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勾動朝鮮“核扳機”!

作者 / 林海東
58日,韓國聯合參謀本部(韓聯參釋出消息,稱當天上午810分至920分,朝鮮在元山一帶向東海方向發射多枚不同型號的短程導彈,飛行距離為250公里、350公里、800公里不等韓聯參推測,此次朝鮮所射導彈為KN-23火星炮-11,亦即金斯坎德爾)和KN-25600毫米超大型火箭炮)。這是朝鮮今年第四次發射彈道導彈,距310日的發射已過去近兩個月,這也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以來朝鮮第二次發射彈道導彈。
韓國照例“強烈譴責”,韓軍也照例在美韓聯防態勢下“密切關注”、“高度戒備”;美韓日三方照例進行“高官通話”,分享情況、討論應對方案以及“一致譴責”。韓方及美日韓的上述反應,基本上還是各種老生常談。不過,朝鮮此次射彈有一個背景,即聯合國安理會當地時間57日開會討論朝俄軍事合作背景下的對朝制裁問題;在這個會上,朝韓代表針鋒相對、唇槍舌劍。也就是說,朝鮮的此次射彈基本上與上述安理會會議同步進行,從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朝鮮對安理會會議做出的反應,儘管這次安理會會議仍然沒有透過什麼有用的東西。
59日,朝媒報道了金正恩視察朝軍“東部戰線部隊遠端炮及導彈系統聯合打擊訓練”的訊息。這次訓練動用了600毫米多管火箭炮(遠端炮)和“火星炮-11甲”(導彈系統),與韓國軍方8日的推測基本一致。
與元帥同行的,是一個人民軍元帥(中央書記、軍委副委員長樸正天)、三個大將(中央書記、軍需工業部部長趙春龍,軍需工業部第一副部長金正植,導彈總局局長張昌河)和一箇中將(國防科學院院長金勇煥)。
圖左起:金勇煥、金正植、趙春龍、未知名少將(疑似元帥護衛官)、樸正天、金正恩、張昌河
金勇煥斜倚車窗,與其餘各位姿態迥異
上述將帥全都身著軍服,但這個陪同人員組合,比朝鮮宣稱的“訓練”多出一層含義,即“驗貨”。在這組將帥中,樸正天、張昌河算“訓練組”,趙春龍、金正植、金勇煥算“驗貨組”。這大致說明此次射彈所使用的600毫米超大型火箭炮和“火星炮-11甲”可能有所改進,因此,此次射彈可以看成借“訓練”名義進行的“驗貨”,屬於“一箭數雕”的朝鮮基本套路。
雖然此次射彈的數量多,但烈度較低,朝鮮也有意相對淡化了此次射彈的意義,將其納入“日常”的範疇。按照朝媒的說法,此次“訓練”基於這樣一個背景,即根據勞動黨八屆十一中全會決議精神,朝軍“為改善全軍壓倒性戰爭應對能力,安排並高強度地實施各級戰鬥訓練”;這與金正恩2.8建軍節講話提出的“訓練之年”說法大致相符。但從朝鮮今年以來的行動情況看,似乎與“高強度”訓練不太搭界;不過,今年還有多半年時間,今後迅速“高強度”起來也未可知。
按照朝鮮的官方說法,此次射彈的重點是核打擊態勢下的炮、導聯動——“讓相關部隊熟悉按照國家核武器綜合管理體系運用上述炮及導彈系統的程式”。也就是說,此次射彈雖然使用的是600毫米火箭炮和“火星炮-11甲”這種“小傢伙”,但這倆玩意兒都可以搭載戰術核彈頭,而且練的是勾動“核扳機”、練的是“核反擊”;正如國防省發言人所說,此次訓練“充分展現我國武裝力量能夠迅速應對敵人在敏感地區製造的軍事形勢變化的反制態勢和能力的行動措施”。
除了“使各部隊熟練迅速轉入核反擊態勢的程式和流程的細節訓練”外,朝鮮此次射彈還“驗證了能夠迅速應對任何核危機事態的指揮動員體系的可信度”、“‘核扳機’體系的啟動可信度”、“戰術核武器系統的戰鬥可信度”及如何擴大各武器系統複合運用空間等一系列問題。在技術層面上,此次射彈是訓練與驗貨齊飛,但在政治層面上,除了應對5.7安理會會議之外,東海方向訓練的指向性也比較明顯,這與朝鮮近期海軍武力強化路線的指向性基本一致,都是對美施壓,而且主要是對美施壓;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對朝政策至今遲遲沒有明朗化,元帥似乎有點兒急,儘管他表面看上去不在乎。
此外,還要看元山這個訓練地點中所包含的因素。元山這邊有兩個比較重要的點,一是元帥元山官邸,二是未來“崔賢”號及東海艦隊各大型艦艇的基地。眾所周知,“崔賢”號是武庫艦,是可移動的“海上導彈旅”,朝鮮宣稱其在海上作戰之外還有對陸上目標進行打擊的能力,在這種背景下,陸基與海基的聯動及互相配合似乎也包含在此次的“核反擊態勢”訓練中。當然,還有一層意思,則是“元山防衛固若金湯”,這不僅意味著警告美帝不得動“定點打擊”的歪腦筋,而且有可能意味著元帥出門在即。
火星炮站在元山那並不峻峭的岸上,“按同時及順次的方式,各個或聯合打擊了位於分擔方向及距離的各種敵方目標”,果然是在這明媚的春光裡玩兒一箭數雕。但這個春天有些冷,元帥的皮夾克到現在還是脫不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