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奸丈夫在日本留下鉅額遺產,她花21年追討成功,替夫贖罪捐給國家24億

本文共5197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作者:馨澤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

幾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

今日和平來之不易,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抗爭永不能忘!
下面為大家講述一位傳奇女性的故事,雖然她不是革命先烈,但是她的家國情懷和深明大義,值得被世人稱讚。
1985年5月16日,年逾八旬的趙碧琰顫顫巍巍地起身,在兒子的攙扶下,緩緩走出四合院。
寒風瑟瑟吹亂了她花白的頭髮,拂過她滿是皺紋的臉龐,趙碧琰內心卻十分舒暢,因為她要做一件“大事”。
這一天,趙碧琰順利辦妥捐贈手續:將自己名下的30億資產中的80%捐給“中華文化教育財團”,用於支援祖國的慈善事業。
至此,一場歷時21年的跨國鉅額遺產爭奪案塵埃落定,趙碧琰成功拿回了丈夫留在日本的遺產。
她捐給國家的金額高達24億元,要知道,在上世紀80年代這絕對是個天文數字。
趙碧琰的丈夫究竟是什麼人?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錢?又為什麼將錢存放在日本?
這一切,要追溯到他們相識的那一天。
妙齡少女嫁給喪妻的男人
為他改名換姓
當年的趙碧琰還叫耿維馥,她15歲時認識了同學家的哥哥趙欣伯。
趙欣伯儀表堂堂,是日本留學歸國的大才子。耿維馥暗生情愫,可惜趙欣伯已有家室,她只能暗中仰慕。
當時,趙欣伯的妻子叫王碧琰,年長他10歲,出身青樓,曾在風月場所流連多年。但趙欣伯並不介意,他將王碧琰明媒正娶回家,視為摯愛。
王碧琰更是珍惜這份感情,拿自己賣身積攢的私房錢供趙欣伯去日本留學,兩個人在他鄉相互依靠,感情日益深厚。
好景不長,王碧琰忽然得了一場重病,在日本東京帝國大學醫院醫治無效,撒手而去。
趙欣伯一度不能接受,但也只能獨自回到中國,此後一度鬱鬱寡歡。
此時,耿維馥得知趙欣伯的妻子已過世,更加認定了此人,主動發起追求。
俗話說“女追男,隔層紗”。何況是被比自己小10歲的妙齡少女追求。
不久,他決定迎娶耿維馥,但有一個條件:
女方必須答應改名,改跟他姓,並沿用他前妻的名字,即改名換姓為“趙碧琰”。

耿維馥知道趙欣伯這般要求是難忘前妻,自己或許只是前妻的替代品。但她深愛趙欣伯,為了幸福,她選擇了尊重和遵從。
此後,只有趙碧琰,再無耿維馥。
趙欣伯再婚後,事業水漲船高。在日本留學時,他與土肥原賢二和坂垣徵四郎等日本少壯派軍官已有往來。加上他精通日語、熟悉法律,1926年,他被張作霖任命為東三省保安司令部法律顧問。
九·一八事變後,趙欣伯成為堅定的“親日派”,在日軍的扶持下,與同僚一起成立了“遼寧省地方維持委員會”,並發表《獨立宣言》。
隨後,趙欣伯成為偽奉天市偽市長。
當上市長的趙欣伯體會到了權貴的特權,慾望不斷膨脹,他開始積極推進偽滿洲國的建立,輔佐溥儀“復辟”,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大漢奸。
溥儀深知趙欣伯和日本人親近,視他為“親信”,在“登基”後,一口氣獎勵他近萬兩黃金。這也成了趙欣伯後來發家致富的“第一桶金”。
1932年,趙欣伯出任偽滿洲國高官,並繼續大肆斂財,不斷擴充自己的財富寶庫。後來,他仕途受挫黯然辭職,帶著趙碧琰遠赴日本繼續生活。
趙碧琰知道丈夫的所作所為,她的內心十分矛盾,一邊是自己深愛的男人,一邊是民族大義、家國情懷。一有機會,她都會奉勸幾句,希望丈夫能懸崖勒馬,早日回頭。
到日本後,趙欣伯開始經商。他精通日本法律,非常有商業頭腦,在東京及周邊買下多塊土地。
不久後,趙碧琰生下兒子,取名趙宗陽。
有了兒子後,趙欣伯開始擔心自己會遭到“報應”牽連家人,他提前“佈局”,將日本的所有投資,都放在妻子趙碧琰的名下,想為妻兒留一條後路。
趙欣伯一家三口
1938年,他找到機會回國任職,擔任“華北政務委員會”的顧問,攜家眷一起回到北平生活。
趙欣伯是個聰明人,但他親日叛國、搜刮民脂民膏的事實是無法洗脫掉的。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以漢奸罪逮捕趙欣伯。
國民黨在大陸潰敗前夕,趙欣伯曾被保釋出獄,帶家人四處躲藏。
1951年,趙欣伯再次被捕,這次他自知罪孽深重,沒等到宣判日,在獄中自殺身亡。
一個大漢奸跌宕起伏的一生畫上了句號,不管他曾賺取了多少財富,終是難逃法律和正義的審判。
而作為漢奸的妻子,趙碧琰每一天都活在良知的譴責中。趙欣伯死後,趙碧琰開啟了新的人生。

