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眼看到不一樣的印度

【留美學子】3419
10年國際視角精選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陳屹視線】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陳屹視線】導語
本期發表作者孫燕的印度之行隨筆。
孫燕女士曾在【留美學子】平臺連載了《觸控美國》系列文章,且廣受好評,贏得讀者一致讚譽。
她的文字如清泉般質樸,卻又蘊含深厚力量,既源於生活,又超越生活,洋溢著溫馨與陽光。
在行走與記錄間,她展現出驚人的細膩觀察力和影像般的記憶力,娓娓道來的文字彷彿打開了一扇窗,將讀者帶入一個芳菲滿溢的絢麗世界。

歡迎點選↓↓↓圖片 
敬請欣賞《觸控美國》精彩系列

印度之行
作者|孫燕

1
初識印度
對印度這個中國的鄰國我一直充滿好奇,這次正好藉著先生出差的機會,我趁機隨行,對這個神秘的國度一探究竟。
印度在世界上是一個公認的神秘東方古國。印度發明的阿拉伯數字,尤其是零的發明對十進位制的計算和科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印度的發明還包括國際象棋和撲克,創立佛教,棉花種植和棉紡織,一顆小小紐扣的發明對人類的貢獻也是十分重要的。
印度的發明對人類的文明進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至今仍然影響著世界。
以前對印度的認識多半來自於一些圖片,比如爬滿人的火車,飄著動物屍體的恆河,擺在火車軌道兩側的攤位。連我的印度朋友都說她每次回印度都會生病。這些印度的負面資訊讓人望而生畏。
在去印度之前我特意讓我的家庭醫生開了消炎藥,痢疾藥還有感冒藥。幸運的是我和先生都安然無恙,這些藥完全沒有用到。
在去程的飛機上,我的鄰座是一位印度小夥子,與我打招呼一臉真誠的笑意,他一直在看書。
我拿起座位旁的一瓶礦泉水試了幾下沒有開啟,小夥子放下書本問我需不需要幫忙,他幫我打開了水瓶,同時也開啟了我們之間的對話。
他看起來年輕,實際已經四十多了,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在一家法國公司工作,經常飛法國。
他也曾在英國和美國都工作過幾年,我問他為什麼不留下來,他說他選擇在印度生活,原因是他的父母和親友都在印度,他對印度的生活很滿意。這是真正的父母在不遠游。
我對他的印象是他很溫和,他的溫和不是不思進取,是滿足,是知足。知足和躺平僅一線之隔,溫和與懦弱是天壤之別。溫和是印度人的一個共同的品質,也是印度人成功的關鍵。
我很早就發現印度人離婚的很少,在加州矽谷生活期間,我經常會看到印度夫妻晚飯後散步,印度女人生育後體型大多變形,而夫妻關係仍然和諧。
印度人的家庭觀念很強,印度女人婚後很多女人不工作,而他們的生活很穩定。這個問題我問了鄰座小夥子,他說印度人離婚的是不多,不過近些年有所增加。看來世界變平,也互相影響。
說到免費醫療,他說印度的醫療很好,但是如果著急可能要給預約的人打點一下就能快一點見醫生。
他說很多在公司上班的人都會另外買一份保險,可以去私立醫院看病。他的兩個兒子都上私校,他的太太在家做全職太太。他們一家過著精英的生活。
我問他影片中的很多人掛在火車上是不是真的。他說那不是印度,是巴基斯坦或者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都是從印度分出去的,他們同文同種,我們分不清。這兩國比印度還要落後。
我問他關於特蕾莎修女救助窮人的事,他說那是發生在印度的東北部貧困地區,現在已經很少有那麼窮的人了。
印度在變好,只是有點緩慢。
關於印度的傳說太多了,時間也很久遠了。現在的印度究竟是什麼樣的?
