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發生的悲劇!加拿大14歲華裔少女春節期間猝逝!家人悲痛欲絕…

—————-++++++—————-
溫哥華港灣
(微信ID:bcbaynews)
令人心碎的悲劇!
剛剛過去的1月底,華人們正在歡慶新春佳節的時刻,大溫素裡一位年僅14歲的華裔女孩阿莉莎(Alyssa,因隱私原因使用化名)因為吸食過量芬太尼不幸離世。
圖片來源:CBC,圖文無關
悲痛欲絕的父母表示,他們一直試圖幫助阿莉莎戒除毒品,但用盡全力也得不到女兒所需要的康復服務:卑詩衛生局的戒毒輔導員告知他們,對孩子不能實行強制戒毒;他們又懇求醫生讓女兒留在醫院治療幾天,但醫生連藥都沒開就讓她回家
1月30日早上,家人發現她已經昏迷,緊急送醫搶救了十多個小時,阿莉莎最終仍不幸離開人世。醫院證實,她的死因是服用了過量芬太尼。
這本是一場不該發生的悲劇!上週四,在阿莉莎的葬禮上,悲痛的家長呼籲卑詩省府儘快改變現狀,推動對未成年人的強制戒毒,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花季女孩滑向毒品深淵
阿莉莎是個在加拿大出生的華裔女孩,她的母親李女士(化名)表示,女兒小時候天真、單純,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她生活在父母的關愛下,原本應該擁有美好的青春。讓李女士難以預料的是,所有的一切都被毒品無情地摧毀了。
2024年3月,阿莉莎開始出現焦慮症狀。沒想到,這成了一場噩夢的開始。
2024年8月,阿莉莎開始接觸毒品,希望緩解情緒問題,但家人對此一無所知。
直到11月,阿莉莎向學校老師透露了自己吸毒的情況,甚至還曾使用過芬太尼,老師才告知家長,並隨即向教育局報告了這一情況。
從得知這個訊息的第一刻起,阿莉莎的家長就希望能對孩子進行強制戒毒。李女士馬上給女兒約了家庭醫生,兩週後血檢各項指標正常,當時女兒也並沒有上癮。
之後菲沙衛生局也開始介入,並派出了一名戒毒師,每週與阿莉莎溝通一次。
然而,讓李女士感到失望的是,根據卑詩的相關法規,13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否接受強制戒毒必須由本人決定,父母無權干預
戒毒師每次到家中和阿莉莎談話時,均要求父母迴避。每次談話結束,戒毒師都只是簡單地告知家長:“一切都好”,卻從未透露具體內容。
李女士為此越來越焦慮:“我們完全被排除在外,不知道孩子的真實情況,也不知道該如何幫助她。”而女兒的情況看起來不僅並未好轉,甚至越來越糟。
—————-++++++—————-
阿莉莎的父母強烈反對戒毒師的做法,他們認為自己的女兒對毒品的危害認識不足,根本沒有能力做出理性選擇。她需要的是幫助,而不是所謂的“自主選擇”。
然而就算是想盡辦法,李女士也不能改變現狀。他們想方設法地希望能將女兒送進戒毒機構,然而得到的永遠都是拒絕。一次次努力過後,他們感到的只有深深的無助和憤怒。
進入2025年1月,阿莉莎的情況急劇惡化。
1月26日,阿莉莎在購物中心因吸毒過量被警察發現,所幸及時得到搶救,還被送回了家。
警察警告家人,阿莉莎當時的情況極其危險,可能失去生命,並建議他們帶孩子去醫院接受治療。
當晚,李女士兩次帶阿莉莎前往素裡紀念醫院,明確告知醫生孩子因為吸毒過量非常危險,希望醫院能收治她至少72小時。
院方始終強調孩子不符合住院要求,甚至連基本的尿檢和血檢都沒有做。無奈之下,家人只能將她帶回家。
李女士無奈地說,我們感到徹底被拋棄了,加拿大的醫療體系完全沒有提供應有的幫助。
接下來的幾天,孩子因為身體不適並未上學。
也是在那時,李女士終於說服阿莉莎,同意去戒毒中心接受強制治療,這也讓李女士終於看到了希望。
然而,戒毒師單獨與阿莉莎談話後的結果卻讓人震驚——李女士被告知,阿莉莎不想去戒毒中心,因為“不想在外面洗澡、不想在外面過夜”。
這個理由讓李女士徹底崩潰,她反覆質問:“女兒才14歲,難道就因為她的一句話,就不再努力勸說她去戒毒?”
“我是她的母親,她的法定監護人,為什麼我不能決定她需要去接受強制戒毒?”
1月30日一大早,李女士又和丈夫一起外出,為阿莉莎尋找戒毒資源。10點多鐘回到家中時,發現女兒已經臉色鐵青,毫無反應。他們立刻將她送往醫院搶救,但為時已晚。醫生奮力搶救了十多個小時,最終在晚上宣佈阿莉莎離世。

