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黎曉梅
編輯丨劉恆濤
“這是顛覆式創新,從單點應用提升到智慧城市層面。”在央視《贏在AI+》節目中,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堅對一家杭州創業公司給予罕見高度評價,並打出90分的高分。這家被王堅院士“優選”的企業,在小組賽中以第一名的成績晉級全國總決賽,而它正是由阿里巴巴前副總裁白惠源創辦的ELU.AI及其旗下品牌“原力無限”。
王堅院士高度評價原力無限的智慧全自動充電機器人不僅具有革新性,更將解決方案升維至智慧城市層面,代表了中國科技創新的未來方向。他認為:原力無限的具身智慧解決方案展現了從單點應用到城市級智慧生態的跨越,這種融合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技術路徑,將重塑未來城市運營模式。

原力無限“一腦多身”具身智慧產品矩陣
2024年10月,原力無限推出的智慧全自動充電機器人FORCE系列顛覆傳統充電模式。這款產品創新性採用低空軌道執行方案,在兼顧時間、空間、成本和效率各方面的同時,大幅提高了空間利用率和能源效率,解決了城市發展中的充電補能瓶頸問題,讓行業長期困擾的充電效率問題成為歷史。
“一套智慧全自動充電機器人可覆蓋200個車位以上,徹底打破傳統充電樁1:1的限制,充電效率提升3-5倍。”白惠源介紹。目前,這款充電機器人已在北京、杭州、廣州等核心城市成功落地,累計簽約近億元訂單,商業化程序遠超預期。
近日,憑藉強勁的技術實力和市場表現,ELU.AI也正式宣佈完成數億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投資方陣容強大,包括力鼎資本、杭實集團、興泰資本等,天使輪投資方創世夥伴創投也持續追投。據悉,本輪融資將重點用於三大方向:強化類腦智慧研發、推進下一代智慧機器人研發、加速全球市場佈局。


阿里工作20週年離職,切入具身智慧賽道
白惠源是杭州人,畢業於浙江大學,2003年加入阿里巴巴,憑藉過人的戰略眼光和領導力嶄露頭角,迅速成為集團最年輕的副總裁之一。在近20年的阿里生涯中,白惠源以“技術+商業”雙輪驅動,先後執掌釘釘、阿里雲、阿里健康等核心業務板塊,帶領團隊多次實現從0到1到百億千億規模的業務增長。
據多位阿里資深的高管透露,白惠源身上展現出強大的“習慣性勝利”的特質,最讓人佩服和驚訝的是,在明明可以“躺平”並且是在人生的“高光時刻”,她卻選擇了創業。
2023年7月,在阿里巴巴工作整整20週年之際,白惠源選擇離開。她最初計劃轉型做投資,但很快發現市場上難覓好專案。
“如今,創業環境迴歸理性,創始人既要選好賽道,又要有商業閉環的能力,還要具備足夠的精力,很難找到合適的專案。”這一思考讓白惠源產生了新想法,這些要求自己都具備,為什麼不親自下場創業?
事實上,白惠源是個愛折騰、有“創業體質”的人。她精力超凡,每天五六點就開始學習和思考,習慣在高強度的工作中保持狀態,並且,她一直有改變世界的夢想。
二十年來,白惠源已經實現“兩次”成功的創業。“第一次”是在阿里巴巴內部推動業務,積累了大量從0到1的業務搭建經驗。第二次創業是在2015年,當時白惠源短暫離開阿里,成為ETCP集團的創始合夥人及營運長,打造出國內智慧停車領域第一大獨角獸公司。
在這些經歷中,白惠源積累了人工智慧、網際網路、雲計算等領域的know-how,與豐富的產業落地經驗。觀察市場趨勢後,她意識到,具身智慧將是下一個技術革命的制高點。“當AI從雲端走向實體世界,與物理環境互動,才能真正賦能各行各業,創造更大的價值。”白惠源表示,具身智慧的發展,需要找到既有痛點又有商業閉環的落地場景。

此時,中國新能源戰略正處於關鍵節點,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但充電基礎設施卻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白惠源認識到這是具身智慧的理想落地場景。資料顯示,2023年國內新能源車銷量達949.5萬輛,但車樁比為2.4:1,充電設施嚴重不足。傳統充電樁部署成本高、位置固定、場景受限,而現有的移動充電解決方案,無論是導軌式還是分離式充電機器人,都存在成本高、佔用空間、移動碰撞以及電池效率和壽命等弊端。
國際能源署(IEA)預計,2030年全球移動充電市場將達約600億美元,這一廣闊市場為具身智慧提供了絕佳的落地機會。白惠源堅信,當一款產品能改變時間、空間、效率、成本和收益,“那它就是一個最優解,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2023年8月,離開阿里僅一個月後,白惠源在杭州創立了ELU.AI。她的目標是打造一家像阿里一樣偉大的企業,成為從杭州走出的“大白龍”,為社會和行業帶來積極變革。