飛機準時降落在班加洛機場,對印度的好奇使我忘記了長途旅行的疲倦,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親手揭開罩著印度的這層神秘的面紗。

2
班加洛
經過一天兩夜,二十個小時的飛行,休斯敦到慕尼黑10個多小時,慕尼黑到班加洛九個小時,在凌晨一點鐘我們終於踏上了印度這片神奇的土地。
我們的印度之行第一站是班加洛。班加洛位於印度南端,它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海風可以吹到這裡,所以它的氣候溫和,有點像美國的矽谷地區的氣候,加上全世界很多大公司都有分公司在這裡,所以班加洛又被稱為印度矽谷。
下了飛機,坐上公司安排的車。雖然正值凌晨,但是街道上依然車水馬龍。
印度沿襲了英制的左側駕駛。汽車在馬路上穿行,換道不打燈,喇叭聲時而響起。一路顛簸,路程並不遙遠,但是路況不好,所以開得久,開了一個半小時才抵達旅店。
辦完手續已是凌晨三點,匆匆休息了幾個小時,由於時差所以還是早早就醒了,然後去餐廳吃早餐,這是我所期待的。我們全家從很早就開始喜歡吃印度餐了,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嚐真正的印度美食。
餐廳的早餐非常豐富,我充滿了好奇,一樣一樣地品嚐,非常有趣,不禁感嘆印度人能把素食做得花樣百出,光米飯就做出很多種。各種鮮榨果汁,印度的紅黃兩種木瓜味道好極了,印度的小香蕉也非常美味。
班加洛已經成為世界都市,酒店裡的客人來自世界各地,所以餐廳裡什麼食物都有,各種肉類包括牛肉都有。印度人把牛奉為神物,他們是不吃牛的。
正好我在飛機上讀完了新晉諾貝爾獎小說《素食者》,韓江把素食描寫得很恐怖,不免讓我擔心印度的素食者,今天看到那麼多美味的素食和健康的印度人我很欣慰。
我第一次知道班加洛是從《世界是平的》這本書。出版於2005年,那時候就已經有很多歐美和日本的公司把一些服務專案外包給印度。
你買了電腦,打電話找售後服務,接電話的人可能就在班加洛。你在診所拍完胸片,當天晚上就會有印度醫生為你讀片診斷。這種現象越來越多。後來有日本公司把外包設在中國的大連。而班加洛作為全世界最多的外包城市發展迅速,現在班加洛已經是印度的一個特殊的存在,這個城市既是印度的,也是世界的。
在我住的酒店周圍,每天上午街上全都是掛著工牌的年輕人。他們或走路,或騎摩托車,趕著上班。看他們臉上一片平和,既不懶散也不匆忙。先生公司的印度員工都是年輕人,先生說他們都很努力工作。
公司的領導還邀請我和他們一起共進晚餐,他們都很謙和,彬彬有禮。週末正好趕上他們公司團建,去一個有名的地方,在山裡。團隊邀請我們參加,考慮到路途有點遠,怕累病了,我們就放棄了,有點可惜。
先生去公司的時候,我一個人沿著馬路邊走邊看,街上的空氣質量很差,第二天下了場雨之後好多了。我看到一大片綠地,以為是公園,待我走上前,保安把我攔下,原來裡面都是國際公司,先生的公司也在裡面,外人免進。這裡很安全,但是安保很嚴,每次進出酒店都要進行安檢,我感覺多此一舉。
街道兩旁到處都是路邊攤,條件很差,但是生意很好,小吃很便宜,50盧比一份,不到一美元,當然一份小吃是吃不飽的,要五美元才能吃飽。午餐時間公司裡的很多人都會在這裡解決午餐,我看到他們站著或者坐在圍欄上直接用手抓著吃。
班加洛作為印度的矽谷,印度的精英集中地。這裡很少看到流浪漢,流浪狗卻很多。這裡的青年男女朝氣蓬勃,他們是印度的希望。
相較於高科技的飛速發展,班加洛的基礎設施比如交通還遠遠跟不上,外資企業也在抱怨,可是印度政府方面動作緩慢,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解決問題。
