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家辦”避稅、洗黑錢?香港特區政府回應

2025.06.25
本文字數:2507,閱讀時長大約4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何濤
家族辦公室(家辦)是香港致力拓展的財富管理業務之一,但發展過程中伴隨著市場的一些質疑。對此,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借立法會議員質詢之機進行了詳細回應。
第一財經記者6月25日從香港特區政府渠道獲悉,家辦投資活動須嚴格遵守香港的規管制度;專業人士在向家辦提供相關服務時,亦須根據相關法例及指引進行盡職審查。此外,單一家辦和基金的優惠稅制中已配套一系列防止避稅的措施。
特區政府相關官員透露,下一步,香港將進一步最佳化基金、單一家辦和附帶權益的優惠稅制,以吸引更多家辦及高淨值人士選擇香港作為財富管理目的地。
嚴格規管家辦業務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的定義,家族辦公室是由超高資產淨值人士成立的私人財富管理公司,負責家族資產的日常管理事務。
6月25日,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就家辦業務發展向特區政府相關官員提出口頭質詢。議員稱,據估計,至2023年底約有2700間單一家族辦公室在港營辦。然而,近日有報道指出,市場上湧現不少“偽家辦”,部分甚至涉及洗黑錢或非法集資行為。議員希望特區政府對此作出回應。
當天,特區政府署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浩濂在立法會會議上答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保持著開放的市場環境。特區政府一直支援合法合規的家族辦公室(家辦)在港開展業務,並尊重單一家辦私人財務安排。就家辦投資活動的規管而言,《證券及期貨條例》下的發牌制度是以活動為基礎。
陳浩濂進一步解釋,一般來說,單一家辦是指由單一家族的成員成立,以管理其家族的資產、投資和長期權益的安排。如單一家辦在香港經營受規管活動的業務,例如為家族以外客戶提供資產管理服務,便須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申領牌照,並符合適用於持牌法團的操守準則及法定要求。同樣安排亦適用於投資公司或聯合家辦。
此外,不同行業的專業人士在向家辦提供相關服務時,需要根據相關法例及指引進行盡職審查。其中,根據《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條例》(第615章),金融機構(包括銀行、獲證監會發牌的法團、保險公司、金錢服務經營者等)及指定非金融企業及行業人士(包括律師、會計師、地產代理及信託或公司服務提供者)必須對客戶進行盡職審查,包括識別和核實實益擁有人的身份,並持續監察與客戶的業務關係,以及備存資料。另外,當服務提供者發現任何可疑交易時,亦有法定責任向執法機關作出舉報。
“我們會密切監察與洗錢和恐怖分子資金籌集相關的風險,以及相關國際標準的發展,持續檢視我們的制度和措施,以維護香港金融體系的誠信及穩健。”陳浩濂表示。
至於市場擔憂的“偽家辦”避稅問題,陳浩濂稱,現時單一家辦和基金的優惠稅制中,已制定一系列防止避稅的措施。例如,為一般商業或工業目的而經營的業務實體均無法獲得稅務優惠,以防止濫用。該等優惠稅制亦包括防止迂迴避稅的條文,以防止居港者透過基金或家控工具架構,獲得利得稅優惠而作出濫用或避稅。
與此同時,《稅務條例》的一般反避稅條文,同樣適用於單一家辦和基金的優惠稅制。特區政府稅務局可根據該等條文,應對虛假或虛構的交易、事實上並無執行的產權處置,以及其唯一或主要目的是使某些人士能夠獲得稅項利益而作出的交易。
進一步最佳化優惠稅制
根據香港特區相關規定,由單一家辦在香港管理,並符合2.4億港元最低資產門檻及實質活動要求的家族投資控權工具(家控工具),其合資格交易可獲豁免繳付利得稅。
陳浩濂在當天的立法會質詢答覆中透露,香港會進一步最佳化基金、單一家辦和附帶權益的優惠稅制,包括拓寬免稅制度下“基金”的定義,增加基金及單一家辦享有稅務寬減的合資格交易種類、最佳化私募基金分發附帶權益的稅務寬減安排等。
“我們亦建議為最佳化後的基金免稅制度引入稅務申報機制,以確保基金和特定目的實體符合《稅務條例》所訂的稅務豁免條件。特區政府會繼續與業界保持溝通,以制定稅務申報機制的詳情,並會盡量減輕基金和特定目的實體在稅務申報機制下的合規負擔。”陳浩濂說。
陳浩濂在5月底曾透露,特區政府正計劃最佳化基金及單一家族辦公室享有稅務寬減的合資格交易種類,包括碳信用和虛擬資產等,以及最佳化私募基金分發附帶權益的稅務寬減安排。預期在今年內製訂具體方案,若獲立法會透過,有望在當前財政年度內生效。
特區政府還將致力壯大財富管理及家辦人才庫,以支援行業長遠發展。自2016年起推行的“提升資產財富管理業人才培訓先導計劃”,已有超過4700宗合資格專業培訓課程的學費資助申請獲批。2018-2021年,特區政府還把“資產及財富管理專才”及“資產及財富管理合規專才”納入“人才清單”,吸引了一批相關專業人才來港發展。
打造全球家辦樞紐
在全球經濟形勢不確定性加大的背景下,家辦成為資產及財富管理行業的主要增長動力。根據瑞銀髮布的《2024年全球家族辦公室報告》,亞太區將成為全球第一的投資熱點,近一半的亞太區家族辦公室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增加對亞太區的資產配置。
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致力於推動香港成為全球家辦樞紐。早在2021年,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便成立了家族辦公室專責團隊,為有意在港開業的家辦提供一站式支援服務。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在2025年底前協助不少於200間家辦在港設立或擴充套件業務。據陳浩濂今天透露,按目前進度,這一計劃應能順利完成。
一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業界人士認為,香港吸引家辦落地有三大核心優勢,即作為“超級聯絡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優勢,擁有百年家辦傳承和龐大專業人才資源的積澱優勢,以及全球超高淨值人士聚集高地的資本優勢。
根據Altrata《2023年全球超級財富報告》,香港有12615位超高淨值人士(財富淨值3000萬美元以上),較第二位的紐約多了6.5%。另據德勤《香港家族辦公室市場研究》,截至2023年底,香港約有2700家單一家族辦公室(管理規模1000萬美元以上),其中過半數資產規模超過5000萬美元。
2024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提出,要進一步強化香港作為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繼續最佳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擴大稅務寬減適用範圍。
“特區政府會與家辦保持緊密溝通,以瞭解家辦的發展需要,評估相關政策成效並適時作出最佳化。”陳浩濂今天表示。
微信編輯 | 夏木
推薦閱讀

英國“安樂死”接近合法化,引發巨大爭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