自研端到端解決方案,用具身智慧重塑充電機器人新正規化
充電機器人並非新事物。早在2014年,特斯拉就展示過蛇形充電器的概念產品。2022年後,國內充電裝置廠商、機器人企業,能源企業、自動駕駛公司、汽車廠商等數十家企業紛紛入局。主要產品形態為“移動機器人+電池包”,機器人在地面上穿梭,給車輛充電,像一個移動充電寶。
如文章開頭所說,這種模式存在佔用空間、移動碰撞和電池壽命等弊端。白惠源不打算做循規蹈矩的產品,她常說,“拿著舊地圖,是找不到新大陸的”。
ELU.AI旗下有原力無限、原力光年、原力永珍三大子品牌,構建了完整的具身智慧技術體系。原力無限專注於智慧機器人硬體研發與生產,負責商業化落地;原力光年打造行業AI應用,提供場景化解決方案;原力永珍則專注於機器人大腦研發,透過融合視覺感知、多模態理解和決策能力,為機器人提供“大腦”支援。

原力光年全棧自研行業大模型架構
“具身智慧機器人的核心在於感知-認知-決策-執行的閉環能力。”白惠源說,“我們的技術架構圍繞「機器人+AI」雙輪驅動,一方面透過高精度感測器和執行機構,實現物理世界互動,另一方面透過高階AI模型賦予機器人學習和決策能力。”
在這一架構下,原力無限的智慧充電機器人FORCE-01透過智慧排程演算法,可實現對充電狀態的智慧化判斷,根據車流量、停車時長、充電需求等多維度資料,自動調整服務策略,最佳化充電效率。
技術研發方面,ELU.AI堅持自主創新路線。在研發智慧全自動充電機器人時,團隊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精準對接充電口。由於不同車型的充電口位置和開啟方式存在差異,行業普遍採用人工插拔電的方案。
“這是一個世界級的技術難題,”白惠源說,“我們透過計算機視覺結合深度學習演算法,構建了一套自適應識別系統,能夠精確定位不同車型的充電口。同時,透過力反饋控制和柔性執行結構,解決了插拔過程中的物理互動問題。”
ELU.AI的研發團隊經過上千次的迭代測試,最終將對接精準度提升至99.99%,使得機器人能在複雜環境和狀態下,精準對接充電口,自動插拔電。白惠源表示,為了降低市場教育成本,原力無限決定先推出手動插拔電版本,隨後再推出自主插拔電版本。
2024年10月,原力無限正式對外發布智慧全自動充電機器人FORCE-01。這款產品創新性地將機器人架到空中,搭建起一個“機器人充電空間”,FORCE-01機器人沿著軌道滑行,根據後臺指令,有序對各新能源汽車進行充電。

白惠源表示,FORCE-01有幾大核心優勢:
一是提升了時間和空間效率。架在空中的方式,節省了空間,一套低空充電機器人可以覆蓋200個以上車位,最大化了空間效率。此外,使用者插好充電槍、掃碼下單後,機器人立刻自動接管,車主不用排隊等候。透過低空充電機器人,充電效率提升了3-5倍。
二是降本增效。原力無限可以透過叢集排程演算法,讓數十個充電機器人根據車量的多少自由調配,匹配最佳協作方案。另外,FORCE-01的安裝更簡單,不用像固定充電樁那樣開槽挖線,部署成本降低40%以上。
三是商業模式創新。ELU.AI採用“裝置銷售+服務費分成”的盈利模式,合作方購買裝置後,ELU.AI透過充電服務費分成獲得持續性收入。“在收益上,智慧全自動充電機器人打破了充電樁1:1充電的關係後,投資回報週期縮短了60%,場地方與運營方的收益提升了1-3倍。”白惠源說。
2024年10月,這套裝置在杭州親橙裡購物中心執行,經過使用者調研和資料評估,該站點各項指標均比傳統方式有了大大的提升。其中運營效率提升了120%,電力利用率增加了25%,使用者滿意度高達100%。
“最讓我們興奮的是使用者反饋。”白惠源說,“有車主告訴我們,以前充電要等半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現在只需幾分鐘就能完成操作,而且不擔心充電槍被佔用。另一位使用者表示,這種‘空中機器人’的設計讓他感覺很科幻,像看到了未來的充電方式。”
白惠源認為,雖然國內已有數十家企業進入充電機器人賽道,但大多聚焦於地面移動充電解決方案。“我們並不認為自己是在與傳統充電樁或地面充電機器人競爭,而是在創造一個全新的市場。”白惠源解釋道,“原力無限機器人的優勢在於突破了空間限制,不論是運營效率還是使用者體驗,都有質的提升。”
原力無限機器人的受歡迎程度遠超預期,目前,公司在已經北京、杭州、廣州等地商場和科技園區中,開設了標杆旗艦店。並與中石化、中國鐵塔、萬達集團、恆源能源等頭部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同時已與國電投、國家能源、浙江能源、浙江省交投、山東高速、寧波城投等多家達成戰略合作意向,累計簽約近億元商業訂單。