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班加洛會發展成為世界都市,資本會越來越多地流向那裡。


3
新德里 泰姬陵
印度之行的重頭戲是在新德里,泰姬陵。
德里是一座印度古城,孔雀帝國,莫臥兒帝國都曾在這裡建都。為了保護德里遍地的古建築,印度決定在德里的西南部建一座新城,就是新德里。
這是一個非常智慧的決定,與其說這是印度人的智慧,實際上是英國人的智慧。印度1947年獨立,而新德里1911年興建,1931年投入使用。所以新德里是英國人建的。
班加洛到新德里一南一北,飛行時間兩個半小時。兩個機場都非常乾淨漂亮。
機票和酒店已由先生的同事為我們事先訂好,在新德里兩天的行程也安排好了。這一點很重要。在印度計程車都是要預定的,街上是打不到車的。街上只有“三蹦子”車可以打,就是三輪摩托。
在印度旅行最好是包車。我們是包了兩天的計程車。新德里的車難開極了,街道擁擠不堪,司機們駕駛嫻熟地你爭我搶,看起來很危險,卻很少發生交通事故。
第一站是顧特卜塔Qutb Minar,這是印度最高的宣禮塔,建於1192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塔高72.5米,共有379級臺階。塔上刻有阿拉伯文字,保護完好,1993年被列為世界遺產。塔周圍還有很多古建築遺址,都是穆斯林建築,所以有很多穆斯林來參觀。
這些建築儲存得也不錯,缺損部分被修復後沒有裝飾成原型,能一眼分辨出新舊,這是古蹟修復應該有的樣子,而不是修成原樣以假亂真。
第二站是一座廟宇我們趕到時剛好關門,第三站是一個購物中心,我們本來不想逛,但是為了讓司機休息一下我們才走了一圈,老闆們看見客人來,都迎了上來,有人和我們用日語打招呼,我們只好匆匆離開。
最後一站是印度的凱旋門,是印度的紀念碑,是地標性建築。這裡也是印度首都的中心廣場。印度的議會大廈以及印度總統總理的官邸,各個政府部門都圍繞在這裡。
司機說逛這裡至少要兩整天,我們今天只有半天的時間只能走馬觀花了,司機邊開車邊指給我們看景點,我覺得不虛此行。
第二天去泰姬陵。酒店距離泰姬陵200公里要開四個小時,我們早上六點就出發了。
我們的酒店都是包早餐的。我們出發太早趕不上吃早餐,酒店特意為我們打包了豐盛的早餐,讓我們很感動。酒店的服務還是很貼心的。
汽車時而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而在普通路上行駛。每當經過村莊時,就能看到幾頭瘦骨嶙峋的牛在街上自由自在地行走,它們白天出來覓食,晚上就會自己回家。還有很多流浪狗在街上亂竄。
這些村莊大都破爛不堪,垃圾遍地,唯一的好處是牛和狗們可以靠翻垃圾生存。
印度的現狀和改革開放前的中國相似。看到街上穿梭的摩托車我想到了三十多年出國前先生騎著一輛小摩托車駝著我和女兒打拼生活的情景。
四個小時後我們到達了目的地泰姬陵。導遊已經在那裡等候我們了。
泰姬陵是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以前在照片和銀幕上多次見到潔白美麗的泰姬陵,今天親眼見到還是被它的壯美震撼到了。
進入泰姬陵要經過嚴格的安檢,從踏入基部開始就要套上鞋套。潔白的大理石被保護得很好。
為了在泰姬陵照相我特意穿上了新買的印度裙子,從照片上看我買的裙子過於保守了,印度元素不足,不夠華麗,有點遺憾。
參觀完泰姬陵,導遊帶我們去參觀了印度工藝品的製作過程和銷售店。那些藝術品確實非常精美,但是價格不菲,寶石珠寶首飾的價格我清楚,這裡的價格比美國還高。
他們推銷的技巧相當高超,他們幾乎給我們兩個人表演了一場秀。我差點被說服了,我看中了一幅金線加寶石繡圖,考慮再三覺得與我的房子風格不搭,框太大帶不走需要郵寄,最終只好讚揚了一番他們的藝術品後愧疚地離開。

泰姬陵的故事
