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板牙抱團養娃群”跟雲同學們聊天,聊到了孩子的學習模式。
有同學提到了開放式的學習環境,我也分享了,我從同事那裡得到的經驗。

不止一個學霸的媽媽提醒過我:不要輕易讓孩子在自己房間學習、寫作業。
他們還小,還沒有充分的自控力,管住自己。她們的孩子足夠優秀,但她們還是堅持,一定要讓孩子呆在自己能看得到的地方。
像我家兩個娃,我無法分身、兼顧他倆。這時候,家裡的大桌子就排上大用處了。

我家的大桌子就是這樣,但是我拍照技術不行,拍不出來這樣的效果。因為滿意,後來老王在之前的辦公區又買了更長的一張的,這是那裡的效果圖。
仔細算算,從大寶上學搬到西城到現在,我家的大桌子已經用了快超6年。
6年前,老王為了放下這張大桌子,放棄了沙發、茶几,還拆掉了一面非承重牆,被我吐槽到不行。這哪裡是客廳啊,這麼小的房子配了一張超大桌子……
6年後,我想說,大桌子真的很香!
現在,我帶二寶都是以大桌子為“主戰場”,陪她看書、做手工。
上次帶二寶手工做漢服,各種材料一大堆,當時就慶幸,幸虧有張大桌子!

有時候,大寶也會加入。我們三個人各做各的,看書、寫作業、工作,有時聊兩句,感覺很不錯。
最近我帶大寶期末複習,也是在這張大桌子上,語數外的複習材料堆了一大桌子。
他自己都說,有我陪著,開小差的次數少了,效率提高很多。
大桌子,說白了不過就是一張大點的餐桌,有什麼特別的?
一家人一起吃飯
在我眼裡,沒有什麼是比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熱氣騰騰的飯,更讓人幸福的事了。
最早家裡只有我和老王兩個人,小小的餐桌也承載了很多我們之間的溫馨記憶。
自從有了大寶二寶,老人又來幫忙,小餐桌越來越不夠用了。大桌子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即使是粗茶淡飯,一家人也是坐在一起,其樂融融地一起吃,就覺得很溫馨。

這可比帝王家吃得好卻坐得遠,開心多了

。

尤其是開放式廚房的家庭,更需要一個離廚房很近的大桌子,使用頻率絕對會很高。

一起聊天、娛樂的親密空間
電影《時間都去哪兒了》講述了一個祖孫三代住在大房子裡,相互之間卻沒有交流的故事。
爸爸在刷手機,媽媽敲著鍵盤忙工作,孩子在自己的房間玩耍,爺爺一個人坐在客廳看電視,唯一的交集就是吃飯。

可以說,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濃縮了很多現代家庭的樣子。
如果有一張大桌子,就可以很大程度改變這種情況。
成年人處理工作任務可以在這張桌上,小孩子學習也可以在這張桌子上。
圍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下棋、做手工、玩遊戲……很多事情,都可以同一時間、同一空間,同時進行。
這時,即使是各自做自己的事,也會有一種大家在一起的感覺。
我之前分享過一對二胎夫妻的搬家故事(二胎夫妻放棄豪宅,一家6口住55平老房,卻讓千萬人羨慕不已),他們也把最好的空間和陽光,留給了“圖書室”裡那張大長桌。
一家人圍坐,看書,學習,喝茶,日子悠長,幸福愜意。

家人多一些在一起的溫馨時間,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會更近。
繪本《幸福的大桌子》,就藉著一張陪伴了六個孩子成長的大桌子,平淡又深情地講述了一個溫馨的家庭故事。

兔奶奶面對著大桌子,獨自吃著晚飯。

一年前,她的對面還坐著兔爺爺。
三年前,他們的小兒子還住在家裡。

再早一點,二兒子和兩個雙胞胎女兒也住在這裡。

六年前,大女兒和大兒子也都住在這裡。
那時候他們一家八口,圍著這張大桌子吃每一頓飯。不僅吃飯,喝茶、聊天、休息的時候,一家人也一起圍坐在大桌子旁邊。

孩子們從小就是這樣的。孩子們在桌子上寫作業、看圖畫書、下棋。有時躲在桌子底下玩捉迷藏,過家家。

這張兔爺爺親手做的桌子,承載著太多回憶,隨著孩子們的長大,孩子們一個接一個地離開,最後,一個不剩。
正當兔奶奶黯然神傷,覺得自己應該更珍惜那段時光的時候,小兒子回家看望自己,說起下個月兔奶奶過生日,會叫上兄弟姐妹一起給兔奶奶慶生。
雖然小兒子很快就走了,但兔奶奶環視著空蕩蕩的大桌子,臉上笑眯眯的。
“到時候,桌子上一定要擺滿每個孩子喜歡的食物。”

