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孩子提建議,他敢說“不”,說明他的未來還有救;如果孩子默默順從……

作者 | 天雅
在前段時間火熱上映的《哪吒2》裡,很多觀眾為李靖夫婦對哪吒無條件的愛所感動:
先是李靖為了保全哪吒,甘願犧牲自己的性命替哪吒擋下天雷;
後是殷夫人在生命最後一刻,緊緊抱住滿身尖刺的哪吒:“娘從沒在乎過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孃的兒。”
不過現實中,真正能做到像他們這樣無私、開明的完美父母,並不多。
相比之下,龍王敖光對兒子敖丙的愛,則複雜一些:

他愛敖丙,儘自己所能給敖丙提供最好的成長條件,促其成才;
同時他的愛又伴隨著一定的私心,希望敖丙替他承擔龍族的使命,達成他未遂的心願。
這樣一種「有條件且不完美的愛」,更像是當代諸多親子關係的縮影——
它令很多父母以愛之名傷害孩子卻不自知,也令很多孩子身陷愛的囹圄中苦苦掙扎著。
而最後敖光對敖丙的放手與成全,則是不少父母在育兒路上所欠缺的一堂必修課。

負重前行的父母
喪失自由的孩子

影片中的敖光,就像一個“半山腰上的父親”

身為四海龍王之首,他頭頂著振興龍族的使命,肩負著鎮壓海妖的重任;
身為家族中的大哥,他既要提防兄弟姐妹的叛變,也要率領他們對抗現實社會的偏見;
而身為敖丙的父親,他則要承擔起保護兒子、教育兒子的職責……
三重使命如同三座大山,重重地壓在了他的頭上,令他動彈不得。
於是自然而然地,他將希望寄託在了兒子敖丙的身上。
從敖丙出生那一刻起,他就為敖丙規劃了一條“光明大道”學道昇仙,擺脫“妖”的身份,振興龍族。
為了幫助敖丙順利躋身仙界——
他夥同申公豹偷走了靈珠,讓申公豹給敖丙傳授武藝,並率領整個龍族將身上最堅硬的麟甲做成披風送給了敖丙。
在他的認知視角里,這是一個父親對孩子最好的成全與保護。
但他不知道的是——
敖丙內心更想要的,不是成仙,而是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一份探索世界的自由。
敖光的這番行徑,令我想起了我的二舅。
二舅初中畢業後當過兩年兵,退伍後在家鄉創辦起了企業,成為了整個家族的領頭羊。
雖然做生意賺到了一些錢,但二舅心裡更羨慕那些在體制內當官的、有權有勢的戰友。
可惜他文化水平有限,也錯過了考公務員的年齡,這輩子是不可能進體制內工作了。
於是,他給他的兒子(也就是我表弟)下達了任務:讀警校,考公務員,將來當大官。
為了給表弟未來的仕途鋪路——
他經常帶尚在上學的表弟出席各種宴會,認識大人物,還給表弟買了很多昂貴的物品,鼓勵表弟跟官二代交朋友。
二舅以為這樣做是為了表弟好,
但他不知道的是——
表弟內心真正想要的,不是當官,而是考一所心儀的大學,選一個心儀的專業去深耕。
透過敖光和二舅,我看到了不少身處半山腰的父母們共同的育兒誤區:
一方面——
他們用盡全身的力氣從山腳走到了山腰,努力將孩子托起,讓孩子看到更遠的風景;
另一方面——
他們又將自己無力爬上山頂的遺憾轉嫁給了孩子,讓孩子替他們去填補生命的缺憾。
代價就是:孩子被迫成為父母意志的延伸,無法自由選擇自己的人生。

要麼拼死反抗
要麼苟且活著

在《哪吒》電影中,敖丙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跟哪吒成為了好朋友。
然而按照父親敖光和師父申公豹的劇本設定——
他不應該跟哪吒做朋友,而是應該看著哪吒被天雷劈死,然後代替哪吒躋身仙界。
敖丙表面順從了父親和師父;
但真正到了天雷下凡之際,他卻義無反顧地衝了進去救哪吒,導致肉身被毀。
太乙真人為他重塑了肉身。
結果在三大龍王攻擊哪吒時,他再次不顧一切擋在哪吒面前,肉身再次被毀。
這是他遵循自己內心所做的選擇,也是他對「父親意志」的反抗
相對於昇仙和揹負龍族使命,他更想讓自己的朋友好好活著。
影片中敖丙對父親意志的反抗,無疑是堅定、衝動且慘烈的;
而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們對父母意志的反抗,則要溫和得多。
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要萬不得已,我們不願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我們更多是在各種日常事件中被迫承接父母的意志,而不是生死攸關的大事。
比如平常吃什麼,穿什麼;
比如高考填什麼大學,選什麼專業;
比如去哪個城市工作,與哪個異性結婚……
說不重要吧,它們又關乎著我們人生選擇的方方面面;
說很重要吧,它們又不至於讓我們豁出性命去堅持或反抗……
有一次跟先生閒聊,聊到高考選專業的事情。
先生告訴我——
他從小就喜歡畫畫,想學家居設計;
但我公公婆婆卻堅持讓他選服裝設計,因為婆婆娘家某個厲害的親戚在做這個行業,未來可以帶先生入行。
在他們看來,這是更好的選擇。
先生聽從了他們的建議,學了幾年服裝設計,又在服裝行業工作了十幾年。
但這畢竟不是他真正熱愛的東西,所以他始終提不起鬥志。
疫情期間被裁員後,他轉去做了其它工作,從此再也沒有碰過畫筆。
去年整理房間,整理出他過去畫過的畫,他連看都不看一眼,直接說“扔了”。
他用自我閹割的方式承接了父母的意志,卻又用事業碌碌無為來反抗著父母的意志,
這是先生身為一個孩子無奈的選擇;
也是很多孩子在面對父母意志入侵時,在順從和反抗之間,退而求其次所做的選擇。