泰姬陵其實是一座絕美的陵墓,它的美是空前絕後的,潔白的大理石後面是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
20歲的莫臥兒王朝的第五代皇帝沙賈汗迎娶了19歲的皇后姬蔓·芭奴。沙賈汗共有七位妻子,姬蔓·芭奴是第二個妻子,他獨寵姬蔓皇后,他的十五個孩子中有十四個是皇后所生。
在生下最後一個孩子時皇后不幸感染產褥熱而死。
死前她有三個遺願:為她建一座最美麗的陵墓,皇帝不得再娶,撫養她的孩子們。
沙賈汗遵守了諾言,為皇后建成了這座世界上最美麗的陵墓。
建泰姬陵動用2萬多名工匠耗時22年。選用印度本國的白色大理石和寶石,中國的綠松石、水晶和玉,巴格達和葉門的瑪瑙,還有斯里蘭卡的寶石等珍貴的材料。動用大象和牛搬運這些材料。剩下的邊角料堆成了一座山。
泰姬陵的主體建築是白色大理石,彩色圖案用的都是寶石鑲嵌,嵌體大約一釐米厚,用特別的粘結劑粘合,然後打磨。大門兩側的書法是古蘭經經文,用碧玉和黑色大理石鑲嵌到白色大理石中。幾百年來無論風吹日曬都不損壞,其技藝之精湛,用料之昂貴,設計之絕美無不令人歎為觀止。
陵墓的修復工作由一個家族負責,他們的技術和粘合劑配方代代相傳至今。
陵墓落成後如果拆除用磚搭建的腳手架需要幾年的時間,聰明的皇帝想了一個辦法,附近的村民可以免費拿這些磚,皇帝一聲令下,結果一夜之間腳手架就拆掉了。
泰姬陵完工後沙賈汗又想在它的旁邊為自己建造一個陵墓,計劃用黑色大理石。可是這個計劃剛剛開始就遭到了他兒子的強烈反對,他說父皇這樣做太浪費,並且把皇帝囚禁起來,直到去世。他的遺體就葬在了皇后的旁邊。
他們的十四個孩子中只有四個兒子和三個女兒長大成人。第三個兒子為了皇位居然殺死了兩個哥哥和弟弟,並禁止三個姐妹結婚,怕她們的丈夫和孩子威脅到他的皇位。這個兒子後來成為了一個嚴酷的皇帝。
1983年泰姬陵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被列為世界新七大奇蹟。
歷史上任何一件偉大作品的背後都是一部血淚史,包括長城,金字塔,泰姬陵等名勝古蹟。它們的建造者是在被壓迫,被奴役的情況下完成的,有很多人為此慘死。
在我欣賞這些奇蹟的時候我會想到它們本身的以及背後的故事。奇蹟越大,代價越大。


4
印度服飾和糖果
印度服飾
五千多年前印度人發明了棉紡織,所以印度的服裝業非常發達。印度的傳統服飾可以說是色彩斑斕。寶萊塢電影裡精彩的歌舞表演之所以引人注目其精美的服飾功不可沒。
從印度服飾的色彩和麵料上可以體現出著裝者的社會階層和地位。絲綢面料價格昂貴,一般要幾百美金一套。普通面料,式樣新穎,做工精良的一般要幾十美金。而棉布或混紡面料,做工一般的大約十美金左右就可以買到。
女性服飾有很多種,其中最靚麗的是沙麗,那絢麗的色彩,飄逸的面料和精巧的配飾,使每一件沙麗都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沙麗是由短上衣,襯裙和沙麗組成。沙麗可以在正式場合或者聚會的時候穿。
另一種是楞哈,是由短上衣,裙子和披巾組成。楞哈也是很講究的,可以在正式場合比如聚會或婚禮時穿。
庫爾塔也是由三件套組成,長款上衣,褲子和披巾。上衣像裙子一樣長,但是高開叉,所以裡面要配褲子。庫爾塔是現在最日常的服裝,也是商店裡賣的最多的商品。
我們到印度的第二天就要去新德里,所以第一天凌晨下飛機,休息了一會兒我就去一個酒店附近的mall逛了一下。Mall太小,沒有太多選擇,加上剛來摸不著頭腦。看到很多庫爾塔,但是要配褲子,我看了就覺得熱,所以我就買了一件裙子,裙子沒有多少選擇。結果這件裙子太素了,近看還行,拍照看不到細節,不顯眼。
在泰姬陵印度人都穿得花枝招展,在白色的泰姬陵前拍照就是要穿得豔麗才漂亮。好可惜,我的裙子不夠漂亮。回來逛街看到了很多漂亮的印度服裝,但是以後再沒有機會穿了,所以沒有買。
