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地帶文化遺產遭戰爭破壞,FBI協助大英博物館追查丟失文物|文化週報

撰文 | 實習記者 李彥慧
編輯 | 黃月
每個週六,“文化週報”向你彙總呈現最近一週國外文藝圈、出版界、書店業值得了解的大事小情。本週我們關注了加沙地帶文化遺產、FBI協助大英博物館追查丟失文物、美國向義大利歸還600餘件走私文物等內容。
加沙地帶眾多文化遺產
在戰爭中被毀
截至當地時間5月29日,自去年10月7日加沙地帶巴以衝突爆發以來,加沙地帶的死亡人數已達36171人,受傷人數達81420。除了大量人員傷亡,加沙地帶眾多珍貴的文化建築也在本輪巴以衝突中遭到破壞,包括藏有數千份可追溯至150年前歷史檔案的加沙中央檔案館(the Central Archives of Gaza)、藏有巴勒斯坦重要珍本的奧馬裡大清真寺(the Great Omari Mosque,又被稱作加沙大清真寺)、加沙大學圖書館等等。
其中奧馬裡大清真寺被認為代表了加沙地帶悠久而豐富的歷史,在去年12月以色列軍方的一次空襲中,這座清真寺幾乎完全被摧毀——以色列軍方聲稱奧馬裡大清真寺已成為哈馬斯的指揮中心,是一個“必要的軍事目標”。以色列軍方在一份宣告中表示,哈馬斯多年來持續在平民區埋設自己的恐怖主義基礎設施,包括學校、醫院、清真寺和其他宗教、歷史遺蹟。去年12月初,隨著以色列軍方的行動,奧馬裡大清真寺所在的城市已變為前線,關於它被指控為哈馬斯指揮中心的說法無法得到第三方核實,以色列軍方也沒有回應提供證據的要求。
當地時間2023年12月30日,加沙城,在以色列空襲期間,奧馬裡清真寺遭到破壞。
在學界,這座位於加沙城市中心的清真寺以藏有大量記錄了古代伊斯蘭文明的稀有手稿而聞名,其中包括宗教文字、文學作品以及社會和政治評論。萬幸的是,在空襲之前,許多儲存在這裡的手稿已被轉移到其他地方(儘管其中一個儲存地也在戰火中被毀),全部兩百多份手稿也在最近幾年完成了數字化。
奧馬裡大清真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紀,在早期羅馬神殿的廢墟上重建了一座拜占庭式的基督教教堂。公元7世紀,在穆斯林的統治下,這座教堂被改為清真寺。有研究人員認為在這一時期,穆斯林和基督徒可能同時使用這座建築。隨後的幾個世紀裡,這座建築常常受到入侵者和地震的破壞,但它也在不斷重建和擴充套件。清真寺外面的庭院則逐漸變成了一個廣場,人們不僅在那裡祈禱,還在那裡聚會、慶祝生命的誕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社群生活的一部分,是名副其實的社群中心,”在加沙地帶長大的巴勒斯坦歷史學家傑哈德·布薩利姆(Jehad Abusalim)說。在巴勒斯坦人看來,奧馬裡大清真寺被毀不僅讓他們失去了重要的歷史“描點”還讓他們失去了一個用於祈禱、沉思、舉辦婚禮和觀看球賽的公共空間。
在奧馬裡大清真寺附近,歷史悠久的聖波菲裡烏斯希臘東正教教堂(Greek Orthodox Church of Saint Porphyrius)也在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中遭到破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最新評估顯示,聖波菲裡烏斯希臘東正教教堂是此次巴以衝突中被破壞的43個宗教或歷史遺蹟之一。事實上,加沙地帶的建築普遍在戰火中被毀。根據美國研究人員對衛星資料的分析,截至五月初,加沙地帶至少有57%的建築遭到破壞或摧毀。促進文化遺址保護的非營利組織“文化遺產為和平”(Heritage for Peace)的主席伊斯貝爾·薩布林(Isber Sabrine)指出,無論何時開始加沙地帶的重建工作,修復清真寺都是首要任務,“它不僅僅是一座建築,還代表一個民族完整的記憶。”
當地時間2024年1月7日,加沙城,巴以衝突持續,東正教信徒在聖波菲裡烏斯希臘東正教教堂參加彌撒。
在戰爭期間保護文化遺產的努力持續了一個多世紀。二戰期間,盟軍的轟炸避開了義大利的佛羅倫薩大教堂,以保護這座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傑作。但與此同時,由於懷疑被用作納粹的觀察點,盟軍也摧毀了義大利的蒙特卡西諾修道院(Monte Cassino),這是義大利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
