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創新前沿的故事—拉古納特·馬謝爾卡:受甘地啟發的發明家

拉古納特·馬謝爾卡推廣實惠的高技術。
聖雄甘地的教誨可謂印度對20世紀最偉大的貢獻。拉古納特•馬謝爾卡(Raghunath Mashelkar)借鑑了其中的智慧,設計了他稱之為“甘地式工程”的節儉型創新模式。馬謝爾卡出身貧寒,一生致力於確保人們能更公平地共享科技帶來的益處。他用一句格言總結了自己的哲學:“以更少的資源獲取更多,並造福更多人。”這位工程師領導著印度傑出的研發機構——科學與工業研究理事會(the Council of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併為歷屆政府提供了建議。
甘地式工程的靈感來源是什麼?
拉古納特 • 馬謝爾卡:甘地的兩句名言頗具影響力。第一句是:“世界上的資源足以滿足每個人的需求,但不足以滿足每個人的貪慾。”他的意思是,資源是有限的,應該以更少的資源獲取更多。他還說,科學的益處必須惠及所有人,哪怕窮人。將這兩句結合起來就是“以更少的資源獲取更多,造福更多人”。
我自己的人生經歷也激勵著我。我出生在一個非常貧窮的家庭,父親在我6歲時就去世了。母親不識字,她帶我去孟買找工作。每天吃兩頓飯對我來說都很難,12歲之前我都是光腳走路,在路燈下學習。所以這也源於我因資源匱乏而遭受苦難的個人經歷。
甘地式工程與現有的創新模式有何不同?
拉古納特•馬謝爾卡:傳統工程是由市場或好奇心驅動的,而甘地式工程則由應用和影響驅動。我們著眼於終端使用者,以及我們希望實現的改善人類福祉的目標。大多數工程著眼於從更多中獲得更多。以蘋果手機為例:蘋果公司不斷推出更好的機型,價格也更高。對於窮人而言,則是從更少中獲得更少:傳統工程將刪除功能視為降低成本的唯一途徑。
甘地式工程的理念不是製造價格實惠的(次等)產品,而是讓高技術為窮人服務。因此,我們會徹底重新設計產品。標準方法旨在追求高價格和高利潤,而甘地式工程始終著眼於價格實惠且產量大。
您最喜歡甘地式工程的例子是什麼?
拉古納特•馬謝爾卡:我最喜歡的是齋浦爾(Jaipur)義肢。一隻精緻的假肢往往要幾千美元,但齋浦爾義肢只需20(美元),而且採用的技術非常好;有一段影片展示了一個人穿著齋浦爾義肢爬樹,你可以看到它像正常的腳一樣靈活。而且這個人用4分30秒跑了1公里。
需要具備什麼條件才能進一步普及甘地式工程?
拉古納特•馬謝爾卡:我們在年輕人的身上看到了創新和熱情,但關鍵在於同情心。我們還需要更多的軟性資金(補助金或零息貸款),因為風投公司往往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禿鷲資本”,他們想要立即獲得回報。我們需要轉變企業思維模式,不僅能透過面向金字塔頂端的優質產品盈利,還能從為大眾設計的質優價廉的產品中盈利。
作者:Edd Gent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