丈夫去世,她選擇做回自己

追討30億遺產屢屢受挫
趙碧琰改回孃家姓,更名為“耿碧琰”。她跟家人早搬離了豪宅大院,住在北京四合院的一間房裡,全家靠著兒子50元的工資生活。
時光匆匆,物是人非。戰敗的日本在美國的扶持下,經濟逐漸恢復,房價一飛沖天,趙欣伯多年前買下的地產已增值數倍。在東京的一處住宅下,他還挖有密室,藏有30箱金銀珠寶。
這些資產趙碧琰心中有數,卻不敢奢望再次擁有。
1962年,日本方面因土地歸屬問題,對趙欣伯的財產進行了估算,在當時相當於兩萬億日元(據1981年中國新聞社通稿披露的確切數為30億元人民幣)
中僑辦得知這筆財產屬於中國人,派專人回國尋找耿碧琰,希望可以幫她追回財產。
起初,因耿碧琰改名,中僑辦花費了很多時間才找到她。
當耿碧琰看到東京華僑總會陳焜旺等人時,先是驚訝,然後開始裝聾作啞。
這麼多年過去了,耿碧琰早已習慣如今的平淡生活,對在日本的資產早已不抱希望,更不願再聽人提起漢奸丈夫趙欣伯,生怕再被戴上“漢奸夫人”的帽子。
陳焜旺耐心勸導她,表示這些錢既然是中國人的財產,當然要從日本拿回來。
耿碧琰對這點深表贊同,把名字改回在日本時期用的“趙碧琰”,授權陳焜旺幫她追討財產。
但要說服日本法庭,證據是最大的難點。時代久遠,趙碧琰家所有的身份資料和字據都已燒燬殆盡。
陳焜旺只好轉變思路,由找證據,改為找證人。
他費盡周折,找到了當年幫趙欣伯打理財產的鈴木彌之助,不料卻吃了閉門羹,對方根本不認賬。
原來,鈴木彌之助得知趙欣伯去世後,做了份假文書,如果趙欣伯夫婦雙雙去世,所有財產就歸他所有。
鈴木彌之助已經利用這份文書,賣了兩處房產,將所得房款佔為己有。他當然不可能承認趙碧琰還活著的事實。
不僅是鈴木彌之助,有不少人打著趙碧琰兒子、養子、女婿等旗號,跑到日本去爭要遺產。他們紛紛拿出各種證據,都指出趙碧琰已去世。
面對這混亂局面,1976年,日本法庭宣佈“趙碧琰”必須親自出庭審理,否則將直接按缺席宣判,所有她名下的土地都有可能被重新分配。
為此,76歲的趙碧琰決定親自前往日本,去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
外交部贊助她300元購置服裝,中僑辦全力協助她出庭。可在法庭上,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
出庭的不只是真正的趙碧琰,還有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香港的“趙碧琰”,她們各自穿戴精緻、皮膚保養極好,一看就是富人家出身。面對法官的提問,她們的回答也都非常流利,個個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
唯有來自中國大陸的趙碧琰,皮膚粗糙、佝僂瘦小,一點兒都不像是曾經的豪門闊太。法官問她話,她反應遲緩,只說很少的字句,好像似懂非懂。
趙碧琰(前左二)在法庭上
特別是聽到關於趙欣伯是否被關押過?趙碧琰直接否認,說出了“與事實不符”的答案。
因為當時她想起了過去的遭遇,害怕聽到“坐牢、關押、漢奸”這些字眼,所以她怯懦了,在眾人面前不敢直面過去。
一個曾經在趙家做過8年的傭人,出現在現場,趙碧琰竟然回答“不記得此人”。
從現場幾個“趙碧琰”的表現來看,來自中國的趙碧琰是沒底氣的一個。
鑑於中方已經透過外交途徑,向日本表明過,這位老太太就是真正的趙碧琰,法官宣佈休庭,擇日再審。
隔日,法官私下約見了趙碧琰,省掉了翻譯,直接用日語問她話,“傭人在法庭上指認了你,你為什麼說不認識她?”
沒想到,趙碧琰絲毫沒有緊張,反倒是高傲地回答:“我是主人,怎麼可能記得所有傭人。”
這番話反倒讓法官心裡有了底兒,接著追問她:“你可知道密室?”
趙碧琰回答,“是我派人挖的,我親自埋的,怎能不知道。”
法官讓她畫出密室的樣子,趙碧琰要來剪刀和紙,用左手拿著剪刀剪出了一個“豐”字,遞給了對方。
原來密室是豐字形設計,而趙碧琰不經意間的動作,讓法官確信了她的身份。
因為趙欣伯曾在所有權書上說明,妻子趙碧琰是個左撇子。
但是由於趙碧琰前一日在法庭上的表現,法官只能公開做出了“趙碧琰不在此”的結論,意思是她們這些人都不是趙碧琰。同時,指定了一位名叫山本忠義的律師,負責打理趙家財產,待“真正的”趙碧琰證明身份,再將所有權歸還本人。
這次的宣判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那這筆遺留在日本的鉅額財產,到底還能不能追回來呢?