在印度也只有去泰姬陵那樣的地方才能穿那麼漂亮的服飾。
印度糖果以前真的不知道,印度的糖果那麼有名。印度糖果大都用蔗糖,豆粉,堅果和植物油製作,像酥糖,口感細膩,風味濃郁。那琳琅滿目包裝精美的糖果看著就讓人喜愛。
在印度的風俗裡,糖果代表著幸福美好的寓意。請人吃糖,和送糖果做禮物都是美好的祝福。糖果也是拜神和走親訪友的最佳禮品。
產婦做月子時通常要吃大量的糖,因為印度人認為吃糖可以催乳。原來這就是印度的女人肥胖的主要原因。
對於我這個愛糖人,這個機會自然不會放過。印度糖果品種太多了,幾乎各個口味我都選了一點,這些糖果夠我享用一段時間了。
在機場發現那裡的糖果包裝更精緻,品種更豐富,像藝術品一樣漂亮。
可惜我已經買太多了,不能再買了。結果回到美國後在Costco看到有印度糖果,看來印度糖果已經進入國際市場了。


5
印度印象
為期九天的印度之行讓我對印度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印度給我的印象比我預期的要好。
去印度之前,先生的朋友和同事都告訴他說印度很安全,需要注意的是要喝瓶水,不能喝自來水。印度的酒店免費提供瓶水,我們刷牙漱口都是用瓶水,沒有出現任何狀況。
印度的街邊小吃也很豐富,只是我們沒有習慣,印度人都在吃,中午的時候在大樓裡工作的工程師也出來吃路邊攤,而且就站在塵土飛揚的馬路邊吃,我看見他們很多都用手抓著吃。我和先生吃過一次街邊的玉米,也沒發生任何問題。
我們在皇宮旁邊的高檔酒店裡吃了一次素三明治,可以說那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三明治,至今難忘。我們也給司機買了一份三明治,他也是讚不絕口。素食也可以做得既美味又有營養。
印度的人口和中國差不多,印度的國土面積雖然遠遠少於中國,但是其耕種面積卻和中國差不多,他們產的糧食不但能自給自足,而且還可以出口。印度還盛產棉花,茶葉等農作物。印度的香料種類繁多,我喜歡嘗試做各國美食,唯獨不能做印度菜,因為印度菜用了太多的香料,一道菜要十幾種甚至幾十種香料,我是望塵莫及的。
在中國人的眼裡印度卻有著另一副尊容,可能是因為離得近,所以失去了那層神秘的面紗,只剩下貧窮與落後。印度與中國之間有著綿長的國境線,兩國經常因國土問題引發衝突,多次兵戎相見。如果不是隔著喜馬拉雅山脈,兩國說不定衝突更多。
中國富裕後更是瞧不起印度。有人給印度人起了很多“雅號”,像印度阿三,三哥等,調侃中帶有幾分蔑視與譏諷。可是近幾年印度也在悄悄地發展,尤其在科技領域,印度另闢蹊徑,已經成為國際大公司爭相投資的地方。印度的製藥業聞名遐邇,幫助了很多窮人。僅僅全民免費醫療和免費教育就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
印度的優勢在於有大量受過良好教育而且低薪,講英語,服務態度良好,具有企業精神的人才。資本就像一盤水,晃晃它就會朝最沒阻力的方向流。資本也會湧向世界阻力最小,機會最多的角落去。
有印度麻省理工之稱的印度理工學院為全世界培養了大量的理工人才。這些人才很多都選擇去美國發展。先生的公司裡多數印度人都畢業於印度理工。他們從印度精英發展成世界精英,在美國大量的高管人才出自印度,這是中國人不理解也不服氣的。
中國人把它歸結於印度人的英語好,這只是眾多原因中不太重要的一項。中國那些大學前後出國的人他們的英語沒有任何障礙,為什麼很少人能當高管?印度人在溫良恭儉讓等各個方面都勝人一籌,這是印度人的普遍個性,是印在DNA裡面的。他們不急躁,有耐心,有包容性。
印度人和中國人本質上的不同是思維,沒有被統一思想的大腦在自由獲取資訊的環境下才有創造力,才有活力,才有可能產生智慧。
由於印度的人力資源充足,所以無論是酒店商店還是機場超市等場所服務都很周到。班加洛的機場貴賓室是我見過最豪華的,裡面服務員眾多,食品非常豐富。印度人的服務恰到好處,不奉迎,不諂媚,無論男女都彬彬有禮,讓我們感到很舒服。
