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失聯,歡迎大家加我的個人微信好友。

前天與一個體制內的朋友喝茶,期間聽到他頗有抱怨提到,這幾年體制內工作強度太大了。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應付各種上級機構檢查,填不完的表格,做不完的資料,還有各種考核,把人累的半死。
他覺得很多考核檢查都是形式主義,耗費了下面人太多的精力。
然後他問了我一個問題,為啥我們的行政機構總要這麼折騰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倒是有自己的思考。
行政機構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組織,與普通社會組織不同的是,行政官僚機構是基本沒有生存壓力的。
沒有生存壓力的社會組織就必然遵循一個自然規律——組織會自然衰退。
縱觀歷史,官僚組織自然衰退的規律是非常明顯的。
以我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的官僚機構為例。
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前朝覆滅的經驗教訓,在官僚機構設計上都會刻意打上相應的補丁。
或為了避免宦官專權,或為了避免後戚干政,或為了避免藩鎮割據,或為了避免官員腐敗等等。
所有的頂層設計初衷一開始都是好的,但是也無法避免官僚組織自然衰退的自然規律。
只要一個朝代執政時間長一點,官僚組織系統總是會衰退得不成樣子。
明末崇禎年間,滿清入關劫掠,一個2億人口的中華帝國,最後朝廷能調集出來野戰的也就是宣大2萬左右的軍隊。

就這樣的軍隊不但欠6個月軍餉,而且還經常斷糧,應該給軍隊提供後勤補給的地方官員對於自己的軍隊基本都是關閉城門,拒絕提供任何補給。
明軍在境內作戰居然搞出敵後作戰的感覺——最後宣大軍隊全軍覆沒,整個官僚系統無人擔責。
由此可見,明末官僚系統衰退腐朽成什麼樣子了。
明後的清朝也好不到哪裡去。
嘉慶年間天理教起義,事先京城各級官員都得到天理教要起事的情報,但是這些官員個個裝聾作啞,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最後幾十個天理教徒竟然毫不費力地殺入皇宮。
皇宮光是侍衛就有幾千人,但是這幾千人的守衛部隊面對幾十人的天理教徒大部分居然一鬨而散。
最後是皇子(後來的道光皇帝)親自提槍上陣,用火銃擊殺了幾名天理教徒才算是打退了天理教的進攻。
為什麼中國曆朝歷代大多隻能生存200年—300年左右?
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官僚系統的自然衰退,機構也就能維持200年—300年的時間。
到了王朝後期,行政機構的幾乎所有官員都有一個基本特徵——
這就是懶政惰政不作為,讓行政機構幾乎處於停擺的狀態。
那麼有沒有辦法對抗官僚機構自然衰退的規律呢?
有!
就是要對官僚機構進行不斷的折騰。
最簡單的折騰就是不斷的檢查與考核。
檢查的目的就是對官僚機構進行摸底,在現有條件下,這個組織還有多大的戰鬥力。
官僚機構的設計一般都是有冗餘的。
如果摸底的結果是組織衰退不大,那麼冗餘部分就可以保證官僚機構還能滿足相應的職能設計的要求。
如果這個組織戰鬥力已經衰退得非常嚴重,那麼上級部門就要考慮進行組織變革,直接裁撤合併相應的機構。
這就是行政機構總是不斷檢查考核的深層次意義。
當然,也有一些機構專門應付檢查的,表面文章做得很好,其實戰鬥力就是一個渣。
在這種情況下,又設計出巡視模式來打上補丁。
巡視模式可不是傳統的檢查可以應付的。
這個巡視的模式就是鼓勵組織員工向巡視組舉報,然後根據舉報內容對相關領導約談。
檢查、考核、巡視本質就是為沒有生存壓力的官僚機構人為創造危機感與緊迫感,從而對抗官僚組織衰退的自然規律。
正是這個原因,所以放眼全世界,我們行政機構是最能打的。
特別是遇到突發危機事件,平時看起來吊兒郎當的公務員衝鋒陷陣毫不含糊。
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2020年突發的疫情。
城市管控、供應鏈組織生產井井有條,在兩個月的時間內閃電般撲滅疫情,讓全世界都目瞪口呆。

後來就是讓它們來抄中國作業也學不會。
為啥?
