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用電磁波轟擊大金字塔,有驚人發現

埃及吉薩大金字塔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這座4600年前的古老建築可能不僅僅是法老的安息之地,還可能是一座巨型能量站
科學家們利用電磁波對這座金字塔進行了探測,發現它能夠聚焦並增強能量,將其集中到特定的腔室和基座周圍。電磁波是一種能穿越宇宙的輻射形式,在研究中被廣泛使用,因為它們與物質相互作用的方式可以揭示建築結構的組成、排列及動態特性
研究表明,能量會在金字塔內部的“國王密室”、“王后密室”以及未完成的地下密室內積聚科學家由此推測,吉薩大金字塔可能是一種巨型諧振器,能夠捕捉電磁波並放大能量
退休航天工程師克里斯托弗·鄧恩(Christopher Dunn)研究金字塔多年,他認為金字塔的建造目的遠不止作為陵墓。2024年4月,他在《喬·羅根訪談節目》(Joe Rogan Experience)中提到,金字塔北側的通道與用於傳輸微波和電磁能量的管狀結構極為相似。
“這正是吉薩能量站理論的一部分,”鄧恩解釋道,“兩種化學物質被引入密室內,混合後會釋放氫氣,進而產生能量。”
然而,科學家們仍不清楚古埃及人為何要將金字塔打造為巨型清潔能源站。研究人員推測,古埃及文明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先進。鄧恩認為:“金字塔的每一部分都可能有實際用途,而不僅僅是象徵性的結構。”
鄧恩花費30年對金字塔進行計算機分析,得出結論:古埃及工匠可能掌握了先進的工具、現代建築技術,甚至大型機械儘管目前沒有考古證據直接證明這些裝置的存在。
早在2018年,俄羅斯ITMO大學的研究團隊對金字塔的電磁特性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分析了波長介於656至1968英尺(約200至600米)之間的電磁波,這是典型的無線電頻率範圍。研究人員在計算模型中忽略了地球大氣層及周圍環境的影響,專注於金字塔在純粹電磁環境中的響應情況。
他們還進行了更接近現實的實驗,將金字塔置於石灰岩基座之上(類似其在吉薩高原上的真實位置),觀察其如何與電磁波相互作用。結果顯示,金字塔的內部結構,包括三個主要腔室,能夠聚集並放大外部電磁波的能量。
在理論模型中,當特定頻率的電磁波撞擊金字塔時,會激發“多極共振”(multipole resonances),這是一種取決於物體形狀和材料的電磁共振模式。研究表明,位於金字塔中心的國王密室比其他腔室更能集中電磁能量。
在模擬金字塔實際坐落在石灰岩上的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電磁能量集中在金字塔底部,表明基座可能在能量分配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鄧恩進一步指出,王后密室可能是一個“反應腔”,用於製造氫氣。他解釋道:“氫氣會填滿金字塔內部的空間,包括國王密室。”
至於金字塔收集和利用能量的方式,鄧恩認為,地球持續受到微波輻射的轟擊,這些微波可能源自宇宙中最基本的氫原子,甚至可以追溯到宇宙大爆炸。不過,古埃及人不可能直接向金字塔注入氫原子,因此,鄧恩推測他們可能使用兩種化學物質,分別沿著通道倒入王后密室,在密室內發生化學反應,釋放氫氣,從而激發能量共振。
然而,這兩種化學物質究竟是什麼?古埃及人又是如何掌握這些知識的?這些仍然是未解之謎。
俄羅斯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發現可能會在現代科技中得到實際應用。借鑑吉薩大金字塔的能量特性,ITMO團隊計劃設計奈米顆粒,以模擬金字塔在無線電頻率範圍內的能量聚焦效應。這些微小顆粒理論上可以用於開發新型感測器和高效太陽能電池,實現更先進的能量利用技術。
吉薩大金字塔究竟只是法老的陵墓,還是一座遠古高科技能源站?這一問題仍未有定論。但研究表明,它的建造方式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複雜,可能隱藏著古埃及人未被充分理解的科學智慧
當天匯率
1 美元=7.25人民幣
歡迎關注 華人生活
華人生活app 全新升級了
華人生活app成為你
拓展人脈和商機的工具

閱讀原文網址下載華人生活平臺,
美國同城分類資訊網免費釋出平臺!
點選下方原文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