收集38件證據

8年後兒子替母出庭奪回遺產
1979年,中國重啟了“退場”長達20年的律師制度。外交部找到了北京市律師協會副會長傅志人,希望他能夠助趙碧琰反敗為勝。
傅志人汲取上次出庭的經驗,重新梳理證據鏈,將重點放在證實身份上。“只要證明居住在北京的趙碧琰,就是趙欣伯的夫人,這個案件就能贏。” 
眼下趙碧琰年事已高,很多同時期的證人陸續去世了,案件陷入複雜多變的境地。
當年東京庭審的宣判一齣,各型各色的騙子更是頻頻出現。
因趙碧琰唯一的兒子患眼疾,年幼時單眼就已經失明。竟然有無恥之徒,不惜弄瞎自己一隻眼睛,跑去日本冒領遺產。
趙碧琰和兒子趙宗陽
傅志人知道時間不等人,若不盡快形成有力的證據鏈,只怕這筆財產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奪走。他迅速整理思路,向全國範圍發出100多封調查函,收集各地關於趙欣伯、趙碧琰的所有線索。
半年後,傅志人收到了百餘件重要的證據和幾個關鍵的人物,其中一個關鍵證人讓傅志人倍感驚喜,她的出現能讓趙碧琰的身份在國際輿論上站住腳,這個人就是溥儀的妹妹“三格格”——金蕊秀(愛新覺羅·韞穎)
沒有人質疑過“三格格”的身份,如果她能證明趙碧琰是趙欣伯的妻子,那麼這件事的公信力是毋庸置疑的。
趙碧琰(右一)與“三格格”會面
傅志人查到趙碧琰曾經幫助過“三格格”,她們的重逢將是歷史性的時刻。不久後,在北京“三格格”的居所,兩位古稀老人在媒體的見證下再次相聚。
第二天,北京、上海、香港三地報紙頭條都以《溥儀三妹喜會趙碧琰》為題,大肆宣傳了這次會面,完成了傅志人期望的關鍵一步:即由輿論發起傳播,為趙碧琰的身份做背書。
與此同時,趙碧琰的兒子趙宗陽還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既然要證明母親的身份,不如用自己去反證。
趙宗陽託朋友在日本的一份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廣告”,大致意思是自己曾在日本度過童年,希望能找到曾經在赤羽小學共同讀書的同窗舊友。
他萬萬沒想到,竟然有同學給他寫了回信!在那個資訊傳播困難的年代,趙宗陽透過書信找了11位同學,都是可以證明他身份的重要證人。
傅志人覺得時機到了,他們已經準備就緒,只等再次開庭。
趙碧琰母子和律師傅志人(右一)
趙宗陽問母親:“您要親自去嗎?”
趙碧琰揮了揮手,拒絕了,“我要留在中國,等你的好訊息。”
1984年4月,趙宗陽與傅志人一行人飛往東京。 
