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設計師寫歌賣出五位數,AI要摧毀華語樂壇了? 2025-04-22 16:24 像一塊頑石 這是“頑石”的第 592 篇文章 最近有首叫“七天愛人”的歌突然全網爆火了。 不僅小影片上的合集突破了2000萬播放量; 網易雲也突破了1w+收藏、999+評論。 這可是無大牌、無宣傳、純空降的成績。華語樂壇要是有這造星能力該燒高香了。 創作人本人是個程式設計師,《七天愛人》是他用DeepSeek寫出來的“純AI歌曲”。 因為實在太紅短短兩週便賣出了版權,小哥本來想賣六位數、賣早了“只到手五位數”。 《七天愛人》商業成功是劃時代性的。 AI寫歌其實從去年就開始了,但小哥是第一個走通商業閉環的。 訓練AI寫歌、上傳認證成音樂人、靠流量獲取收益、如果歌曲火了還能直接賣版權。 所以小哥的成功直接引發了行業地震。 有人開始感嘆AI面前“人類終於一敗塗地”。 累死累活花費百萬苦學藝術,倒不如上個速成班熟練掌握AI。 也有人開始苦中作樂。 目前AI還打不過人類,至少它還寫不出小影片上流行的那些腦癱爛歌。 DeepSeek到底是“拯救”、還是“攻陷”華語樂壇,結局如何目前暫未可知。 但AI歌曲與抖音腦癱神曲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開打了。 AI杰倫已經能取代真人傑倫? 《七天愛人》能有這麼高熱度,我覺得程式設計師小哥很聰明: 他透過大資料精準找到了國人接受度最高的聽歌模版:周杰倫。 他下的AI指令就是模仿周杰倫風格寫一首周氏情歌。 最後出來的成果,確實就是杰倫後期的芭樂情歌。 這歌和周杰倫早期極具思想性與開創性的《以父之名》《東風破》肯定沒法比; 但和後期《告白氣球》這些套路情歌比,成品水準已經不相上下。 拿周杰倫做標準,AI杰倫的創作能力至少已經到達華語樂壇中流水準。 這次DeepSeek寫歌還有個過人之處:歌詞。 以前的AI歌詞總被詬病匠氣、套路,但DeepSeek強的就是文字能力。 “你說冰美式太苦要加半勺我的妥協”; 和早期寫出“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方文山比還是有點碰瓷了,但和後期寫出“想成為你專屬的歐巴”的方文山已經是秒殺。 AI歌曲秒殺三流音樂人,已經是分分鐘的事。 所以小哥敢誇下海口:AI拯救內娛口水歌! 專業水平已經夠格,AI歌曲最強大的還是它的工業化實力。 等真人傑倫出首歌可能至少一年,聽AI杰倫寫歌甚至等不了一分鐘。 果然評論區已經開始點歌: 按這速度發展下去,以後我們每個人都將擁有自己的賽博歌手。 真人周杰倫發了啥歌不重要,反正AI杰倫能分分鐘創作100首。 以如今大資料的力量,成千上萬個AI杰倫裡總有一個能超越周杰倫本人的。 很可能以後真人傑倫,也得唱AI杰倫寫的歌了。 AI歌曲,輸給腦癱神曲 正當我為AI歌曲搶奪音樂人飯碗而揪心時,評論區有老哥出來指點迷津了: AI再牛,它能寫出短影片爆火的那些“唐氏神曲”嗎? 看完我一下豁然開朗,人類和AI的這場大戰,比“牛逼”人類必然一敗塗地。因為AI是站在巨人的肩膀搞創作。 但要比誰更“擺爛”,AI還真得甘拜下風。 比如2025第一首爆火的神曲《八方來財》,網易雲甚至達到了恐怖如斯地150w+點贊、3w+評論。 單以資料評價,創作這首神曲的“攬佬”已經是華語樂壇頂流創作人。 這歌甚至不止國內火,已經火到國外。 Spotify上,攬佬的每月聽眾高達43萬,已經超過了他的同行馬思唯(18萬)。 