父母放手
是對一個孩子最好的成全

在《哪吒》影片的最後——
經歷了一場激烈的龍神大戰之後,敖光意識到昇仙並非最好的歸宿,決定率領龍族歸隱保平安。
敖丙在半路停下了步伐,若有所思。
敖光看出了兒子的心思,對他說了一番話:

“兒啊,以前父王讓你肩負了太多的期望,卻不曾傾聽你的想法。
父王對不起你,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經驗為你謀個幸福。
但現在看來,父輩的經驗,畢竟是過往,未必全對。
你的路還需你去闖,今後,忠於自己內心的選擇吧。”
隨後他選擇了對敖丙放手,讓敖丙自由去探索屬於他自己的人生。
這是敖光對敖丙成長的「授權」,也是他對敖丙生命的「成全」
2018年,伊能靜參加《幻樂之城》錄製。
當時,她剛剛跟16歲的兒子恩利發生一場劇烈的爭吵。
原因是兒子想去上剪輯課,但伊能靜覺得編劇課更好,希望兒子去上編劇課。
爭吵中,兒子憤怒地衝伊能靜大吼:
“你用你的認知來干涉我的選擇,你怎麼確定你所知道的就是全部呢?
我想走跟你不一樣的道路,我的未來你又沒去過,你憑什麼干涉我?”
這番話對伊能靜來講,如同當頭棒喝,令她意識到兒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不想走媽媽所期待的道路。
痛定思痛過後,她決定對兒子放手,不再幹涉兒子,尊重他的選擇。
現如今,恩利已經23歲了,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探索並開拓他人生的各種可能性。
與此同時,他的獨立、自主與成熟,也無形中激勵著媽媽去勇敢地突破自己,尋求更多生命的可能性。
——選自2023.08.08 伊能靜微博
可以說,伊能靜的放手,既促進了兒子的「自我成長」,也促進了母子的「關係共贏」
回到先生跟他父母的關係上——
自從先生結婚後,公公其實也在嘗試對先生放手:

他不再替先生做事,而是讓先生自己打掃房間,清洗廁所;
也不再幹涉先生做事,跟先生意見相左時,他會主動閉嘴,理智退讓。
他在一點點地卸下責任、放下權力,以此促進先生的成長與獨立。
不過對我婆婆而言,這樣一種主動放手則困難得多。
它需要我先生擁有自我獨立的意願,學會堅定且溫和地對他母親說“不”;
也需要我婆婆擁有對兒子放手的覺悟,學會把自我成長的權利歸還給兒子。
對於那些長期處於共生狀態的母子來說,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我相信,他們正在路上,時間會教會他們一點點去成長與改變。

 寫在最後 

從某種意義來講,我們絕大多數父母,其實都屬於“半山腰上的父母”
一方面——
我們努力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幫助他們規避一些不必要的苦頭,讓他們過得比我們更幸福一些;
另一方面——
這番努力有時會演變成執念,讓我們誤以為人生只有一條康莊大道,讓我們不自覺地限制了孩子的自由。
如今回過頭來想想,
或許,我們其實可以不用那麼努力,不用那麼操心,就安然地停駐在半山腰上享受我們自己的人生風景,
然後對孩子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未來的路,把自我成長的權利歸還給孩子,讓他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
最後,我們以一個陪伴者的姿態見證孩子的成長,豈不樂哉?

天雅,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專業,廣州心協三級心理諮詢師,自體心理學長程在讀。本文原創首發公眾號:武志紅(ID:wzhxlx)。

🌟預約今晚7點直播🌟
常常莫名情緒低落或煩躁不安
明明什麼都沒做,卻感覺很累
對什麼都提不起勁,習慣性拖延
身心緊繃,難以專注,焦慮失眠
今晚7點⏰主播【飛魚】分享:
懶、幹啥都累,如何應對春季抑鬱?
❗直播無回放❗點選立即【預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