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雞娃分四等,是家庭拉開了差距?

戳上方關注,每天跟阿寶一起學習▲
作者/miki粥
來源/Miki粥(mikizhou520)
當看到博物館第一人姜松老師要帶隊深入南疆,我毫不猶豫放棄了美國夏校,和娃一起奔赴了新疆。
此前沒來過,也沒做任何攻略。當別人聊起如何用一年做準備的時候,我陷入了久久的沉默。因為幾天前我站在地窩堡機場的門口,對這裡的瞭解也只有——
北京飛到烏魯木齊,要4個小時。
萬萬沒想到,新疆博物館人山人海,早晨十點半開門,提前預約的人群頂著戶外40度的高溫,排起了長隊。
據說前幾年這裡的遊客稀稀拉拉,如今陣勢大到連安檢的大爺都還怕,年近60歲還要學如何管理一群蜂擁而至的男女老少,依次透過人臉識別的閘機安檢。
這兩年博物館突然就爆火了。本來以為故宮和國博是人從眾的規模,結果到了陝歷博預約碾壓當年秒火車票,手殘的爹媽基本可以作廢…
但這居然還不是難約的。想知道哪裡才是中國博物館入門難之最嗎?
長沙。
我跟朋友開玩笑,說這可能是因為過去的三年讓人明白,在歷史裡面找經驗。
但實際上,真正的原因是減負。
漫長的暑假,沒有一家課外輔導機構合法營業,讓那些曾經一個暑假要花十幾萬的海淀家長,錢往哪裡花,盤來算去,只能送小孩去滿世界溜達。
作為雞娃頂流的家長,送娃去溜達也不能白溜達,見縫插針地要學習知識文化。
於是除了各種考證營外,博物館文化之旅因為便宜、涼快還能拓展知識面,成了最好的雞娃單品。
要說,現在小孩的暑假真夠豐富的,從海陸空捲到南北極,小學沒畢業就已經見遍了世界。弟出生兩個月就坐商務艙回老家省親,而我24歲才第一次坐飛機出門。

不一樣,真不一樣。

可我小時候的暑假永遠不擔心作業,跳皮筋、踩水玩泥巴、吹著咿呀呀的風扇蹲在地上啃著被切成大塊的西瓜;
現在的小孩雖然可以飛到世界各個地方、吃著果盤裡精緻的瓜果,但還要在車上忙著寫作業。
記得有個最誇張的琴童媽媽,她說帶小孩去歐洲旅行了十幾天,最麻煩的是找酒店,因為必須要有鋼琴的才可以。
你知道嗎?
一天都不能耽誤練琴,回來手生了老師要罵人…
聽得我目瞪口呆。
這哪裡是度假啊,根本就是換了個地方雞娃。
真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不幸,但這一代小朋友好像對此早已習以為常。
他們可以實現無縫切換:一邊吃著昂貴的法式大餐,一邊在線上口語課;一邊走在劍橋裡欣賞風景,一邊揹著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一邊在紅樹林裡圍觀螢火蟲,一邊在肚子裡給遊記打出草稿…
每一段經歷都要被榨乾知識點,不然爹媽的錢不就白花了嗎?
如果這樣也罷了,2023年的暑假還流行各種夏校:從英美到加澳,甚至紐西蘭的冬天都沒有被放過,全球都席捲著中國暑假的一波波熱浪…
爹媽的思路很簡單:
既然國內補不了課,那就把娃送到國外繼續學。
要不是英美申根簽證難度今年太大,以及機票難買阻撓了爹媽送娃出國的計劃,還不知道有多少娃此刻在異國他鄉點燈熬蠟…
小孩幸福不幸福不知道,爹媽在發朋友圈的時候,感覺應該挺幸福的。
前兩天,看小紅書上有人把小孩的暑假分成了三六九等:
第一等是英美頂尖私校夏令營打卡,小孩的校友非富即貴;

第二等是搞體育雞娃,帆船衝浪航海,棒球高爾夫擊劍;

第三等全力備戰英文考試,小託福\KET\PET,單詞口語混合雙打;

第四等說是家裡蹲,但實際上也不可能真蹲住,這屆爹媽的特點就是再省絕不會省教育,哪怕是搞搞省內親子游、足球籃球羽毛球、芭蕾繪畫跆拳道,暑假幾千塊錢的預算總是要花出去的…
不花,就完不成今年雞娃的OKR。
人人都加入了假期雞血的戰鬥,好像不學點啥就會被別人甩下。於是不同段位的暑假就這樣捲了起來。
這位貼主說,孩子的暑假等於家庭的差距,四等到一等分別對應著30-1000萬不等的收入。
惹得評論區的朋友紛紛吐槽。
有人說貼主胡說八道,自己認識個超有錢人的人,暑假把小孩送回老家去做家務,人家根本不愁小孩將來發展,培養生活能力才重要。
立刻有人跳出來槓,說你聽他扯呢,一個字都不能信。
都是家長的嘴,騙人的鬼。明明給小孩安排的暑假琴棋書畫、吹拉彈唱捲到飛起,依舊會說年收入30萬不到,過個暑假很不配…
還有生活在國外的跳出來氣人,說自己小孩過暑假無非就是去巴黎玩、埃及旅遊、希臘度假、去土耳其看熱氣球,沒錢的就去鄉下小別墅,遠離城市…
她還解釋道,歐洲地方小,自駕十幾個國家就相當於我們在國內去雲南玩兒、海南旅遊、福建度假、去內蒙看草原,沒錢的去鄉下宅基地的小別墅度假…

嘖嘖,無非?

這位朋友是真不知道現在去趟雲南得有多貴,可我知道啊!
機票就要一萬多塊,住宿一天1000塊的家庭房暑假根本打不住,再加上吃喝景點門票,再整個自駕,十天三萬塊就沒了,收入百萬都不敢住牛X的網紅酒店,平時價格七八百,暑假鍍金就飛昇上了三四千;
更不要說什麼鄉下宅基地的小別墅了,這種地主生活也是我們城裡的普通人家配有的嗎?
還有人說理解不了國內為什麼卷?
國外壓力也很大啊,自己連30萬的收入都沒有,還是能拉娃去海德公園喂鴿子、在泰晤士河邊挖沙子,一樣過得很愉快…
看得我無語,心裡開始條件反射地盤算:如果送娃去泰晤士河挖沙,那這一鏟沙子得花多少錢啊?
這個暑假家長似乎都捲到魔怔了。不管天南地北、段位貴賤,只要能讓小孩走出這個家門,就算贏了…
©作者:Miki粥,資深媒體人,教育紀錄片總策劃,創造了"順義媽媽"一詞。

點選下方卡片
關注阿寶 別忘了加星標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