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酒店,爆發擺攤潮

五星級酒店卷地攤。
作者 | theodore熙少
來源 | 旅界
(ID:tourismzonenews)
01
最近,我關注到全國多地高星酒店突然捲起了“擺地攤”,且愈演愈烈。
先看河南,今年6月,三門峽的晚上多了一道新風景。
下班點一到,澳門天子酒店、金鐮酒店、開元酒店等幾家酒店門口齊刷刷支起攤子,黃花魚、紅燒排骨、涼拌牛肉全都擺在塑膠盒裡,燈光一打,看著就有食慾。
新聞報道里稱,一位大叔提著三盒菜往家邊走邊說:“平時捨不得去酒店吃,這一盒十來塊,買回去當晚飯,省事又實惠。”
攤子後面的酒店經理一邊打包一邊吆喝:“現做的!不是預製菜!”
差不多同一時間,山西榆林也開始熱鬧起來。
西沙勝利大酒店先把招牌滷味搬到門口,炒著菜開直播。
不遠處,沙漠春天酒店和東沙民生酒店也跟上,把滷雞爪和醬肘子攤得滿滿一桌。
我有個榆林的朋友看完忍不住發了條朋友圈:五星酒店都下樓賣滷味了,果然時代變了。
據他回憶,排隊的人裡既有老街坊,也有平時開車來吃大包間的熟客。
浙江紹興的酒店更早一步。
早在五一,咸亨酒店就試著把臭豆腐和酥魚搬到路邊,剛擺好就被一群遊客圍住。
酒店經理表示,本來只打算週末試營業,沒想到顧客天天問,後來乾脆每天出攤。
到了6月,紹興國際大酒店也加入了街頭大戰。
下午三點半,攤子剛支好,素燒鵝、爆汁肉包就被搶走一半,有人排隊時還特意拿手機拍影片:“這也算人生第一次在五星酒店門口搶包子。”
紹興銀泰大酒店則索性把二十多道菜全搬出來,早上七點開賣,三小時清空,醉雞、小龍蝦、酥魚輪番上桌,平時一份要五六十的菜,現在十幾塊就能帶走。
在攤子後面,酒店師傅戴著白手套熟練裝盒,店長站在一旁喊:“現做現賣,晚了就沒了!”看得出,他們對這種新生意已經駕輕就熟。
不僅本土星級酒店,今年以來,天津麗思卡爾頓酒店的移動漢堡車駛入天津五大院、希爾頓主廚在巴中街頭叫賣滷味……星級餐飲流行“彎腰”掙錢。
從社交媒體上看,評論區有一句讓我印象很深的話:“如果連麗思卡爾頓都能擺攤,別的酒店還好意思端著嗎?”
沒想到,這句話竟然成了五六月份很多國內星級酒店“先下手為強”的理由。
一二線城市先試,地級市和縣城立刻跟進。
現在走在不少城市街頭,隨便看一眼就能碰到酒店攤子,塑膠盒、小推車、掃碼槍一應俱全。
不管怎麼看,這已經不是什麼偶然,它正成為全國星級酒店心照不宣的新習慣。
02
為什麼五星酒店都熱衷“擺攤”了?