因為承平已久,國外的官僚組織實際已經衰退得不成樣子了,完全不具備基本的社會組織與動員能力。
其實在疫情之前也有很多案例。
地震、颱風、火災、雪災、洪水、甚至春運等等,從行政機構到我們國企組織在這些極端環境下,都表現出非常強的戰鬥力。
突發狀態是如此,日常社會執行的管理更是如此。
十幾年前受公知的影響,當時的我總是覺得外國的月亮更圓,國內哪裡都是問題。
以食品安全為例,國內陸續出現毒大米、地溝油等等食品安全事故。
國外好像還是一副歲月靜好的樣子,自然覺得國內行政機構相對國外對食品安全的管理差了八條街。
事實真相是怎樣的呢?
最近幾年,身邊出國的朋友很多,朋友回國之後給我講了一個美國很特殊的現象。
美國人對各種食物過敏非常普遍。
在餐廳裡吃飯,美國人10個人至少有3個對特定食物過敏。
海鮮過敏、蔬菜過敏、堅果過敏,甚至還有對花生醬過敏。
對於一箇中國人而言,這麼普遍的食物過敏現象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所以朋友們都很疑惑,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美國普遍對食品過敏?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認真真做了一點功課,最後發現一個讓人非常意外的現象:
美國政府對食品安全的管理簡直是顛覆了我的想象!
比如,在美國,花生、花生醬、蛋糕等食品中竟然允許昆蟲殘留、老鼠殘留物的存在。
50克蛋糕允許75個昆蟲碎片或者6根老鼠的毛髮!
美國餅乾里加硼砂,對,就是我國明令禁止新增的硼砂。
但是這玩意兒在美國合法新增,因為可以提升口感,讓餅乾變得更脆。
為什麼美國人對花生醬過敏的那麼多呢?
其實是因為美國農藥濫用。
那美國農藥濫用管花生醬什麼事呢?
是因為美國人做花生醬都是帶殼一起做的(資本家誰給你剝殼啊),並且濫用的農藥殺蟲劑在花生殼裡的殘留比瓤多得多。
你以為牛奶兌水是奸商?
老中那幾個往牛奶里加那麼幾滴水的奶販子在美國都可以算聖人了。
因為老美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往那裡加甲醛,對,甲醛!
給嬰兒的鮮奶裡當年也會加那玩意兒。
另外,老美為了產奶會給牛吃大量止痛藥。
美國的水都是甜的。
原因很簡單,美國輸水用的管道大量採用鉛製材料,重金屬汙染下,水自然變成甜的。
由於美國沒有"菜籃子工程",為了便於長途運輸,美國的水果也會被"改良"。
草莓變得硬而酸要加糖才吃得下;香蕉變得硬而有彈性,甚至你都掰不斷;西瓜瓤變成了膠皮質地……
你很難想象這些"改良"對人體有哪些傷害。
美國農業巨頭為了避免居民自己拿大蒜髮出苗而自產自銷,在大蒜一般出場的時候都會泡藥水讓大蒜無論如何不會發芽。
按:以上美國食品管理部分內容引用自知乎使用者APHE回答,在此感謝。
在中國任何食物的新增劑都必須寫入配料表,然後媒體用放大鏡不停檢查這些新增劑,最後因為一些新增劑的問題還鬧出不小的風波。
在美國,大部分食品新增劑根本就不用寫進配料表!
現在大家明白為什麼美國人出現比較普遍的食物過敏,原因無它,就是美國政府對食品安全管理的失責。
這個失責就是官僚系統的懶政惰政不作為。
回頭想想邏輯也對。
中國行政機構戰鬥力全世界第一,就這樣也花了十幾年時間好不容易才算基本解決了食品安全問題。
美國官僚機構執行能力比我們差了八條街,它們對於食品安全除了放縱不管還能有啥作為?
再來一個。
最近,美國出現了雞蛋荒,市場上雞蛋價格賣到65美元一打,也就是美國雞蛋賣到近40元人民幣一個。
就這樣的價格,很多地方還一蛋難求,這簡直不太可思議。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美國雞蛋荒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美國禽流感大爆發。
禽流感大爆發導致大量雞群被撲殺,然後雞蛋供應就急劇下滑。
聽起來這好像就是一個自然災害的事件。
但是,中國也爆發過大規模的禽流感,為什麼中國就沒有出現雞蛋價格暴漲的現象?
