,這可能只是一個錯誤。但當中國市值最高的網際網路公司和市值最高的新能源車產業公司一齊被列入軍工企業清單,很難說這是巧合。
1260H 清單很難直接影響中國企業,但它依然能造成問題
列清單是為了方便制裁。美國政府多個部門都有制裁能力,各自手頭都有一份清單。
其中較出名的有美國商務部 “實體清單”(Entity List),它管制出口,限制擁有美國技術的公司跟 800 多家中國公司、組織或個人做生意。比如華為被納入實體清單,華為手機就不能再裝 Google 服務,在海外基本無法使用。
美國財政部則維持著 “特別指定國民和被封鎖人員清單”(Specially Designated Nationals And Blocked Persons List Human Readable Lists,簡稱 SDN 清單),華中數控、華大基因等數百個中國主體位列其上。美國財政部可以透過凍結他們的資產、禁止美國人投資他們等經濟手段完成制裁。
1260H 清單歸美國國防部管,得名自《2021 財年國防授權法》(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21)中的 1260H 條款,它要求國防部長每年 “公開發布在美國運營的中國軍工企業(Chinese Military Company)”,直到 2030 年。
“中國軍工企業” 的定義很寬泛。除了直接或間接被軍方擁有、以官方或非官方的代表軍方行事的公司外,那些被當作 “軍民融合貢獻者” 參與中國國防事業,從事商業服務、製造、生產、出口的公司也算,後者包括:
  • 在中國軍工規劃機構下開展科學和技術工作,知情接受中國政府援助的實體;
  • 中國工信部所屬實體,包括研究合作伙伴和專案;
  • 接受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協助、業務指導或政策指導的單位;
  • 中國國務院定義為 “國防企業” 的任何實體或子公司;
  • 取得中國政府頒發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等軍工生產許可證的單位;
  • 在中國國家、省級和民間軍事裝備採購平臺上公佈的實體;
  • 美國國防部長確定合適的任何其他實體。
尚不清楚騰訊是因符合哪條標準被劃入 “中國軍工企業”。美國國防部只更新清單,並不解釋。
相比實體清單或 SDN 清單,1260H 清單對中國公司沒什麼直接影響。據《2024 財年國防授權法》,如果一個公司上了 1260H 清單,美國國防部在 2026 年 6 月後將不能直接購買它的商品、服務或技術;再往後一年,美國國防部的供應商也不能與清單上的公司合作。
不過中國公司本來也不太可能奮力進軍美國軍工產業,把美國國防部發展成自己的頭號客戶。進入 1260H 清單的危險來自別處。
投行 Jefferies 的研報稱美國政府可能會參考國防部對中國公司的定性,向這些公司進一步施壓:“對中國軍工企業最嚴重的後果是投資禁令,但這完全取決於特朗普和他的團隊。”
特朗普曾在 2020 年釋出行政令,說一些中國公司 “表面上仍是私營,面向民用市場,但直接支援中國的軍事、情報和安全機構”,因此禁止美國投資者購買這些公司發行的證券。
最先圈定的公司來自國防部的 “Communist Chinese Military Companies” 清單——它受 1999 年國防授權法的要求公佈,不過口徑和 1260H 清單存在差別。小米曾在 2021 年被納入前者,但在起訴美國政府、與國防部達成協議後被剔除。
拜登上臺後,雖然清單範圍再次變化,但投資禁令大體延續。
已經被列入 1260H 清單的公司同樣可以撤下。此前,IDG 資本、做刻蝕裝置的中微公司也被列入 1260H 清單,隨後經申訴或起訴移除。但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如願以償。造雷射雷達的禾賽科技起訴國防部後,也暫時被移出清單,可在去年 10 月又被添上。
寧德時代在列已有徵兆,但騰訊完全在意料之外
寧德時代被列入清單已有徵兆。
去年 8 月,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副主席、參議員馬爾科·盧比奧與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眾議員約翰·莫勒納爾就曾要求美國國防部長將寧德時代列入 1260H 清單。馬爾科·盧比奧如今還將出任新一屆美國政府的國務卿。
更早一些,寧德時代在美國建廠的計劃曾多次被挑戰。2022 年 8 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發《通脹削減法案》,宣佈由美國政府為在北美(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製造的每輛電動車減免 7500 美元稅款,但有一項限制條件——如果這輛車的電池 / 配件由 “外國敏感實體” 製造或組裝,免稅額將減半。
雖然美國政府尚未宣佈寧德時代為 “外國敏感實體”,可這一潛在風險意味著,買寧德時代電池的美國車企可能拿不到全額補貼,從而削弱自己的競爭力。為了繼續與當地車企合作,寧德時代放棄在美國建廠賣電池,轉而做技術授權——和美國車企共建電池工廠,寧德時代不佔股份,只通過負責建設電池產線、搭建供應鏈、除錯產線裝置和管理製造流程收取專利費與服務費;工廠資本開支則由美國車企承擔。技術授權的收入只有建廠賣電池的 1/3 左右。