從智慧充電機器人切入,構建全場景具身智慧生態
白惠源的核心團隊的打造頗有戲劇性,創始團隊大多是共事過的朋友,聽說她在創業,本來只是想過來看看,結果被白惠源的願景打動,紛紛辭職留了下來。
如今,ELU.AI的核心團隊碩博比例高達70%,成員來自清華、浙大、北航、哈工大、斯坦福等頂尖學府,並曾就職於阿里巴巴、華為、百度、騰訊、吉利、蔚來等科技巨頭。團隊在VLA模型、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多模態大模型、機器人控制系統等前沿領域擁有多項專利技術,在具身智慧的核心技術領域積累深厚。
白惠源透露,智慧全自動充電機器人只是ELU.AI具身智慧戰略的第一步。“我們的技術路線圖是從垂直場景切入,透過單一應用積累資料和經驗,然後向更多場景拓展,最終構建具身智慧全棧技術能力。”
現階段,原力無限智慧全自動充電機器人主要在地下停車場運營,白惠源說,下一步將把應用場景拓展至地面,乃至商場、酒店、醫院、社群、寫字樓等全場景。在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原力無限建設自營標杆旗艦店,在其他城市則與當地成熟的運營商合作。透過“標杆旗艦店+城市運營商”的模式,原力無限計劃將智慧全自動充電機器人推向全球。

這一擴張過程中,ELU.AI也面臨諸多挑戰。“具身智慧領域的技術迭代速度非常快,我們必須保持持續創新。同時,不同場景下的應用需求各異,如何保證產品的適應性和穩定性也是挑戰。”白惠源坦言。
為應對這些挑戰,ELU.AI採取了三項策略:一是加大研發投入,保持技術領先;二是採用模組化設計,提高產品適應性;三是建立嚴格的測試標準,確保產品質量。
“在具身智慧領域,技術是基礎,但產品化能力和規模化交付能力同樣重要。”白惠源強調,“我們對充電機器人的最終暢想,是解決目的地充電問題。就像隨處能借到充電寶一樣,我們也希望新能源車無論到哪裡,都能利用碎片時間充電。但這只是我們佈局具身智慧的起點。”
她透露,原力無限正在研發更輕量化、體積減少一半、成本降一半的充電機器人新品。與此同時,ELU.AI正積極佈局更廣闊的具身智慧領域。在未來3個月內,公司將陸續釋出具身智慧決策大腦,以及人形和輪型機器人系列產品。白惠源說,人形機器人將首先應用在醫療康養、園區巡檢、智慧製造領域,輪型機器人則聚焦於物流、安防等高頻應用場景,透過AI賦能提升效率。
更重要的是,ELU.AI正在構建統一的具身智慧作業系統,讓不同形態的機器人共享感知、認知和決策能力,實現跨場景協同。“這就像智慧手機的安卓系統,為各類具身智慧應用提供統一的技術平臺。”白惠源說。
在白惠源的願景裡,ELU.AI要成為一個偉大的公司。2025年春節的一次分享中,白惠源對團隊強調了這一願景。
“做優秀的公司,是絕大多數公司的理想。但我們的理想是做一家偉大的公司。”
“創業不是聰明人的遊戲,是難而正確的選擇。對新時代的女性創業者而言,我們要落子無悔,享受自己的選擇。人工智慧時代,是‘她力量’崛起的時代,女性們不要怕,果敢前行。”白惠源的聲音柔和而堅定。
她借用《平凡之路》裡的一句歌詞,來勉勵女性創業者:“向前走,就這麼走,就算你會錯過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