在這個故事裡,桌子是這個家的中心,為所有家庭成員留下了數不清的美好回憶。
我家也是這樣,一家人經常圍坐在桌子旁,大寶給我們講學校發生的軼事,二寶講在幼兒園的見聞……
我們也經常全家一起做手工、畫畫、玩遊戲,大寶二寶兩人還經常比賽,氣氛總是嘻嘻鬧鬧、快快樂樂的。

相信再過幾十年,我會很慶幸自己可以擁有這麼多美好的回憶。
打造共同工作、學習的氛圍
上學時,我最喜歡的就是學校圖書館裡無敵豪華的超大桌子,尤其人少的時候,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無限攤開,想要翻閱的資料隨手就可以拿到,就倆字兒:舒坦。

當然,大桌子的好不僅僅在於它能放很多東西,也在於它可以打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它可以自然形成一個讓全家人都能夠加入、可以自由交談溝通的學習區域。
估計不少同學可能不同意我這種說法,覺得孩子學習,一定要在一個安靜、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更好啊。
但無論從腦科學的角度看,還是從孩子心理發育的角度看,共享空間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①大腦需要
日本作家養老孟司曾說過一個觀點:一個健全的人,是大腦和身體都平衡的。
我們覺得讓孩子在密閉、安靜的空間裡學習效果更好,其實是隻片面考慮了大腦的需求,忽視了他們的身體感受。
從腦科學角度看,大腦工作時不斷變化、吸收外界資訊,身體與情緒感受會刺激大腦。

如果孩子處於家庭共享空間,比如跟家人一起交流、玩耍、幹活時,豐富的環境會讓孩子大腦接收更多元刺激,更易培養出聰明伶俐、富有創造力的孩子,具體來說,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好處。
一方面,能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動力。接觸多樣活動資訊時,孩子的好奇心被點燃,會更加主動地探索新知識、新技能;當不同觀點相互碰撞,孩子能從多元視角思考,他們的創造力也得以滋養。
另一方面,共享空間利於大腦全面發展。頻繁的交流對語言中樞成長有幫助,可以拓展認知邊界;與家人的互動中,孩子會進行情感交流,鍛鍊社交與情感處理能力,也會強化邏輯思維。
②學習效率高
反直覺的一點是,和密閉空間相比,孩子在共享交流空間的學習效率反而會更高。
《打造讓孩子自主學習的住宅》一書中,講述了一位很厲害的學霸,他家大大的桌子幾乎佔了客廳一半的面積。
在這張桌子上,除了就餐區域外,其他地方都擺滿了學霸的學習教具和文具,比如地球儀、歷史年表和補習班資料等。

圖源:《打造讓孩子自主學習的住宅》
一家人吃完晚飯後,學霸就會開啟他的學習計劃。
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和爸媽討論自己的課業。比如,討論“前蘇聯解體”的歷史,格林蘭的大小、地球儀的繪製等。
他時而是學生,向父母請教,時而又是小老師,跟爸媽科普他們不懂的知識。
大家自由討論、交流,不斷提出問題,然後你來我往地辯論。
在這樣的環境中,可以強化學習的動機、鞏固學習的知識。
這種模式其實就是非常高效、可以提升學習效率和內驅力的“費曼學習法”。要知道,內化知識最好的方式,就是講給別人聽。

圖源:《打造讓孩子自主學習的住宅》
這種孩子和父母一起提問、討論的方法,其實一直以來都被世界各大名校所推崇。
在牛津的課堂上,沒有教授者和接受者,只有談論者。
在美國知名私校埃克賽特學院,所有的課程、所有的學生,都在上一種課——圓桌課程。
在這裡,學習不是講和聽的關係,而是討論、交流的代名詞。

提問、討論可以讓自己的想法推陳出新,這才是真正的學習。
在家中設定一張大桌子,打造出一個共享交流空間,孩子們身處其中,受家人無障礙交流的氛圍感染,會主動提問、思考、討論,從而養成辯證、創新的思維習慣。
③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
讓孩子和家人在一張大桌子上學習,還有心理上的因素。
有研究表明,能夠將自己努力的狀態呈現在父母面前,孩子會更開心、更自信。
此外,再退一步從經濟的角度來說,現在房子那麼貴,大部分家庭的住房面積都很有限,我們普通人住的並不是幾百平的大house,可以寬裕地劃分出餐廳、客廳、書房等區域。
所以還不如整合在一起,用一張桌子同時解決吃飯、聊天、工作、學習和娛樂等問題,化繁為簡,其他房間的環境也會更敞亮一些。
前面說了那麼多,相信同學們都已經感受到大桌子有多香了,如果想添置一張合適的大桌子,該如何進行挑選呢?
材質安全、顏色搭配,這些都是基本要求,是首先必須保證的。
除此之外,根據我6年的使用經驗,有這兩點想提醒大家注意:
桌子的形狀、尺寸要合適
購買桌子時,一定要考慮形狀和尺寸是否適合家中環境。
方桌更實用,其他形狀的桌子都不如方桌的空間利用率高。

