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開500多元的羽絨服,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被坑……

天氣冷得嗖快,上個禮拜開始我們這裡也全面進入“寒冬”模式了。氣溫五度以上的時候還能穿穿棉襖大衣凹凹造型,一下子降到三四度那不穿羽絨衣是完全抵不住的。
但就在大家對羽絨服需求極大的當口,卻爆出了不少品牌羽絨服質量不達標、遭到質疑的影片。👇

我自己因為一直在做服裝和床品的選品,和企業主、品牌主理人等等所謂

行業內人也都聊到過這個話題,所以很早就

知道這當中的一些“貓膩”。也多少和大家講過,但這些東西只是口頭說說確實也總有點危言聳聽的味道,可能真的是要大面積的爆料上升到社會新聞層面,大家才會重視起來。

也是因為有話題熱度,很多網友開始貢獻出自己的具體例項。小🍠有一個超火的“拆羽絨服”話題,每天都有相關的筆記更新,每篇都讓人大跌眼鏡!有網友把去年花四百大洋買的羽絨服剪開後,發現裡邊的填充物跟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樣!

看不見白花花、蓬鬆的絨朵,全是看起來髒兮兮的細絲和雜毛。👇

有人花兩千多買的羽絨服裡發現裡邊全是羽毛;

有人剪開幾百購買的潮牌快銷,這個羽毛倒是少了,但潦草的雜毛多了。好像是直接殺了一隻鴨子,把拔下來的毛毛順便塞進去做了件衣服。
這還是最可惡的,不良商家對孩子都下的去手!
有網友發現她花500多給娃買的羽絨服,剪開全是碎渣殘屑,壓根看不到幾個絨朵。這怎麼能鎖住熱量呢?孩子穿在身上過冬,不凍著才怪呢。
成年人覺得“挨凍”了,還知道主動加衣服,而很多娃都會選擇靠“瑟瑟發抖”來硬扛。👇

“黑心”羽絨服真的太害人了然後羽絨服行業頻頻暴雷的當下,我們要靠什麼樣的方式去分辨羽絨服的真偽,買到靠譜的、質量過硬的羽絨服?
01
花的錢居然流去了黑心產業鏈
黑心羽絨服的產業鏈,就在前不久,被央視大起底了!
央視的調查記者偽裝成進貨商,潛入了這條羽絨製品產業鏈。暗訪結果讓人瞠目結舌:有些羽絨服里根本沒有羽絨,含絨量為0!
黑心商家拿來以次充好的最常見的“替代物”就是“飛絲”
飛絲就是將回收來的羽毛球或者不明來源的羽毛、羽片打碎加工後,一種極易和真羽絨混淆的填充物。
飛絲沒啥科技含量,就是為了掙黑心錢而生,既不保暖,也不健康。
暗訪影片中可以看到,加工現場有多簡陋,羽毛、粉塵亂飛,工人都帶著防毒面具工作。
這麼簡陋的車間咋看都和衛生兩個字沒有關係。從羽毛球上摘下來的羽毛還有殘存的膠水,長期貼身穿,那肯定會對呼吸道產生影響。
這條羽絨服黑產業鏈最可恨的,是它把人和人之間的信任徹底擊穿了。商家所提供的所有資訊都是假的。
❗ 吊牌、合格證是假的,想標多少絨就標多少絨。
記者在暗訪時,商家說如果你想打造高階的,就標90絨,你要走廉價款,也能標90絨。反正“做標籤的人就在屋裡”,想標多少取決於膽子有多大。
❗ 直播間展示的樣品也是假的。
賣羽絨被的直播間裡,割哪個格子都沒問題,實際大貨卻是飛絲。“直播間的是好絨,然後發的是差的。你要聽實話就是絲,跟絨沒有關係。”
有的商家更是把小聰明玩的飛起,監管嚴的地區發羽絨,松的地區發次品飛絲,只要不暴雷,這套把戲就一直能玩下去。
某童裝品牌就是靠這招賣掉了六萬多件衣服。
❗ 有的買家會細心一些,可能會要求看商品的質量檢測報告,但殊不知送檢資訊也是假的。
有的商家拿質量過關的衣服送檢,跑貨的卻是次品;有的則是壓根沒有送檢,連檢測書都是偽造的。
面對“進貨”的記者,商家坦言,“正兒八經都是騙人的。”
你能想到的檢測方法商家都想到了,他們不去想怎麼改進技術降低成本,而是聯合起來研究怎麼造假。
02
飛絲和羽絨,差價上百倍
這些商家“冒著被查的風險”也要賣次品,中間當然有巨大的利益。
今年的白鴨絨售價比去年漲了約40%,一公斤白鴨絨不低於500元。
記者暗訪黑作坊時,老闆展示的飛絲一公斤賣幾十元到幾塊錢不等,並且表示不管你想要什麼價位的,我都能給你找。可見成本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這樣的填充物的質量可想而知。
可便宜也是真便宜,它比真羽絨便宜了十幾甚至上百倍。(當然,這條產業鏈往年也有,只是今年爆了出來)
由於部分商家過於“不講武德”,傳統的看評價和吊牌去判斷好壞都失效了,只能靠消費者去提高認知和經驗,去判斷羽絨服是不是以次充好。
我們來看一下兩者的具體區別——
羽絨中間有絨核,向外發散出很多小絨毛,像個蒲公英。
絨朵↓
飛絲:羽毛或者絨朵上掉下或者打碎得來的絲。它們表面非常光滑,是不能糾纏到一起的。
雖然常規羽絨服裡也有飛絲或者羽毛,但它們主要起支撐作用,可如果只有飛絲,保溫性就大打折扣了。
飛絲↓
飛絲和絨朵的對比↓
此外,有的商家為了讓填充物有迷惑性,會對飛絲進一步加工。
比如用膠水把絨絲、羽絲粘到一起,弄成一個看起來像是有絨核的大絨朵,這叫做膠水絨
雖然外觀和絨朵相似,但這裡邊含有甲醛成分,是有毒的。
膠水絨↓
而為了讓手感更有迷惑性,還有些商家會把棉、羽毛、羽絲、聚酯纖維等混合在一起做成“化纖棉”,衛生和保暖都是沒有保障的。
化纖棉↓
03
不拆衣服,怎麼判斷真羽絨?
知道了填充物的特性後,就可以對填充物進行一個簡單的判斷。
最靠譜的,當然是拆開看看填充物。但顯然不太現實,因為羽絨服剪開之後很難靠手工去復原,只是為了辨別真偽那就有點得不償失。

