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25歲的QQ而言,從QQ頻道升級而來的騰訊頻道承載了它深耕興趣社交賽道的全新理想。
的確,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做出了世界即時通訊史上第一個群聊功能的QQ,透過QQ群這個產品成為網際網路使用者尋找同好效率最高的興趣發現工具,無數網友透過QQ群“讓熱愛找到了組織”。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QQ群就是興趣社交的完美解決方案,25歲的QQ決心在興趣社交這條沒有終點的賽道上扎得更深——
新升級的騰訊頻道在功能層面提升了“發現同頻、強化同好”的效率,其“發現頻道-同好社群-即時通訊”的產品架構自洽地承載了“興趣社交”前、中、後的使用者體驗,整個設計讓尋找同頻的過程變得便捷而豐滿。
“人是所有社會關係的總和。”
馬克思*韋伯的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社交關係對於人類這個物種的重要性。
然而現實生活中的社交關係是複雜的:線下關係、線上關係、真實社交、虛擬社交、強關係、弱關係,但無一例外,人尋找關係的核心出發點還是歸屬感和認同感。
騰訊頻道想要做的,就是想讓使用者更輕鬆、更便捷地獲取基於同好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不同於私域的即時聊天QQ群,騰訊頻道一方面可以將同好社群的規模成倍數地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則可以透過內容對興趣交流進行沉澱。
更重要的是,頻道社群的互動價值在於即時的互動氛圍,來自同溫層的使用者可以便捷地透過語音、直播進行即時的問答與交流,有效增加了興趣社交的“在場感”。
一個完整的網際網路產品其實包含兩個維度:一個維度是產品的形態和架構,另一個則是人在使用產品時形成的氛圍,我們很容易看到抖音和快手、微博和Twitter、YouTube和B站在氣質上的差異。
那麼,上線兩年的騰訊頻道如今在興趣社交這塊自留地裡耕耘的到底怎麼樣?使用者到底是如何在頻道這個全新產品中玩耍的?今天衛夕就和大家一起來一探究竟——
一、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不一樣的知識技能交流社群
移居東北小城的自由職業者“無形”不會想到,他兩年前不經意建立的頻道“Python學習基地”會有27.9萬人加入,毫無爭議地成為Python這種創建於1990年的新興語言在QQ上的第一大社群。
進入“Python學習基地”,介面非常乾淨,這種乾淨既體現在頻道的設定上,也體現在發帖風格上——
作為管理員,“無形”只置頂了兩條簡單的指南帖子,同時也只開闢了數量很少的欄目,恰如Python這種語言的簡潔。
當加入頻道的使用者開始瀏覽帖子時,會發現頻道非常活躍,這個活躍既體現在發帖的頻次非常高,同時也體現在回覆的響應非常及時。
在這個頻道,大部分是Python這種語言的初學者,其中有不少屬於大學裡計算機專業還在學習Python課程的高校學子,這樣的人群屬性也可以在發帖風格上體現出來——
“大神幫我看一看,我這個為什麼執行不了?”
“求問大佬,ui檔案到底怎麼轉成py檔案呀?”

這些帖子通常在幾十分鐘到一兩個小時內就會得到回覆,而回復的使用者同樣屬於頻道內學習Python的活躍成員。
必須要說明的是,並非每個熱心回覆的人都能直接解決問題,管理員“無形”談到有一天他看到一個提問帖子,下面有9人熱情回覆,但居然8個人的答案都是錯的。
然而這並不是問題,事實上,就是在這種略帶生疏的切磋過程中提問者的疑惑最終得到了解決。
在這個頻道,技術提問的帖子風格非常統一,成員們都是開門見山地提出自己具體的技術問題,沒有任何多餘的廢話。
這和管理員“無形”的運營是有關係的,在頻道僅有的兩條置頂帖子中,其中一個帖子就是詳細地告訴大家如何簡潔直觀地提出自己的問題,而這關乎交流的效率。
如今的“無形”是一位自由職業者,而他的上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技術培訓公司負責Python相關的專案,他坦言並沒有從這個頻道中獲得到任何商業收入,但他和其他的管理員們依然對頻道傾注了相當的熱情。
“我沒有什麼上價值的出發點,純粹就是我和頻道的這些管理員們曾經在學習Python的過程中,同樣得到過許多素不相識的網友的幫助,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回饋,隨手回覆能解決一個初學者困擾的問題,何樂而不為呢?”