答案很簡單:今年以來,國內星級酒店生意變難比想象的還要快。
比如,今年以來,酒店的公務接待生意遭到重創,“禁酒令”一齣,很多地方都收緊了吃喝標準。
一位河南信陽的朋友A小姐看了旅界的《禁酒令後,縣城酒店餐飲有多難?》後跟我直言,這次風波的漩渦其實就在她們這座城市。
她講得很直白。
信陽的羅山縣有人聚餐,結果有公職人員當場猝死,這一回,酒店餐飲生意直接被一刀切斷。
但信陽本身又是個很看重“吃”的城市,平日不少酒店餐廳包廂全靠公務消費撐著,現在既然吃飯的人不敢拋頭露面了,很多酒店老闆就只能動腦子,大廳空著也是空著,人手閒著也是閒著,不如先把廚師拉出來賣點便宜菜。
“至少每天還能有點流水,心裡不慌,而且高星酒店的專業廚師下場做地攤,肯定比那種普通人擺攤要厲害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5月以來,不僅是中等、縣級城市的公務消費下滑明顯,即使是杭州等一線城市,受外企商旅、會議需求減弱,也受到較大沖擊。
此前旅界也曾報道《外企不出差不開會,國內五星酒店怎麼辦?》,“改線上”這三個字已經成了今年五星級酒店宴會銷售最怕看到的字眼。
根據合思《2024中國企業差旅管控分析報告》,有超過60%的企業選擇削減差旅預算;而麥肯錫的最新資料也顯示,中國企業過去三年差旅預算平均下滑15%-20%,科技、金融等行業甚至砍掉了30%以上。
那些外企五星酒店“開會順便玩一圈”、“出差順便住個好房間”的日子似乎正在遠去。
由此,一些曾經靠外企會議養活自己的城市型高星酒店,現在開始調整業務重心。
除此之外,位元組、螞蟻等網際網路大廠修改員工出差政策,嚴控員工差旅費。
例如,此前,社交媒體上多名網友披露,螞蟻集團財保部門近期開始嚴查出差,杜絕職級16以下員工(相當於原P8以下)非必要出差,對於此前員工的酒店訂單,追溯週期至少半年。
在不確定性日漸增加的今天,“降本增效”是很多企業的共同選擇,臃腫的差旅費成了“開刀物件”,這同樣對很多五星酒店收入造成影響。
最後,還有消費降級帶來的影響,浙江紹興一家酒店老闆B總是旅界多年的讀者朋友,他說,現在老百姓不追求“面子消費”了,都看價效比。
他記得,今年酒店把滷味、炸臭豆腐放到攤子上後,二十塊不到就能買一份。
平時捨不得進店的市民,反而排隊買回家。
有個大姐排著隊,笑著說:“以前貴得不敢想,現在就想嘗一口。”
她說的也是很多人的心聲。
公務接待沒了,外企退了,大廠省錢了,大家的錢包都開始精打細算了。
五星酒店不彎腰,就只能空著大廳等客人,而攤子和掃碼槍是酒店對現實的回應。
說白了,星級酒店“擺攤”這一步不是情懷,而是先把飯碗保住。
03
很多人覺得,酒店擺攤只是權宜之計,等風頭過去,大家就收攤回大廳了。
但看這陣勢,這次恐怕沒那麼簡單。
因為過去國內高星酒店除了客房銷售,主要靠兩條腿走路:一條是商務會議,另一條是高階宴請,而這兩條腿都在變得不穩。
所以,要想長期活下去,酒店餐飲的邏輯得徹底改,擺攤只是最直接的應急表象。
像以前很多星級酒店只要Marcom(市場營銷人員)做幾個好看、無人點讚的影片、海報,再對著空蕩蕩直播間白話幾句,就可以坐等客人上門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現在不行了,“正餐快餐化”這件事已經革了不少酒店的命。
很多國內星級酒店正在研究怎麼把大菜做小、把正餐變零售,比如天津麗思卡爾頓酒店的和牛漢堡,58塊一份,已經賣成網紅。
上海靜安瑞吉也試過,移動餐車跑進辦公樓、住宅區,把英式鬆餅和咖啡裝進紙盒,一份不到20塊。
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先用低客單吸引人氣,再慢慢把流量引回店裡,有人願意進大廳吃一頓正餐,就算多賺一單。
再說場景外延。
以前是“人找店”,現在要“店圍人”,堂食、外擺、線上即時團購、閃購,三條線一起跑。
我看過一個河南五星酒店的案例,一款虎皮肘子在抖音賣了2萬多份,顧客先在短影片下單,再到門口掃碼提貨,五分鐘搞定。
其實早在疫情時,已經有了“酒店餐飲零售化”的雛形,而現在京東、美團、淘寶外賣卷得厲害,星級酒店把一部分生意放到線上,會是下一個增長點。
有人說這是自降身價,也有人說這是餐飲迴歸煙火氣,我覺得都對。
總之,五星酒店以前靠高階形象賺錢,現在需要靠反差感吸引眼球,這反而能創造新的使用者黏性。
未來,高星酒店的生意邏輯也許會徹底改寫,不再只做高階宴請,也不再只盯著公務消費,而是“高階+大眾”兩條腿一起走。
說到底,五星酒店擺攤是一場被迫的實驗,但只要能活下來,就沒有白折騰的生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