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又大甩賣,在頭等艙的他看到了什麼?

1
許久之前的一個老段子:
《船遇冰山》
頭等艙旅客看到了即將撞上的冰山,正急忙回房間整理東西準備轉移。
二等艙的感覺到了船體的搖晃,正在問出了什麼事。
三等艙的還在喝酒睡大覺。
四等艙的人正在導遊帶領下,讚歎船的偉大與壯觀。
五等艙的人正集體學習討論冰山的渺小。
您在幾等艙?
這個段子本質是說,你的認知決定了你的命運。
2
2013年,當王老闆、許老闆還在起高樓宴賓客的時候,李嘉誠已經在拋售資產,甩賣一線城市的地標專案。
李嘉誠的操作,一度還被嘲笑錯過了幾千個“小目標”。
結果呢?
2020年後樓市調頭向下,許老闆樓塌了,人也黃了。李超人十年間拋售亞洲房產,套現近2700億港元,搖身一變成了被仰望的“投資風向標”。
今年7月中旬,超人又開啟了一波新的大甩賣。
曾經亞洲最大的高爾夫別墅專案——東莞海逸豪庭,單價破3萬的豪宅區,最近兩居室90萬就可以拿下。
這是什麼概念?
單價最低降到了1.3萬,足足比最高點膝蓋斬去57%。
這意味著什麼?看看香港就知道了。
去年8月份,長實集團旗下的“親海駅II期”專案首發開盤,單價比附近的二手房還便宜了三成,創過去七年市區新房最低水平。
結果促銷還沒到兩個月,香港樓市就開始價量齊跌。
今年2月,港府宣佈全面“撤辣”,取消各種住宅交易印花稅提振樓市。李超人再次頂風“打骨折”促銷。市區黃竹坑站新盤“Blue Coast”開售就打七折。沙田半山豪宅“名日·九肚山”最高降價32%。
結果呢?
撤辣之後,香港樓市僅僅支稜了兩個月,就重新掉頭向下。
李超人三次大甩賣,套現上百億,又跑在最前面。
這次東莞大甩賣,但願不是同樣的劇情。
3
李超人有句經典語錄:絕不賺最後一個銅板。至少到目前為止,他每一次都比別人跑得更快。
所以越來越多人感嘆:超人格局之大,見識之深,非常人。
問題是,他怎麼做到的?
每天早晨,李超人都要閱讀一份當日的全球新聞列表,多來自《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金融時報》等全球頂尖媒體。
為了不受誤導,列表裡並非摘要,而都是原標題。李會先瀏覽,然後選擇其中想看的文章,讓人翻譯再細讀。
李為此專門設立了一個四人小組。
每天早晨看全球新聞列表,一堅持就是幾十年。細想一下,全世界能做到的恐怕極少。
九旬老人還在關心最前沿的事物,恐怕也是極少。
幾十年如一日、如此係統地去觀照全球動向。
這自然就養成了極高的視野和極寬的思維範圍。
李嘉誠辦公室裡,掛著左宗棠題於無錫梅園的詩句:“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視野在高處,投資在寬處。
頭等艙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票的,它與認知的境界有關。
4
這個世界最偉大的投資者,巴菲特,醒著的時候,一半時間是在讀書,另一半時間是在與有才華的人交流。
這不是我說的,是巴菲特的搭檔、另一位偉大的投資者芒格說的。
芒格實踐得更為徹底,他的野心是把人類的智慧成果都掌握下來。知道得越多,才越懂得正確的方向在哪裡。
芒格的野心聽起來很嚇人,浩瀚知識海洋,取一瓢就夠你喝的。但芒格有辦法,他認為人類知識歸結一下,差不多就在100多種模型裡,每門學科最重要的知識點就那麼幾個,你掌握最重要的就行了。
歷史、心理、生理、數學、工程、生物、物理、化學、統計、經濟……於是芒格就一門門學過去,七八十歲了還在學行為心理學。
連巴菲特也認為,芒格是這個世界最有智慧的人。
可惜芒格已駕鶴西去,這些睿智的聲音、觀點已成絕唱。
頭等艙的票,光用錢買不到。
5
另一位大師級人物,索羅斯,是我認為當下最接近柏拉圖所說的“哲學王”之人。
有最深刻的頭腦,也在世俗建立出最偉大的事功。
索羅斯在世俗中的光芒不用多提,戰英國、戰日本、戰泰國……
與一般機構殺機構不同,他以國家為對手,且屢屢獲勝,改變了政經走向。
《經濟學人》雜誌稱他為“擊潰英格蘭央行的人”。
稱之為“哲學王”,一定有哲學的一面。索羅斯一直夢想當哲學家,師從卡爾.波普。他的金融投資,貫穿著他對世界的認知,貫穿著他的哲學觀,他把哲學理論用到了世俗的金融投資中,獲得了巨大成功。
索羅斯說,我認為我不是一名商人,我投資別人經營的商業,因此我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評論家,在某種程度上你們可稱我為世界上薪水最高的評論家。
本質上,索羅斯是靠他的深刻性進入了頭等艙。
6
說了這麼多,概括就是,發現冰山,很多時候更取決於認知能力,而與財富的多少無關。
富貴如王首富、許首富,也有盲點。
冰山其實往往用常識就能判斷出來,不需高層內幕與宮內秘聞。
如李超人、巴菲特、索羅斯,投資的本質是一種認知能力。
你想進入頭等艙,唯一的方法,是不斷吸收高質量的資訊,看重要的事情,看影響大趨勢的事情,而不是將寶貴的精力,浪費在決策無關的八卦上面。
七月大會落幕,很多人問我怎麼看,有什麼影響。
幾萬字的公告,每個字都認識,放在一起就看不懂。
我和我團隊的研究員,圍繞大會做了一期立體的研判。涵蓋的話題,相信有一定資產量的朋友,都十分關心。
簡單看一下資訊密度:
資訊爆炸時代,你缺的不是文章和影片,而是有質量的觀點和判斷。
時間和精力,是你最寶貴、最平等的資源,一定要用在刀刃上。
加入智谷研判年度會員,每週收穫一次對世界資訊的認知與獨到判斷,智谷三十多位研究員輔助大家,去理解資訊背後的趨勢和本質變化。
船遇冰山時,助你站在頭等艙,看清趨勢,及時調整決策。
限50個名額,減免100元(原價299元)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