“無形”和Python頻道的管理員們建立和運營頻道的過程無疑是技術圈古典分享傳統的真實寫照。
甚至頻道還組織過完全無償的Python線上培訓課程:從0開始做一個基於Python的聊天機器人,而最終機器人的成果也會在頻道里沉澱和分享。
在採訪的聊天中,“無形”顯得很鬆弛,事實上,他運營這個頻道的風格也有一種鬆弛感,沒有繁瑣的規則、沒有複雜的欄目。
在頻道為數不多的欄目中,甚至還設定了“朋友圈”、“故事接龍”這樣的和Python毫不直接相關的類目,而這裡的發言天馬行空、五花八門,一位初三網友諮詢幾何習題的帖子下,收穫了25個解答評論。

“你在小紅書、微博或者其他興趣社群,無論它的推薦演算法有多麼精準,發一個關於Python的初級提問,無疑很難在半個小時之內得到答覆,這就是頻道高效的地方。
頻道吸引我的另一個原因在於,在這裡,你沒有被人judge成“伸手黨”的壓力,大家都理解那些想不明白的東西的確稍加指點就會豁然開朗,同樣,我自己也會在頻道里解答那些我熟悉模組的相關問題,這是一個自然的迴圈。”
一位加入“Python學習基地”頻道一年半的QQ網友說。
的確,儘管發現頻道的過程有基於關係和推薦,但頻道的組織內容的方式看起來並不是那麼“智慧”,使用者對什麼感興趣,他會手動加入這個頻道。
這種最直接原始的古典方式反而激發了非常純粹的社群認同感。
事實上,QQ上有無數像“Python學習基地”這樣以技能、知識、技術為主題的頻道:從ChatGPT到藝術摺紙,從手機攝影到流麻手工……
在這些形形色色頻道里,小白和大咖友好地交融在一起,習作和大作都能同等地獲得飽滿的情緒價值,沒有審視和指指點點,有的是來自社群網友的誇誇和互相鼓勵。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
的確,對於這些交流知識和技能的頻道網友而言,友善、純粹和真誠的切磋至關重要,來自群體的認同感和正反饋可以支撐一個人持久地做一件小事。
畢竟,每一位大師曾經也都是一個萌新。
二、萬能的線上校園:用簡單的產品解決實際的問題
2024年5月21日,長安大學渭水校區的QQ網友“trivial”在上課的時候,丟失了自己了無線耳機。
當她發現時,沒有過多思考,第一時間在QQ“長安大學校園頻道”發了一個尋物啟事。
讓焦急的她沒有想到的是,當她重新整理時,在尋物啟事帖子上方,赫然顯示著一個失物招領的帖子,而帖子中正是自己幾個小時前丟失的淺藍色耳機。

事實上,對於長安大學頻道而言,尋物啟事和實物招領只是它眾多承載功能中非常小的一部分。
據統計,長安大學的總在校人數在3.6萬人左右,而目前長安大學這個頻道的人數為2.6萬人,這意味著70%的長安學子是頻道的使用者。
那麼,這個頻道到底到底是如何做到如此驚人的覆蓋率的呢?
故事要從2022年5月下旬開始,當時長安大學的在校學生“長安一夢”還在運營著不少校園QQ群,而彼時他發現群裡的訊息被大量的二手交易的對話所佔據,正值畢業季,學生們有大量需要處理的二手物品,他們在QQ群裡頻繁地釋出交易的訊息。
然而“長安一夢”發現,這些群訊息很快就被沖刷走了,真正的交易效率並不高。
此時恰逢QQ頻道開始測試,“長安一夢”順理成章地建立了“長安大學校園頻道”,引導群友在頻道里發帖。
很快,學生們發現了這個全新陣地的好處:帖子可以便捷地沉澱下來,看帖的使用者非常精準,這個微縮版的“校園閒魚”交易效率驚人的高,不少同學發完帖幾分鐘,就有同學上門取東西了。
效果就是王道,頻道的口碑開始在長大學子中人傳人,“長安大學校園頻道”的冷啟動異常順利。
“長安一夢”從中看到了解決同學們的“剛需”所帶來的強大能量,於是在寒暑假前夕同學們需要拼車的時候,長大頻道開闢了“拼車拼單”欄目;在開學之後的選課季,頻道上線了“選課諮詢”欄目;在學校轉專業節點,頻道則組織了線上的轉專業諮詢直播…….