這是攬佬在馬來西亞開的專場,論文化出海,他才是第一批。 歌是火遍全球,但你“膽敢”去分析歌曲的藝術價值,便會發現這是自取其辱。 來自廣東的攬佬,嘴裡瘋狂唸叨倆字:來財。 聽著像中專生模仿黑社會的喜感,人家卻在正兒八經搞地域歧視。 你以為唱這歌是求財,實際你是歌裡唱的那隻待宰的“憋佬仔”啦。 我們這兒的憋佬仔,脖子上喜歡掛玉牌 香爐供臺上擺,長大才開白黃牌 虔誠拜三拜,錢包裡面多幾百 易的是六合彩,難的是等河牌 來財,來。 顯然論比誰更爛,AI是打不贏人類的。 AI歌曲的強項是堆砌辭藻,它能把惡俗的“咖啡加加加加到厭倦”改成小資情調的“你說冰美式太苦要加半勺我的妥協”; 但它能寫出地域歧視嗎?它懂怎樣罵人不帶髒字嗎?它懂啥叫鄙視鏈和人類的劣根性嗎? “玩陰招”這方面,AI妥妥一敗塗地。 DeepSeek火了能“摧毀”華語樂壇嗎? DeepSeek火了,網上便出來一批打著AI旗號教你賺錢的賬號。 其實這都是在割韭菜。還是那句老話:真能賺錢人家早就悶聲發大財了。 拿DeepSeek寫歌來說,程式設計師小哥確實把AI歌曲版權賣出了五位數。 但小哥自己也承認,不是歌曲本身火了,而是“AI寫歌”這事撬動了流量。 小哥不是第一個用AI寫歌的,但他是第一個懂得蹭“DeepSeek”流量發歌的。 現在小哥火了賬號底下都是所謂的“AI創作人”。 但這些AI歌曲都面臨同一個難題:沒熱度、沒流量、沒人聽。 把歌寫出來只是第一步,沒人聽就算你一天寫出一萬首也是白費。 甚至用AI寫歌更考驗音樂水平。 如果你的音樂品味爛,只能生成一萬首你自己聽了都要吐的垃圾。 這樣看AI出現反而是件好事,因為它能迅速淘汰掉抖音上那些套公式寫歌賺流量的生意人; 人類搞抄襲還得洗歌,現在AI直接把一萬首歌糅成一首,就算你聽了再耳熟都找不出抄襲的證據。 但華語樂壇會因此更好嗎? 還是拿2025第一爆歌《八方來財》舉例,這歌原創度肯定賊高,簡直太有個人色彩了。 縱觀攬佬的作品,《大展宏圖》《香車豪宅》《戒色》《社會天使輪》光看歌名你就能清晰勾勒出一個頭戴大金鍊、腳上提著大拖鞋、熱帶小襯衫上身的南方撈錢仔形象。 是的,在這個抽象為王的時代,只要你爛出風采,同樣能擁有一方天地。 你覺得它low、但人家卻完成了音樂人格的再塑造;透過極富張力的個人形象及音樂曲風,精準捕獲了一批粉絲、實現了商業成功。 但這種“純原創”的歌,對華語樂壇發展有任何益處嗎? 現在這些抖音神曲都有個專屬名詞:“唐式歌曲”,不懂哪裡來的腦殘會推這種歌? 《七天愛人》火了之後,有人玩梗說“DeepSeek拯救華語樂壇”? 從某種程度看這是實話。AI可能寫不出好歌,但至少它寫不出突破底線的爛歌; 但有《八方來財》這種爆火神曲,現在連杰倫都得“來財”了。 在大資料演算法的推薦下,我們的聽歌標準早已從“精品文化”變成了“審醜文化”; 同樣是歌唱底層的歌曲,以前至少是《我的滑板鞋》這樣從樂理上看一無是處、但你能聽出他是用一顆真心在唱的歌; 現在呢,是“叮咚雞”、是“寶寶肚肚打雷了”、是“我是奶龍”、是各種你聽完會懷疑智商的腦癱神曲。 “DeepSeek能毀掉華語樂壇嗎”? 目前看還遠遠不行,因為至今還未流行起一首純AI歌曲; 但比AI還爛上一萬倍的腦癱神曲,已經充斥華語樂壇。 當所有人都忍不住哼唱起“寶寶肚肚打雷了”的那天,華語樂壇才算真完了。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本文已完結 作者: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