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升值計
我現在發現,向下相容的全部真相,就是向下相容的那個人,要吃虧,要被消耗,而且往往費力不討好。
幻想中的向下相容,大佬雲淡風輕,舉重若輕,下位者如沐春風的場景不存在。從來不可能有所謂的大佬可以片葉不沾身,全身而退。
向下相容的結果,通常是天怒人怨,你拼命想要相容的那個人,還是認為你在歧視他,薄待他,你拼命試圖抹平的鴻溝,在兩個不同頻的人深度接觸之後,暴露得一覽無遺,最後只能是不歡而散,不歡而散已經是最好的結果,通常是一地雞毛。
所謂的向下相容,其實就是把兩個地位、財富、認知完全不同的兩個人,強行拉到一個頻道共振,實際上地位不可改變,財富不可共享,認知不可能短期升級,那麼只能是在上的那個人,更優秀的那個人,要去遷就不那麼優秀的那個人,勉強去達成共振,甚至共識,那麼這個共識是誰的?
人們幻想的理想的向下相容的結果,是下位者、學習者成長,獲取新的認知,達成教導者或者至少接近教導者的認知,但是如果你接觸過足夠多的現實,你會發現,現實往往是,真正擁有高認知的人,被迫妥協。
火箭應該燒水洗煤這件事,在物理世界裡不會出現,在現實裡卻一直在發生,一群大學生不相信一箇中專生能做出微積分,然後轉頭被另一箇中專生洗腦,相信這個中專生可以告訴他們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你無法理解他們的世界裡,中專生到底是牛逼還是不牛逼?
殘酷的現實是,一個人的認知和一個人的頑固程度,往往成反比。
所以向下相容的結果,往往是大佬被打臉,甚至憋出內傷,聽無知者侃侃而談。
張岱有本書叫《夜航船》,說了一個段子說從前,一個僧人和一介文士同宿在夜航船上,文士高談闊論,僧人敬畏懾服,縮手縮腳準備睡覺。但是聽來聽去,發現這個文士談話破綻很多,斗膽一問:「請問澹臺滅明是一個人、兩個人?」這個讀書人回答說是兩個人。僧人又問「那堯舜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讀書人回答說是一個人。僧人笑道:「這麼說來,還是讓小僧先伸伸腳吧。」
無知者無畏,越是無知者,他緘口不言的機率極低,越是窮人,當他有十文錢,他就會覺得自己是個富人,身有十文必振衣作響,就是世界首富來了,他也不認為能比他十文錢更有錢,面對這樣的人,你是讓步還是不讓步?
如果你不讓步,你就是跟豬打架,如果你讓步,你就是選擇了向下相容,容忍傻逼在你頭上拉屎。
我曾經一直試圖向下相容,試圖去共情這些人,我曾經在學生時代,一直擔任班長,我試圖去靠近那些所謂的後進生,去幫助他們,跟他們打成一片,其中一個最老實的人,有一天因為我說了一個菜,他忽然破防,對我狂吼,你就是看不起我們,而我其實在跟他的相處中一直小心翼翼。
我也曾經試圖輸出我的認知,免費地無私地去幫助很多人建立金錢觀,但是,我發現,這些人選擇反過來嘲諷我、教育我。
層次越低的人,越在意自己的自尊心,甚至他唯一擁有的東西就是他的自尊心。
你設想一個情況,如果你跟一個同頻的人,甚至更高頻的人交流,他不會輕易破防,輕易憤怒,你可以調侃他,他同樣可以調侃你,你是非常輕鬆自在的,但是當你跟一個低頻的人試圖共振時,你一定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因為你不知道哪句話會讓他破防,你不知道哪個詞,無意中就把他的可憐的自尊心刺傷了,而他的自尊心往往太容易受傷了,對他來說,到處都是敏感詞。
所以,不要輕易去向下相容,不要太高估自己的忍耐力,也不要太低估人能達到的下限,向下相容的結果往往就是被消耗,費力不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