當然,對於有娃(尤其是學齡前兒童)家庭來說,一定要注意桌角,儘量選擇圓角無稜設計的,安全性更好一些,就算孩子沒有注意到桌角,撞了上去,也不那麼容易磕傷。
我家的桌子就是圓角無稜設計 ▼

高度要選在 70 ~ 80cm 左右,不高不矮,坐起來比較舒服。
不要為了遷就孩子的身高買矮桌子,大人坐著會非常不舒服,而且孩子長得快,使用年限也會有限制。可以給孩子單獨購買高一點的椅子,畢竟換椅子比換桌子實惠多了。
最近,市面上出現了可調節高度的升降桌,可以根據使用者的身高調整桌子的高低,相比固定高度方便很多。

確定大桌子的長度時,要考慮家庭成員人數。
要想讓每個人都滿意,要有足夠的桌面空間,確保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各有專屬 “小天地”,我的建議如下:
對於一家四口而言,建議選擇長度不少於 1.5 米的桌子。這樣一來,無論是孩子寫作業、做手工,還是大人處理工作、閱讀書籍,都能伸展自如。
確定桌面寬度的標準和長度不同,並不是越寬越好。一般來說,85cm – 110cm 的桌子就足夠用了。
過寬的桌子佔地方、導致空間佈局失衡還是其次,更關鍵的是,會讓對坐的家人距離過遠。
原本我們是想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桌子過寬,距離反而拉開了,偏離了初衷。
實際使用起來,120cm 寬我覺得就接近極限了,同學們選擇的時候,可以到宜家等線下體驗店,實際坐在桌邊感受下。

桌子結構要安全
大桌子的結構一定要選擇安全性好的,這條原則高於其他所有一切,要仔細檢視桌子整體是否穩定、牢固,桌子表面是否平滑、無瑕疵、無縫隙等。
尤其是穩定性,如果不穩,孩子稍有動作桌子就亂晃,非常影響使用體驗。
所以,造型的選擇上,一定要記得越簡單越好。過於繁複的設計反而會成為不安全因素,最好不要選擇不同材質拼接的桌面。
設計感強的桌子美則美矣,並不適合有娃的家庭,懂的都懂 ▼

我家用的這款桌子非常簡單 ▼

桌腿方面,也絕對不要選擇超出桌面的“外八字桌腿”。
孩子經常顧上不顧下,桌面是躲過去了,桌腿卻成了“絆腳石”——磕到小腳趾有多疼不用我多說,要是摔個大馬趴,門牙可能都保不住了……
而且,從空間利用角度來說,外八字桌腿向外擴張,佔用的地面空間更多,本來室內空間就有限,它又多佔了半平米。
還有一點,擺放椅子很不方便,外八字腿限制了椅子的數量。
這也是好多人打聽我家的桌子,我沒有推薦的主要原因。

好啦,以上就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關於我家大桌子的二三事。
不知道同學們之中有沒有和我一樣的“大桌子愛好者”?或者有沒有因為我幾年前“種草”而入坑的老同學?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使用心得~
部分圖源自網路,侵刪
也許你還想看看
【理科生必備寶藏APP】
喜歡記得點亮小紅心

川媽說說
幾年前,第一次分享我家的大桌子,好多同學就打聽怎麼買。當時沒有把它推薦給大家,一是因為它的外八字腿,坐著有些礙事,放椅子也不方便;二是,實木桌子非常沉,結實是結實,但很難移動;三是,我家桌子是所謂的設計師品牌,溢價比較高,我覺得可以找到價效比更高的選擇。
其實,這幾年我一直在找,看了很多品牌、也曾想過定製,但都因為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無奈擱淺作罷。今年9月終於有了轉機,長期合作的學習桌椅廠商說,他們研發很久終於把大長桌做出來了。11月份,給我們寄了一張樣品。我們研究、暴力使用了好久,產品總體很好,但有些細節不是很滿意,給他們提了一些建議,又給退了回去(天價運費啊

)。
本來覺得,今年估計沒戲了,只能再等明年。誰知道廠商如此重視大長桌,竟然加班加點完成了迭代的2.0版本。我們剛收到了樣品,初步測試很滿意,等我們再仔細研究清楚,就可以放心推薦給大家了。
對大長桌感興趣,想提前瞭解產品細節資訊的,可以加入我們的“板牙抱娃養娃群”,我們會在那裡提前更新產品測試、使用的最新反饋資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