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易烊千璽演媽,蔣勤勤貢獻了年底最震撼演技

本文授權自:小風小浪
ID:vistawenyu
《小小的我》12月27日首映票房1.5億,算得上元旦跨年檔悲觀預期裡的意外。
討論度最高的當然是易烊千璽。但我覺得更出彩的,是林曉傑飾演的外婆,和蔣勤勤飾演的媽媽。
那種暗流湧動的氛圍,母親角色的殘酷與偉大,兩位中年女演員,確實把戲撐起來了。
小時候老聽“世上只有媽媽好”,而成長過程中與母親的摩擦,長大後也漸漸領悟母愛並不是無條件自然產生的。
母親的神聖性被消解,雖然在思想上一定解放了母職對女性的束縛,但卻也讓我們來到一個不知如何解開親子關係死結的路口。
有一句特別土但又很有道理的話,“每個父母一生都在等待孩子說一聲謝謝,而每個孩子都在一生等待父母說聲對不起。”
這句話放在《小小的我》裡,由於“特殊家庭”的背景,變得更具體、更放大了。
先說媽媽蔣勤勤,上來是一個家庭暴君的形象。
往大了說,不許腦性麻痺的兒子去外地上師範大學,一是怕他無法獨立生活,二是判定他畢業了也無法和普通人一樣站上講臺。
往小了說,兒子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東西,每天做幾張卷子,花時間做復健,都要管。
在媽媽面前,男主總是低著頭,聽話中帶著討好的意味。
他做這些,既是因為有拖累家庭的愧疚,也是因為身體原因做了太久的“小孩”,東亞家庭的小孩別說話語權,連自己的支配權都沒有。
老人的狀態也類似,隨著勞動力喪失在家庭中失權,所以男主的外婆一接他媽的微信影片就哆嗦,哪怕不認同女兒的育兒方式,也只敢趁她不在家,偷偷把外孫帶出門接觸社會。
蔣勤勤後續還有幾場關鍵的戲,讓很多觀眾認為這個媽太殘忍。
首先是懷孕了,住進醫院保胎,從始至終沒把這件事告訴兒子。等小女兒出生,兒子看妹妹哭了想哄,她神經質般衝出來推開兒子,抱起小女兒。
其次是男主小時候,藏在行李箱裡玩,父母以為他走丟了,怎麼也沒找到。蔣勤勤說了一句:如果沒有他,咱們的生活是不是會更輕鬆?
我反而覺得這兩場戲很好,因為我們對母愛的殘酷性看到得太少。
《小小的我》的導演楊荔鈉,是影界的“母女關係專業戶”,近年來的代表作“女性三部曲”(《春夢》、《春潮》、《媽媽!》)裡,都有細膩而複雜的母女關係。
在一個訪談裡,楊荔鈉說自己沒事愛看點動物紀錄片,動物母親會為了保護幼崽而搏鬥致死,也會遺棄、吃掉體弱的幼崽。
當然,這種優勝劣汰太過動物性,人類社會中有“保護弱者”的文明部分,去抵消、對抗這種殘酷性。
但是作為觀看者,情感上的同情是輕鬆的,對於弱者的長期看護人來說,心理上積年累月的壓力、絕望,是正常人不能想象,也很容易忽略的。
有一類兇殺叫做“看護殺人”,作案者因為忍受不了長年照顧病重、年老、無法自理的家屬,處於崩潰邊緣,選擇把對方殺掉。
與媽媽蔣勤勤徘徊在崩潰邊緣的暴君形象不同,故事裡沒有姓名的爸爸是平靜的、沉默的、隱形的,或許因為他不是男主實際的照料者,所以能把自己與憂慮、絕望隔離開。
和媽媽蔣勤勤形成對照的,是外婆林曉傑。她出場是無憂無慮、張牙舞爪的,鮮豔得像花紋繁密的絲巾。
媽媽想把殘疾的兒子藏起來,讓他免遭外界的歧視。這個家庭暴君,其實面對外部世界是怯懦的。
外婆卻偏要帶他去自己的老年合唱團聚會吃飯、表演打鼓、給他過生日,去面試找兼職。
雖然在家裡唯唯諾諾,外婆在外絕對是個維權暴君。
公交車司機急剎車讓外孫摔倒,她非拉著司機,讓他向外孫道歉;合唱團裡的老姐妹說“腦癱就是傻子”,她當場發飆打人,鬧進派出所。
我覺得這是《小小的我》裡很妙的一處:
兩個女人都在場時,是媽媽一頭壓,外婆小心翼翼,想方設法糊弄、撒謊,只為不惹女兒生氣。
兩代女人只有一個在場時,兩人情感連線凝結在男主身上,都卯足了勁在進行一場暗中的“母愛競賽”。
導演楊荔鈉說自己已經把母女拍到了盡頭,再也不想拍了,但我偏覺得母女關係仍舊是《小小的我》裡最精彩的感情戲。
外婆從男主五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照顧他,鐵皮紙盒裡的車票是她這20年來,帶男主走南闖北地看病,每一張票上她還特地用筆記標註了結果。
外婆做的這一切,明面上的理由是有愧,21歲生下女兒後離婚,只能去西藏開飯館掙錢,讓女兒當了15年留守兒童。
兩個女人過去的隔閡沒有解決的希望了,於是她們把力氣都花在男主身上,拼命證明自己是個更合格的母親。
媽媽捆綁兒子,因為她的成長中外婆缺席,所以她面對殘障兒子要加倍的無微不至,把他的人生包攬安排;
外婆則捆綁自己,強制自己參與養育外孫中來,想方設法把他“偷”出家門,讓他有自由,去實踐自己的選擇。
在這場家庭競賽中,又出現了一道很東亞的愛恨計算公式:投入越多,越容易遭記恨,而恨又來自愛。
媽媽嘴上說著恨外婆,從來沒提自她出生就消失的父親;
男主恨母親把自己當作大猩猩般圈養在家中,和父親倒沒有衝突。
就像生活中,很多時候對男性家庭成員更寬容,是因為本來好像也沒什麼愛的期待。
而母愛的暗面,有媽媽的殘酷性,也有期待成為對方情感債務人的渴望。
外婆和男主在天台上閒聊,第一次說起自己帶著絲巾的原因:餐館遭遇入室搶劫,歹徒把刀架在她的脖子上,為了保住女兒的奶粉錢,她沒有屈從。
雖然幸運地被路人送去醫院,脖子上卻留下了一道刀痕。
這件事她從沒對女兒說過,卻又老有訴說的衝動,總結起來就是:“怕她難受,又怕她不難受。”
但有些可惜的是,在這段高光後,母女之間精彩的感情戲有些突兀地走向結束了。
媽媽選擇用“再生一個健康的孩子”來逃避痛苦,一家人看似和和美美的圍坐在一起;
外婆用出走來回避“母愛競爭”,轉折是男主決定自己去外地上大學,勸外婆和老姐妹暢遊天地。
雖然遺憾,總覺得止步於自由、團圓這些很好的詞,反倒缺了點什麼,好像兩位母親隨著男主的需要而登場,又隨著他的獨立而退場。
但我也明白,再多點什麼,好像也無益於票房或口碑。
【小風小浪】 Vista看天下資深娛記創辦。一個因為只說真話,差點被半個娛樂圈封口的號。致力於扯開娛樂圈前襟,袒露人生真相。姐裡姐氣,浪不唧唧。關注它↓↓↓ 前方有騷氣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下小IN

每天會分享INS新資訊


長按新增訂閱


Share the World's Moments
InstaChina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