的確,在“長安大學校園頻道”,你看不到任何花哨的東西,一切圍繞校園形形色色的真實需求。
地質學專業的頻道主“長安一夢”是個思維縝密、心思細膩的人,他敏銳地發現即便是二手交易這個細分需求,依然有很多可以細緻改進的地方——
比如,長安大學分渭水校區、南校區等多個校區,因此,交易經常容易混淆;再比如,二手的出售和二手的求購全都放在一個欄目效率也並不高,因此,專門分門別類地開闢了多個欄目。
到後來,二手交易需求旺盛、發帖極其頻繁,其他型別的帖子能見度多少會受到影響,於是乾脆開闢了一個新的衍生頻道——“長安大學跳蚤市場”,更純粹、更細緻地滿足同學們的二手需求。
同理,為了更好地方便新生了解校園,另一個衍生頻道——“長安大學迎新頻道”應運而生,大部分剛剛收到錄取通知書的新生在開學前的暑假都先會到頻道閱讀非常詳細的民間版校園指南、諮詢未來大學生活各種細枝末節的具體問題。
“我也經歷和運營過其他的以校園為核心的網際網路產品,頻道在某種意義上集齊了很多優點:
首先它在成員組織上是自發加入,這保證了精準性,加入的都是我們學校的;
其次,它的內容組織方式能很好地進行沉澱,沙子篩走了,金子留下來,我們很多有價值的精華帖的確幫到了頻道的同學。
第三,它有很多實用的功能模組,比如直播,我們既可以在裡邊舉辦講座,也可以直播學校的文藝晚會,的確很便捷。
簡單地說,這就是‘為人民服務’,我信奉‘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真正能解決同學們的高頻需求,大夥就會留下來,頻道的粘性就順理成章地上去了。”
健談的頻道主“長安一夢”在訪談中爽朗地總結道。
“長安大學”是騰訊校園頻道成為眾多高校線上校園生活指南的一個縮影。
事實上,截止到今年10月,頻道上已經有超過2000所高校的專屬頻道,在騰訊官方評選的優秀校園頻道中,既有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長安大學這樣的綜合高校,也有成都中醫藥大學、許昌陶瓷職業學院這樣規模不大的專業院校。
沒錯,校友是一種天然親切的關係,而騰訊頻道最大的意義在於透過線上的方式將同一個校園的學生們有效地組織起來。
當本身在地理位置上緊密聯絡的群體在同一個虛擬空間聚在一起的時候,就會自然地發生化學反應,很多無法線上下實現的需求就在一個個帖子、一條條回覆、一場場直播中輕而易舉地完成。
從這個意義上,騰訊頻道有效降低了校園線上交流的熵。
三、“上頻道,找同頻”:頻道如何成為我們時代的“精神快充”?
