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資訊,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速 覽
-
世界第一個商業級核聚變電廠即將開工
-
地磁北極正式宣佈新位置
-
與自閉症有關的24個字母
-
月球年齡有了新估計,45.1億年史上最老
-
我國上山遺址發現距今一萬年的稻米酒
1. 世界第一個商業級核聚變電廠即將開工

CFS公司的託卡馬克聚變反應堆設計利用了一種新型高溫超導磁體。
圖源: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
麻省理工學院(MIT)分拆出來的初創公司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宣佈,他們即將在美國佛吉尼亞州建造世界上第一座商業化執行的核聚變發電廠,預計這座發電廠將生產400兆瓦的電力,足以為大約15萬戶家庭或大型工業設施供電。
該專案源自於創始人於2012年的課堂上,向學生們提問如何實現穩定的核聚變發電?從那以後,聚集了一大批最優秀的MIT畢業生一直在向這個目標努力,並提出了一種嶄新的方案:使用一種新型超導磁體來限制反應中使用的等離子體,這種磁體使反應堆設計更加緊湊和經濟,使其在商業上成為可能。該公司與麻省理工學院等離子體科學與聚變中心 (PFSC) 的研究人員合作開展了一系列專案,從驗證第一臺演示機器的底層等離子體物理學,到打破用於商業聚變發電廠的新型磁鐵的記錄。CFS 目前正在馬薩諸塞州德文斯的總部完成其聚變演示機 SPARC 的開發,預計將於 2026 年產生其第一團等離子體,並在不久後產生淨能量輸出,如果一切順利,將在2030年初開始向電網供電。
https://news.mit.edu/2024/commonwealth-fusion-systems-unveils-worlds-first-fusion-power-plant-1217
2.地磁北極正式宣佈新位置

2025年世界磁場模型
圖源:NOAA/NCEI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NOAA) 和英國地質調查局 (BGS) 近日正式釋出了2025世界磁場模型 (WMM),其中地磁北極的位置正式改變,繼續從加拿大向西伯利亞移動。雖然地理北極固定在原處(位於地球自轉軸的最頂端),但是由地核決定的地磁北極經常移動,自 16 世紀以來,地磁北極一直在加拿大周圍緩慢移動,但在過去的 20 年裡,它向西伯利亞加速移動,速度每年都在增加,直到大約五年前,它的速度突然從每年 50 公里減速到 35 公里。此次釋出還包括有史以來第一個世界磁模型高解析度 (WMMHR2025),與赤道 3300 公里的標準空間解析度相比,其赤道空間解析度提高了約 300 公里,精度提高了10倍。
參考來源:
https://www.ncei.noaa.gov/products/world-magnetic-model
3. 與自閉症有關的24個字母

在使用純化蛋白質的實驗中,CPEB4 固體聚集體的形成。
圖源:IRB Barcelona
西班牙科學家團隊最近發現了一種與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相關的關鍵機制,這一發現可能解釋了高比例的自閉症病例。自閉症是一種以社互動動困難和異常行為模式為特徵的發育性腦部疾病。約20%的病例中,能夠檢測到顯著的基因突變。近日,國際科學家團隊提出了一種可能解釋其餘80%病例的機制:一種對腦發育至關重要的蛋白質片段的缺失。
這一蛋白質片段由24個化學字母組成:GCAAGGACATATGGGCGAAGGAGA。研究人員認為,這24個字母可能是逆轉自閉症的關鍵。在神經元中,CPEB4蛋白起著指揮家的作用,調節數百個對腦發育至關重要的基因。2018年,西班牙研究人員發現,自閉症患者缺失了這一蛋白質的一個片段,與這24個DNA字母有關。他們的新研究揭示了這一片段缺失如何導致200個與自閉症譜系障礙相關的基因失調。
參考來源:
https://english.elpais.com/science-tech/2024-12-04/the-24-dna-letters-linked-to-autism-gcaaggacatatgggcgaaggaga.html
4. 月球年齡有了新估計,45.1億年史上最老

圖源:Andrew McCarthy
發表在Nature上的一篇論文認為,月球形成時間大約在45.1億年前。因為約43.5億年前月球表面曾發生過“再熔融”過程,或許掩蓋了月球一段更古老的歷史。一般認為,月球是在早期地球與一個火星大小的原行星相撞(影響地球歷史的最後一次大撞擊事件)後形成的。對該事件發生時間的估算是基於對月球岩石樣品的測年,這些岩石樣品據推斷是從撞擊後存在的月球岩漿海中結晶形成的,如此推算出月球的年齡在43.5億年左右。
但是這個資料與其他證據之間存在矛盾,如月球上環形山的數量以及月球表面部分鋯石礦物的年齡,這些證據顯示月球的年齡可能高達45.1億年。新研究認為,月球可能經歷了充足的潮汐加熱,導致了約43.5億年前的這次類似為月表“整容”的再熔融事件,這可能“重置”了這些月球樣品的表面形成年齡。
5. 我國上山遺址發現距今一萬年的稻米酒

遺址位置和出土文物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美國斯坦福大學,聚焦我國浙江上山文化遺存,利用多種微體化石分析技術,發現了東亞最早酒類釀造新證據,揭示了一萬年前上山遺址稻米釀酒技術。
該團隊浙江省浦江縣上山遺址採集了12件陶器殘片。這些陶器代表發酵、盛裝和烹飪等用途。植矽體分析顯示,陶器殘留物和陶土含有大量馴化稻的植矽體。這表明稻米是上山人群的重要植物資源。同時,稻殼和稻葉被用於陶器製作,進一步證明稻米在上山文化中的核心地位。研究分析了紅曲黴和酵母遺存在不同陶器型別的分佈,發現了小口罐中的數量顯著高於用作炊器的罐和用來加工一般食物的大口盆。這表明,陶器型別與特定功能相關,其中小口罐可能專門用於釀造發酵酒。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412274121
點選下方知社人才廣場,檢視最新學術招聘
擴充套件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