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沿海爆發致命毒藻危機!全州五縣緊急封殺自採貝類

01
加州沿海爆發致命毒藻危機!全州五縣緊急封殺自採貝類
點選下方公眾號
 檢視更多本地新聞
(新聞報道截圖)
同樣的,加州海岸正遭遇十年來最嚴重有毒藻類侵襲,導致數千頭海獅、海豚、鯨魚及海鳥集體中毒死亡。
加州公共衛生部緊急宣佈,自5月1日起至10月31日,對Santa Barbara、Ventura、洛杉磯、橙縣、聖地亞哥五縣沿海實施全面“自採貝類禁食令”,警告民眾切勿觸碰任何野生貝類,超市正規渠道產品仍可安全食用。
本輪毒藻爆發釋放的“軟骨藻酸(Domoic Acid)”神經毒素,正透過食物鏈瘋狂蔓延:藻類→小魚→大型海洋哺乳動物,最終引發心臟與神經系統全面崩潰。
僅過去一週,洛杉磯縣就報告了12起海獅擱淺事件,橙縣海域發現3頭死亡幼鯨,屍體解剖顯示其腦部神經元已完全壞死。
加州公共衛生部強調,禁令覆蓋蛤蜊、扇貝、生蠔等所有野生貝類,但超市、餐廳等正規渠道的認證貝類產品仍可安全食用。
對此,官員解釋稱,商業捕撈貝類需透過“毒素含量檢測”“捕撈區溯源”等七道安全關卡,而自採貝類因無法追溯來源,極易成為“毒囊”——只需1-2只受汙染貝類,即可導致成年人中毒昏迷。
儘管目前尚未出現人類中毒病例,但衛生官員警告,軟骨藻酸中毒潛伏期僅24小時,初期症狀包括:
神經麻痺:嘴唇/舌頭髮麻刺痛、吞嚥困難、言語含糊;
運動失控:平衡喪失、四肢抽搐、肌肉僵硬;
器官衰竭:嘔吐腹瀉、呼吸困難、呼吸肌麻痺。
“最可怕的是,患者可能突然陷入昏迷,死亡率高達35%!”
洛杉磯縣毒物控制中心主任指出,2015年加州曾發生同類中毒事件,導致3人死亡、17人永久性神經損傷。
防毒指南:三招保命,切勿“以身試毒”
禁採令嚴守:5-10月期間,加州五縣沿海禁止任何形式的野生貝類採集;
正規渠道優先:選擇帶有“加州貝類安全認證”標籤的超市產品;
急救響應:若誤食後出現“舌麻”症狀,立即催吐並撥打911,黃金救治時間僅6小時。
專家呼籲,加州沿海居民切勿因“嚐鮮”或“省錢”觸碰野生貝類。海洋生物學家警告,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今年海水溫度異常升高,毒藻爆發可能持續至11月。
“這不是一次偶然事件,而是海洋生態系統崩潰的預警訊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