所以就來給大家分享幾個不那麼暴力的方法——

1、拿到手後,可以先湊近聞一聞。
鴨絨羽絨服湊近聞是會有一股淡淡的鴨腥味的,這是非常正常的。而鵝絨相對難說,氣味就會淡很多。
2、用手摸一摸、捏一捏。
真羽絨的手感是摸起來柔軟又有完整的小毛片,捏一捏回彈性會很好;而飛絲的絨絲是扁平狀的,一般是沒什麼梗的,回彈性也較差。
但如果摸起來有短小粗硬的羽軸,那這種就存在嚴重的問題了,裡面填塞的是過大過粗的長毛片。下圖這種就是特別離譜的👇
3、對著強光照一照。
淺色的羽絨服可以用強光照射。如果填充物是絨朵,會有明顯的黑點(絨核)。
飛絲因為擰不成團,光照過去就是白花花的一片,看不到黑點
4、用針線穿孔探測。
可以把羽絨服的內裡攤開,找一個不顯眼的角落,用針線的摩擦力帶出一丟丟填充物。(不過這個方法可能會有後續鑽絨的風險)
5、懷疑是膠水絨的話,就用熱水泡一泡。
飛絲和絨朵還是很好分辨。可膠水絨就沒那麼好認了。如果你懷疑自己買到的是膠水絨,可以用上面介紹的方法,用針線穿孔帶出一點絨子,再將絨子放到熱水裡攪拌。
膠水絨會解開,變成絨絲或羽絲,而絨朵不會。
6、水洗標和吊牌必看。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點是,看水洗標、吊牌。
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羽絨服裝》標準在2022年有過一次重要的更新,從GB/T 14272-2011(老國標)更換成了GB/T 14272-2021(新國標)。
之前,絨絲、羽絲都可以計入含絨量,也就是說標90%含絨量,但絨子只有70%,剩下用羽絲找齊,也算90%含絨量。
新國標規定,衣服應標註絨子含量和充絨量。與舊國標相比,商家就沒什麼空子鑽了。
合格的水洗標VS不合格的水洗標(沒有寫絨子含量、充絨量)↓
如果水洗標、商標不規範,就可以直接pass了,要不就是有商家造假的嫌疑,要不就是陳年積壓的產品(還在用老國標)。
04
怎麼選到適合自己的羽絨服?
最後再來和大家分享幾個羽絨服在購買前需要參考的重要指標。
👉 指標一:看充絨材質
填充物保暖性:白鵝絨=黑鵝絨>白鴨絨=灰鴨絨
今年鴨絨,鵝絨原材料價格都上漲飛快,所以便宜的別信別買,鴨絨400以內,鵝絨800塊以內的可以一眼PASS了!除非廠家用的原材料去過去幾年囤積的。
👉 指標二:看絨子含量
新國標都會標註清楚絨子含量:95%>90%>85%>80%>70%>50%
絨子含量越高,保暖效果越好。90%以上屬於優秀、80%能保證抗寒、70%算基本達標、<50%就完全不達標了,可以不需要考慮。
👉 指標三:看充絨量
水洗標上會標註不同尺碼相應的充絨量:**g👇
這裡一定要說的是,沒必要一味追求高充絨量,尤其是買給孩子的,他們平時活動量大,高克重的羽絨服會裹得跟粽子一樣,反而會影響活動。
大家購買的時候,可以對照著下面的標準來看,達標即可。👇
短款羽絨服:充絨量 130g 以上
長款羽絨服:充絨量 230-300g
北方羽絨服:充絨量 200g 以上
戶外羽絨服 :充絨量在 250g~450g
👉 指標四:蓬鬆度&清潔度
一般這兩個指標都會標註在衣服的吊牌或者商品詳情頁上,大家購買前可以留心看一下。
⭐ 蓬鬆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蓬鬆度越高鎖住的空氣也越多,也就越能保暖:1000蓬>800蓬>700蓬>600蓬
500+適合南方地區
600-700適合北方話大部分地區
800-900適合戶外極限運動
⭐ 清潔度就關係到有沒有味道,關乎到衣服的衛生和安全性
主流清潔度為600和700,低於450的清潔度不符合標準。收到如有嚴重腥臭味,那可以直接就退掉。
一句話做個總結:
想要不花冤枉錢,買到高性價比又貨真價實的羽絨服,確實是要做蠻多功課的。所以千萬不要盲目追求低價,儘量選擇有質量保證和口碑的品牌,以及在定價上符合市場規律的產品,可以規避掉大部分的“坑”。也希望今天的這篇文章能實實在在幫助到大家!
另外,下週也會有大家超愛的超高品質可水洗鵝絨被直播,也是2025年1月1號漲價前的最後入手機會。咱們這次不但不漲價,還是品牌即將在2025年同步在法國、中國線下門店上新的新款鵝絨被,花色超美。
大家可以先把直播預約起來,後面會推文給大家介紹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