所有的酒店,飯店,商店,還有計程車司機,他們沿襲了英國傳統,稱男士為sir,稱女士為madam。這也是印度傳統文化的體現。尤其是司機,他們是為顧客服務的,他們都是有問必答,絕對不會和顧客侃大山。
印度的交通真的很糟糕,無論是班加洛還是首都新德里的交通總是處於擁堵的狀態。馬路的質量也很糟糕,路面破舊,年久失修的狀況比比皆是。街上如織的車流裡大家自如地穿梭,見縫插針,你爭我搶,不遵守規則,卻從來沒有人急赤白臉罵罵咧咧。喇叭聲不斷,後來我發現那是給對方提醒而不是抱怨。
這些天我從沒看到一次爭吵打架的。交通很混亂,卻很少發生交通事故。這就是印度人最普遍也是最寶貴的品格:溫和,不焦躁。雖然生活條件不好,但社會沒有戾氣,這種品質是一種文化底蘊的體現。
世界上多數民族天生資質相差不多。聰明是各個方面的,會做題會考試只是其中一項。重點是把聰明用到哪兒,小聰明是成不了大事的。勤勞和實幹不可或缺,但還遠遠不夠,獨立和不受羈絆的思考所產生的智慧才是成功的必要元素。
印度的精英們過著富裕的生活。他們去私立醫院看病,孩子上私校,他們開著進口車逛豪華大Mall。在大mall里美國和歐洲的品牌應有盡有,價格比美國還貴,一般人是消費不起的。
當然富人有富人的過法,窮人有窮人的活路。印度的物價很便宜,一美元可以兌換八十盧比。包一天的計程車只要一百美元。印度的生活必須品都很便宜。富人過富足的生活,窮人過普通的日子。我的直觀感覺是印度的窮人沒有太大的生存危機。
對金錢的追求人皆有之,但是取之有道,有度,如果人們對金錢瘋狂地追求,那麼社會也會隨之瘋狂。
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我們住的酒店裡有很多年輕的女服務員,她們長得和中國人一樣,一問才知道原來她們來自藏南,和西藏接壤的地方,她們是貌似華人的地道印度人。由於她們的英文水平很有限,只能做迎賓接待等簡單的服務工作。
印度的窮人可以透過努力學習改變命運。上好大學是最好的出路,印度有很多好大學,競爭非常激烈。印度有多種語言,不是所有人都說英文。從英文的水平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們受教育的程度。領導階層的人英文都非常流利,而沒有受到高等教育的普通人英文很差,只能勉強應對一下,根本沒法交流。
印度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全球GDP排名第五的國家,瞭解它,認識它對我們審視世界是有意義的。對印度我們需要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和評價。目前的印度還是一個落後的發展中國家,但是它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影響力,印度的潛力不可小覷。
和多數發展中國家一樣,印度政府也存在著嚴重腐敗,因此整體發展速度緩慢。印度的崛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看好印度的發展前景。
我恐怕以後不會再來印度了,路途遙遠是主要原因。美國和印度本來就處在地球的兩端,直線距離就很遠,加上現在世界不太平,所以飛機要繞開戰火紛飛的以色列和伊朗地帶,從埃及上空飛過,以免被誤傷。這就意味著飛行時間又加長了。
從飛行圖中可以看出飛機繞了一個三角線,時間可能增加了大約兩個小時。但是這一趟印度之旅還是很值得,對印度有了一些直觀的瞭解,豐富了我的見識和生活。僅僅參觀泰姬陵就不虛此行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