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加州沿岸有毒藻華爆發,禁採野生淡菜,食用有死亡風險

圖源Pixabay@enow
近日,加州公共衛生廳(CDPH)緊急發出警示,提醒民眾切勿食用自行在沿海採集的貝類海產。原來,南加州沿岸正爆發一場規模空前的有毒藻華,這場危機不僅嚴重衝擊海洋生態,更可能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
CDPH在公告中明確指出,自5月1日起至10月31日,加州全境沿海地區均禁止採集並食用野生淡菜(mussels)。同時,針對聖塔巴巴拉、洛杉磯、橙縣及聖地亞哥這四個縣,自行採集的蛤蜊、扇貝與牡蠣也被列入警示名單。不過,當局特別強調,市面上由經過認證的供應商販售的貝類產品不受此次警示影響,這些產品均已透過嚴格的安全檢驗,民眾可以放心選購。
此次藻華的規模與持續時間在近年來都極為罕見,且目前仍未出現緩解跡象。據相關訊息,近幾個月來,大量海獅、海豚、鯨魚與海鳥在南加州海岸出現病況甚至死亡。專家經過研究後指出,這場災難的“元兇”是一種會產生“酸性穀氨酸”(domoic acid)的藻類。這種神經毒素會在鯷魚、沙丁魚等小型魚類體內不斷濃縮,隨後透過食物鏈進一步影響海洋哺乳動物與鳥類。
酸性穀氨酸對動物的神經與心臟系統具有極大的侵害性,會導致動物出現迷失方向、動作異常等症狀。近期,不少民眾在海灘上目睹了令人揪心的畫面:海獅在淺水中載浮載沉,被海浪無情地推擠,部分海灘還出現了死亡的海豚與鯨魚擱淺在文圖拉郡海岸的慘狀。
雖然截至目前,加州尚未傳出人類感染酸性穀氨酸中毒的病例,但CDPH鄭重警告,自行採集的貝類仍然存在高度風險,民眾切不可掉以輕心。
CDPH還詳細介紹了貝類中毒的初期症狀,包括嘴唇與舌頭刺麻,這些症狀通常在食用受汙染貝類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就會出現。隨後,患者還可能出現失去平衡、肌肉協調困難、言語不清與吞嚥困難等神經症狀。輕微中毒者可能會出現嘔吐、腹瀉與頭痛等症狀,而重症患者則可能因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