“我要拿回屬於趙家的資產,帶回中國……”
再次踏上日本的土地,趙宗陽的心中感慨萬千,希望能給母親帶回一份無憾的交代。
趙宗陽(左一)和陳焜旺(中)
傅志人(右一)
此次開庭,日本法官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證據,趙碧琰改名的證明、趙欣伯兒子趙宗陽的出生證明、在東京治療眼疾的病例……一系列檔案證據清晰可見,有據可查。
證人方面,除了來自中方的證人,法庭上出現了11個日本人,他們都是趙宗陽的同學。
“趙桑,你回來了!”“還是瘦巴巴的樣子。”
一時間,法庭成了趙宗陽的同學會現場,每個人都異常興奮。法官不得不連續敲響法槌,整頓秩序,這十幾個老同學才漸漸安靜下來。
當日,法庭並未宣判,所有的證據有待進一步核實。
“但我心裡感覺勝券在握。”傅志人回憶道。
之後,他們回國等待宣判結果。
經過漫長的5個月等待,傅志人收到了來自東京的判決書,他們贏了!
判決書明確說明:“判定申訴人和趙碧琰為同一人。”
且宣判:“由趙碧琰本人親自管理自己的財產。”
此時趙碧琰已經84歲,她等到了最後的判決:財產管理權正式迴歸自己,一切塵埃落定。
耗時21年追回30億
她決定替夫贖罪 捐贈國家24億
趙碧琰終於可以直面自己的過去,也不再擔憂未來,她的丈夫曾犯了不可彌補的罪行,是國家不計前嫌幫助了他們,讓趙家的資產得以保全。
拿到判決書不久,趙碧琰作出決定,捐出大半財產給國家,她和子孫表示這錢本來就不應該屬於他們家,那本來就是老百姓和國家的錢。她希望能“替夫贖罪”,為建設新中國貢獻一份力量。
“我在1985年5月16日的贈予書中所寫的贈予財產之意,今後子子孫孫永不改變。”
一時間,趙碧琰捐贈遺產的行為引起了社會的猛烈反響,人們紛紛誇讚她的深明大義和慷慨行為。
日本政府於1987年將這筆財產交接完畢。
趙碧琰晚年的生活費用基本都由國家負責,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是在中日友好醫院的特殊病房裡面度過的。
趙宗陽加入了中國致公黨,從北京民政局退休之後,致力於慈善事業。
1989年,89歲的趙碧琰安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生前,趙碧琰告誡子孫,“你們爺爺選錯了路,但是國家沒有放棄我們。”
贖罪永遠不怕晚,深明大義的人會被後人永遠記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