讓我們來看一看,中國禽流感爆發之後,政府是怎麼做的?
2020年末到2021年初,我國爆發了一次大規模禽流感疫情,撲殺了大量禽類。
然後在2021年10月,農業農村部發了一份通知,名叫《國家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計劃(2021-2025)》。
在這份通知裡,要求各地對包括禽流感、非洲豬瘟等32種禽畜傳染病進行嚴密監測。
定期對養殖場、活禽市場和屠宰場家禽進行咽喉拭子和洩殖腔拭子檢測。
除此之外,還要對青海湖、洪澤湖等候鳥重要遷徙區進行主動監測。
一旦發現禽流感樣本,立刻進行撲殺,將影響範圍降到最低。
與此同時,各地家禽養殖場所,進行了非常嚴格的禽流感防控措施。
外來人員想要接觸家禽,必須進行七天隔離;
近期接觸過野外鳥類的人員,不得與家禽接觸;
有些養殖場甚至規定,近期吃過雞蛋、雞肉的人員,都不得與家禽接觸。
就是這樣從上到下極其嚴格的防控措施,才保證了近幾年我國沒有出現禽流感大爆發,才保證了我們的雞蛋價格基本都是白菜價。
上述從上到下極其嚴格的防控措施恰恰是因為我們行政機構擁有極其強大的執行力。
老美那邊禽流感爆發之後又是怎麼做的呢?
美國疾控中心也有紙面上的檔案,規定了政府需要對禽流感進行定期監測。
但是美國的官僚機構根本就沒有對禽流感進行定期監測的執行能力。
所以檔案是發了,但是永遠停留在紙面上。
再來說美國的養殖場。
按理說,他們是利益直接相關方,卻沒有像我們一樣採取嚴格防控措施。
原因還是行政管理機構的執行力的問題。
另外,美國混亂的政局也是禽流感疫情大爆發的原因之一。
美國疾控中心的對外通訊通道——《發病率與死亡率週報》,被特朗普政府勒令停刊。
與此同時,美國疾控中心官網的很多頁面被刪除,很多資料無法訪問。
原因竟然是懂王簽署的反 LGBT 法令,要求聯邦檔案禁止使用" gender ",必須使用" sex ",
原先已經有的檔案、網頁,必須進行修改。
更離譜的是,很多傳染病資料,因為包含了 LGBT 內容被隱藏,
原來疾控中心還根據感染者的座標,繪製了高風險社群的地圖,現在地圖也沒有了。
而且馬斯克效率部的行動,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國疾控中心的運轉。
2月14日一天,疾控中心就被裁員1400人,疾控中心人心惶惶,誰有心思去管禽流感的事?
疾控中心就是對禽流感作戰的指揮部,現在指揮部一片大亂,這仗還怎麼打?
對比我們和美國,你就知道,我們今天能吃到5塊錢一斤的雞蛋,能隨心所欲地吃雞蛋糕,背後是無數疾控工作者的努力。
按:以上美國禽流感管理內容引用自知乎使用者且聽滄海的回答,在此感謝。
我在過去文章中反覆講過一個道理,政府就是為整個社會執行進行最後兜底的機構。
一旦這個機構衰退了,腐朽了,喪失了基本兜底職能,那麼帶來的後果必然就是整個社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美國65美元一打的天價雞蛋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案例。
人會衰老,組織會衰退,這都是自然規律。
要對抗自然規律就要不停地折騰。
人要抗衰老就要自律,要控制飲食,要健身運動,而官僚組織呢?
同樣也要不停的檢查、考核、巡視,人為製造官僚系統的危機感與緊迫感。
這都是為了對抗自然規律而不得以為之,否則誰都願意呆在舒適區裡歲月靜好。
中國行政機構為什麼戰鬥力強?
深層次原因就在這些被體制內抱怨不斷的形式主義的折騰中。
當然,現在中央也提出給基層減負,要適當減少文山會海,但是這主要是一個度的問題。

閱讀全文,歡迎掃下方二維碼,訂閱貓哥的知識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