悲劇不斷發生

一直到女兒去世之後,李女士也不知道女兒的毒品具體是從哪裡得到的。
但警方告訴李女士,在大溫,芬太尼的價格非常便宜,隨便在天車站或就某個街頭就能輕易地找到,而十幾塊錢的芬太尼可能就足以致命
卑詩是加拿大第一個將擁有少量硬毒品合法化的省份。2023年1月31日起,卑詩允許18歲及以上成年人攜帶最多2.5克非法藥物(如阿片類藥物、可卡因、冰毒、搖頭丸等),不會被逮捕或受到刑事指控。
大麻和持有毒品的合法化,讓流入卑詩的毒品數量大增,悲劇也在不斷發生。
就在去年8月,卑詩阿布斯福少女安娜·麥克唐納(Brianna MacDonald)在一處無家可歸者營地中因吸毒不幸去世,年僅13歲。
布里安娜母親的遭遇和李女士非常相似,她表示,儘管家人多次努力為女兒的成癮和心理健康問題尋求幫助,但他們的請求一再被忽視。
去年9 月,布里安娜的好友、13歲的波因特(Chayton Point)也因吸毒過量死亡。
波因特的家長也同樣曾懇求醫生將孩子留在醫院治療,遭到拒絕後只能將他帶回家。
2016年,卑詩宣佈將毒品危機列為為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去年10月,卑詩保守黨黨領羅仕德(John Rustad,下圖)表示,8年過去了,情況反而變得更糟。
他批評新民主黨魯莽進行的“非刑事化”和所謂的“安全供應”政策失敗,自危機爆發以來,已有超過14,000名卑詩省民因毒品而死亡
議員呼籲政策變革
上週四,阿莉莎的親友、社群成員及政界人士共100多人參加了在素裡舉行的悼念儀式。
在隨後的記者會上,李女士表達了對目前的政策的強烈反對:芬太尼氾濫成災,孩子們輕易就能接觸到致命毒品。而政府對未成年人戒毒的“自願原則”,更是讓家長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看著孩子一步步走向深淵。
卑詩省議員庫納(Steve Knooner)表示,阿莉莎的悲劇完全是由當前的毒品政策造成的。”這些政策製造了一個縱容毒品的環境,這種文化甚至也出現在了學校裡,我們必須遏制這種情況的繼續發生。“
保守黨前國會議員趙錦榮(Kenny Chiu)表示,類似悲劇在加拿大發生的太多了,我們難免要問,為什麼會有大量的芬太尼進入加拿大?我們的司法體系為什麼會那麼容易地就把這些毒販放出來?

左起:黃偉文、趙錦榮、庫納、謝言信共同呼籲改變目前的政策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他希望阿莉莎的悲劇能夠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大家一起力促卑詩省府採取更有效的措施來打擊毒品。“我們需要更多的戒毒治療,而不需要提供更多免費毒品。”
主持阿莉莎葬禮的溫哥華信友堂主任牧師洪予健也在現場表示:“我們必須站出來保護我們的孩子!”
他補充說,目前的狀況是毒品氾濫,警方都表示,有人甚至會在學校附近兜售芬太尼,孩子很容易因為好奇等情況染上毒癮,如果制度不改變,還會有下一個家庭遭遇類似的悲劇。
列治文市議員區澤光(Chak Au)也發聲明政府犯下了嚴重的錯誤:錯誤地將毒品成癮正常化,並使用“安全使用”和“娛樂性使用”這些詞彙來包裝毒品問題,將“減少汙名化”當作唯一目標。這種做法的後果如今已經顯而易見——我們正在失去一個又一個年輕的生命
他呼籲政府改變政策,更多地關注“預防”、“治療”與“有效介入”,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安全的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