2024 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特朗普又多次強調,將叫停支援電動車和綠色能源的《通脹削減法案》,他認為這是在用一種不公平的補貼方式扼殺美國汽車業。一旦補貼取消,寧德時代透過技術授權與車企合作的模式也不再成立。
相比之下,騰訊的 “入圍” 更令人意外。
過去四年,這家公司沒有出現在白宮官員、議員們任何一次關於 “封禁中國公司” 的公開討論裡。
2024 年 12 月 18 日,美國司法部公告稱,兩名由騰訊任命的 Epic Games 董事已辭去董事會職務,騰訊還決定修改和 Epic Games 的股東協議,主動放棄在未來單方面任命 Epic 董事或觀察員的權利。但這次變動與地緣政治無關,起因是這兩名董事同時還在 Epic 的競對公司 Roit Games 的董事會上任職,而美國司法部擔憂 “交叉任職” 可能會違反反壟斷法。根據  Epic Games 的對外宣告,兩名董事是 “自願退出” 董事會。
騰訊最近一次因為地緣政治在美國上新聞是在特朗普的上一任期內——2020 年 9 月,商務部宣佈禁止 TikTok 和 WeChat(海外版微信)在美國境內應用商店的下載、更新,並於 45 天后禁止兩款產品在美國提供服務。
騰訊當時稱,WeChat 的資料政策與程式符合全球最嚴格的隱私標準。很快,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區聯邦地方法院法對禁令做出裁決,阻止其生效。第二年,隨著特朗普輸掉總統選舉,拜登上任後該禁令被完全撤銷。
騰訊的主業多為遊戲、社交、金融服務等直面消費者的業務,與軍工幾乎沒有聯絡。它在美國的業務佈局也不深,主要以投資為主,且最大的投資全部集中在遊戲業:2012 年投資遊戲公司 Epic Games、2015 年 100% 控股了遊戲公司 Roit Games。騰訊還是娛樂社交資訊平臺 Reddit 的第二大股東。
2017 年往後,騰訊遊戲甚至降低了在美投資併購的力度,將重心轉向了歐洲、日韓與澳新等地。據公開資訊,過去八年,騰訊在海外投資 60 多家遊戲公司和團隊中,在美國的僅有四個。
不過美國市場對騰訊來說依然重要,且愈發重要。全球化是騰訊遊戲當前最重要的戰略之一,其海外業務廠牌 Level Infinite 在美國加州的帕洛阿託設有品牌與運營中心,騰訊天美工作室群與光子工作室群在西雅圖、洛杉磯、爾灣等地也成立了多個工作室和專案團隊。
全球遊戲行業幾年來增長最快的賽道是多人競技對戰,而其中表現最好的幾款產品,很多都來自騰訊在美國的被投公司或子公司,包括 Epic Games 的 Fortnite(堡壘之夜)和 Roit Games 的 Valorant(無畏契約)。 
根據財報,騰訊遊戲目前的海外收入佔比在 30% 左右。“美國有著全世界最發達與成熟的遊戲市場,拿下它們代表著你有強大的行業話語權。” 一位負責騰訊出海人士之前說。
消失的灰度和默契
2000 年,經過五個多月的辯論,美國國會通過了來自眾議院的第 4444 號法案,確認中美為 “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待遇”——之前還得一年續一次。雖然太平洋兩岸還沒建立多少理解和信任,但已經有了一起賺錢的決心。
就拿上市說吧。當時,靠著幾紙協議控制中國境內網際網路業務的開曼公司,正排隊等著在納斯達克上市。這種模式由新浪普及,連線起境外的資金與境內的市場。
全世界的投資人因此趕上中國發展最快的年頭,國內的創業者則有機會把腦袋裡的好主意變成好生意。騰訊和它的股東們是受益者之一——來自南非的 Naspers 得以在 2001 年注資騰訊,並在持有近 20 年後出售股權,以幾千倍的回報率將股票變成可以自由兌換美元的港幣,所有人都受益。
到 2020 年,不必言說的默契已經基本結束。年底,美國透過《外國公司問責法》(HFCAA),要求在美上市的外國公司提供審計底稿,而中國證監會曾規定過審計底稿不得出境。隔年,中國《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出臺,規定使用者數量超過 100 萬的平臺運營者赴海外上市必須申報。
相比 2000 年,今天的中美差異是更小的,從消費習慣到營商方式——人們同樣消費咖啡因和社交網路到了成癮劑量,同樣對努力就能實現階層躍升產生懷疑。從長沙到紐約,購物中心同樣填充著 LV、優衣庫、星巴克,電商裡賣著 iPhone、TCL 電視、大疆無人機。兩邊的科技大公司拿著類似的投資、用著類似的 OKR 管理法,同樣對矽谷新提出的 “創始人模式” 而產生共鳴——其他地區的企業已經基本不信這些了。
但合作,哪怕只是商業合作反倒更難了。當 TikTok 不知道能存在多長時間,美國人不再能投資中國半導體、AI 等領域,做遊戲賣廣告的騰訊被指為 “軍工企業”,摒棄分歧一心賺錢的單純環境,正逐漸成為關於另一個時代的記憶。
題圖來源:Iron Man 3
·  FIN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