1954年,美國、英國等50個國家在荷蘭海牙籤署了《關於發生武裝衝突時保護文化財產的公約》,各國承諾在武裝衝突中保護重要的文化財產,以色列也簽署了該公約。批評人士認為,加沙地帶巴以衝突爆發以來,以色列無視這一承諾,不分青紅皂白發動武裝襲擊,不僅忽視平民的生命,還顯示著對該地區文明的漠視。
去年年底,南非向國際法庭起訴以色列在加沙地帶進行“種族滅絕”,在南非方面看來,以毀壞奧馬裡大清真寺為例,以色列軍方破壞該地區文化遺址的行為是“更廣泛的種族滅絕模式的一部分”,它將使得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無處可歸。以色列軍方則對此予以否認,並稱將武裝人員安置在民宅和文化遺址中的哈馬斯才應該負責,國際公約中也確實指出了當文化遺址被用於軍事目的時,保護會變得困難。在一份宣告中,以色列方面表示,他們在律師的協助下進行了“全面評估”,以確保襲擊符合國際法律,考慮“可能附帶的平民傷害以及其他事項”。
當地時間2024年2月3日,巴勒斯坦加沙地帶,加沙愛資哈爾大學受損建築衛星圖。
然而,在致力於保護衝突地區文化遺產的獨立非營利組織藍盾(Blue Shield)的主席彼得·斯通(Peter Stone)看來,從加沙地帶的現狀來看,以色列的“關懷”並不明顯,“從衛星影像和巴勒斯坦人的話中,他們(以色列軍方)幾乎沒有考慮過保護文化財產。”斯通也指出,破壞文化遺產的行為很可能會“弄巧成拙”,破壞文化遺產似乎是 “在向敵人宣佈勝利”,但同時也激起了遭受損害的人民的“怨恨”,斯通表示以色列軍方在加沙地帶的所作所為,“正在為下一次衝突製造理由”。
美國FBI協助大英博物館
追查丟失文物下落
美國向義大利歸還價值8000萬美元
的六百餘件走私文物
當地時間5月28日,美國宣佈將價值8000萬美元的六百餘件走私文物、藝術品等歸還給義大利。這些文物是去年美國紐約檢察官馬修·博格達諾斯(Matthew Bogdanos)團隊沒收並扣押的從義大利拉齊奧、普利亞、西西里島等地走私來的文物和藝術品,其中涉及公元前9世紀到公元2世紀的各類文物,包括真人大小的青銅雕像、羅馬時期的硬幣、油畫等等。
然而,博格達諾斯告訴CNN,相對於那些仍然藏在私人收藏家和部分美國博物館中的走私文物,這些被歸還的文物僅是“冰山一角”。在被歸還的文物中,被認為是最有價值的物品之一的是一枚公元4世紀的納克索斯(Naxos)銀幣,這枚銀幣上繪有古希臘酒神狄俄尼索斯的頭像。據悉,這件文物是從西西里島的一個非法挖掘現場被盜走的,曾在2013年以50萬美元的價格出現在英國。歸還文物中還有兩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到3世紀的青銅頭像則是從紐約一家畫廊的老闆那裡被沒收的。
當地時間2024年5月28日,義大利羅馬,美國歸還的600件考古文物在中央文物修復院展出。
就此次歸還的六百餘件文物,義大利文化部副部長吉安馬可·馬齊(Gianmarco Mazzi)表示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如此重要的文化資產迴歸義大利是一項“重大成就”,“除了是無法估量價值的藝術品,它們(文物)還代表了我們的歷史、文化和民族認同。”
負責打擊藝術品和文物犯罪的義大利文物憲兵隊(Carabinieri for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的指揮官D·弗朗西斯科·加爾加羅(D. Francesco Gargaro)表示,扣押和歸還走私的被盜文物如此困難的原因是當局往往不知道他們在找的是什麼。文物從墓穴中被盜後從來沒有被編目過,除了這些文物本身,考古學家們失去了其他珍貴的資訊來源,“它們的歷史背景一併被盜走了”。相應的,調查人員會根據文物所有者提供的資訊加上技術測試逆向推測、確認文物的真實來源。
美國歸還的600件考古文物在中央文物修復院展出
此外,義大利文物憲兵隊還在一個名為“被盜藝術品檢測系統”(SWOADS)的專案中使用人工智慧來掃描網際網路以及社交媒體上的影像來搜尋被盜文物。加爾加羅稱,僅在2023年,SWOADS就幫助並識別了全球範圍內超過10萬件、價值超過2.8億美元的被盜藝術品。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撰文:實習記者 李彥慧,編輯:黃月,未經介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