《黑神話悟空》這款圈粉無數的遊戲以其開創性的成就掀起了一陣國產3A遊戲的超級旋風。
從小雷音寺的精緻的建模到往生咒空靈的配樂,從極其考究的服飾道具到國產3A的土壤與未來,圍繞這款遊戲的種種話題在社交媒體上此起彼伏。
騰訊頻道給熱愛這款遊戲的玩家和粉絲提供了一個難以替代的獨特交流空間。
在《黑神話悟空》頻道,41.7萬人透過同好聚集在一起,其中的發言極其豐富多元——
一位叫“無聊的藝術杉”的網友用黏土精心給天命人捏了一個塗色的手辦;一位去過西安的玩家列出了陝西博物館裡的相關文物照片,這些文物都出現在遊戲的不同章節中;一位Cos愛好者將人生的第一次Cos獻給了黑神話悟空裡的蜘蛛精。

攻略、彩蛋、遊戲攝影、同人二創……《黑神話悟空》在將國內3A遊戲推向高峰的同時也引發了眾多網友在頻道中的自發交流與分享。
在這些多元的帖子下面,沒有攻擊、沒有謾罵、沒有爭吵、沒有戾氣,有的只是天南海北的玩家純粹而欣喜的交流和對遊戲發自內心的熱愛。
“黑神話的確是屬於我們這些主機遊戲玩家的狂歡,我會到各大平臺去看關於這款遊戲的各種內容,從遊戲測評、關卡攻略到開發幕後、文化解讀,這些內容非常龐大而富有層次感,而在頻道,我能找到一種非常接地氣的親切感,這是一種平視交流的鬆弛感,在其他平臺像是穿上西裝在一個講究的劇場聽一場精彩的演講,而在頻道則是像在繁忙的工作間隙三五好友湊樓下抽一根菸的閒聊。”
一位剛上大一的《黑神話悟空》頻道的網友說。
遊戲作為騰訊頻道這款產品的熱門類目之一,產品層面也進行了精心的設計:除了常規模組外,還有評論、購買、抽獎等專屬模組,某種意義上,一款遊戲的頻道就等於這款遊戲一個帶有交流功能的小型官網。
事實上,除了遊戲,在騰訊頻道,無數五花八門的興趣主題都建立了自己陣地,從二次元到賽博朋克,從說唱到陸衝,從HiFi發燒友到棉花娃娃…….
這其中既有大眾流行文化,也有小眾冷門興趣:一本還沒來及翻譯成中文的書、一個YouTube的另類博主、一種影響不大的非遺文化…….輸入到騰訊頻道的搜尋框,大機率都能找到對應的結果。
在有著27.2萬人的“哈利波特巫師世界”頻道,哈迷們自發建立了一個線上版的霍格沃茲,使用者加入就會被分配學院、歡迎儀式、自我介紹,社群裡的日程表是魔法學院的課表,還會定期舉辦遊園會活動,粉絲們可以短暫逃離現實、來一次線上的魔法穿越之旅。
無數網友正是在各種五花八門的頻道里、在快節奏的工作學習間歇,完成一次次“精神快充”。
在曾經的中心化媒體時代,大眾透過電視、廣播、報紙、影院接受到的資訊是狹窄而趨同的,你只能看到趙本山、米老鼠,只能聽到羅大佑、劉德華、邁克爾傑克遜,而網際網路時代給了今天的人無數長尾的興趣選擇,只要你願意,你可以在網際網路上挖掘你能想象到的極致小眾的興趣。
注意,和撞衫不同,撞衫只會尷尬,但是撞款興趣愛好能給人帶來驚喜感和歸屬感,興趣需要一個分享、安利、傾訴的釋放出口,而騰訊頻道就承擔了這種釋放的基礎設施建設,這種基建不僅僅只有產品架構的“皮”,還有社群氛圍的“骨”和“肉”。
一個小的細節是:QQ的產品經理深刻地洞察到了興趣本身也有隱私的屬性,因此在頻道,使用者是可以專門為頻道設定使用者名稱、頭像的,這種微妙的設計繼承了QQ一直以來堅守的使用者視角,為的就是讓更多“同一個頻道”的搭子們能夠在同溫層毫無顧忌地愉快玩耍。
對於兩歲的騰訊頻道而言,“上頻道,找同頻”,既是理想,也是現實。
結語
從QQ群到豆瓣小組,從天涯到貼吧,從Reddit到Discord,興趣社交這條賽道的產品形態一直在不斷進化,而騰訊頻道希望在後移動時代做一個進取的集大成者,它致力於以全新的姿態系統地提升興趣社交的效率。
許多年前,我還在深圳大學唸書的時候,對“殺人遊戲”非常感興趣,然而彼時的校園裡並沒有人玩。
在探索了多種方式之後,我透過QQ群摸進了兩個南山科技園的殺人遊戲群,和眾多素不相識但同樣痴迷這個遊戲的網友們在粵海門度過了很多個美好的下午。
多年後的今天,當我想和其他讀者討論《三體》中“水滴”這個設定的靈感有沒有可能來自《2001漫遊太空》中的“黑色方碑”時,我將目光投向了《三體》的騰訊頻道。
——End——
作者簡介:衛夕,公眾號“衛夕指北”出品人,科技專欄作者,專寫長文,專注剖析網際網路及社會科學的底層邏輯;不關注這個賬號,你都不知道你會錯過神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