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休,害慘了打工人

中秋和國慶假期馬上就要來了,很多人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想要出門旅遊。
尤其是趁著《黑神話:悟空》的熱度,很多人報名了山西古建築遊,

這些景點很分散,適合長假慢慢遊覽。

然而很不巧的是,今年中秋和國慶假期又有調休,這就導致調休後的放假安排非常複雜,讓人看不懂。
所以今天“上6休3上3休2上5休1上2休7再上5休1”上了熱搜,讓人摸不著頭腦這究竟是什麼,堆照調休日期才看明白:
中秋節的放假時間為9月15日至17日,但為了彌補假期,需要在9月14日(星期六)上班。而接下來,國慶節的放假安排為10月1日至7日,但為了補班,9月29日(星期日)和10月12日(星期六)也需要上班。
所以先是9月9日-14日上六天班,9月15-17日中秋放假三天,然後9月18-20日上三天班,9月21、22日正常雙休,9月23-27日上五天班,9月28日週六休息,9月29日、30日上兩天班,10月1-7日國慶放假,10月8-12日上午天半,10月13日週日休息。
這種安排過於燒腦,不知道我這麼解釋讀者朋友們看懂了沒,但很多人是看不懂的,為此吐槽調休的複雜,把“上6休3上3休2上5休1上2休7再上5休1”頂上了熱搜第一。
這種複雜而燒腦的調休,令人考慮休假的時候都煩心。
不符合人性的調休,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這就得從長假最開始出現講起。
1999年就開始透過調休來湊出每年兩個長假,“五一”和“十一”黃金週。
當時推出“五一”和“十一”黃金週的一大原因是擴大內需,提振消費,尤其是旅遊業消費。
從結果來看,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2000年第一個“十一”黃金週,全國出遊人數達2800萬人次。
而且這樣的長假,也讓人養成了長假出去旅遊的習慣。
之後節假日調整也出現過幾次改變,比如2008年起,“五一”長假被拆分,放假格局變成除夕、清明、端午和中秋,以及縮短的“五一”和保持不變的“十一”黃金週。
又比如2013年,中國假日辦面向全國公佈了三套法定節假日調休安排方案,並公開徵求意見。當然,這次徵求以及那也被吐槽為“換湯不換藥”,因為三套方案並沒有增加法定節假日天數,而且“調休”湊長假也沒有消除。
節假日長而且集中還有其他問題,比如全國民眾集中在同一個時間段出門旅遊,知名景點擠得人山人海,可能會超出景點的接待能力,也讓遊客體驗很差——好不容易出趟門可不是出來數人頭的。
旅遊越來越痛苦,有些旅遊景點的食宿還會趁機加價,讓遊客玩得鬧心,大家也就逐漸對長假疲勞了。想到為了湊長假還要犧牲之前的休息時間,就更加難受了。
當時除了提出長假,也提出過帶薪休假,可是以國內企業的條件,帶薪休假對於打工人來說實在是太難實現了。
所以現在仍然會有湊長假,大家集中出遊,體驗不佳的情況。
隨著經濟發展,大家有了更多的心思和錢出去玩,旅遊本應成為提振內需的有利手段,但是過去的辦法,也就是湊長假,顯然不能適應當前形勢了。
民眾需要更多更靈活的假期,需要更多帶薪的假期,而不是硬湊出來的假期,這樣這個假期過得不好,工作起來也很痛苦。
參考資料:
張慰.節日“挪假”之正當性剖解[J].法學,2014(07):90-97.
中國民眾在放假問題上首次有了“發言權” http://www.aqzyzx.com/system/2013/11/28/006429014.shtml
中國放假新辦法出爐始末:反對意見也被重視_cctv.com提供 http://news.cctv.com/china/20071217/101762.shtml
文章用圖:圖蟲創意
本回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