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全澳!110年後,ANZAC日萬人黎明齊聚悼英魂,這些瞬間讓人淚目,不看真的會後悔….

(請為澳洲華裔候選人Andy Yin投上寶貴一票)
本文參考來源:abc/網路
注:本文綜合整理媒體資訊,無任何立場!
今晨,全澳各地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澳新軍團日(ANZAC Day)黎明紀念活動

這一傳統始於1915年4月25日,澳大利亞與紐西蘭軍隊首次在土耳其加里波利登陸,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

110年過去,儘管戰爭已遠去,但那份犧牲與堅韌的精神,仍在世代傳承。

首都堪培拉:儀式由長號聲開啟

在堪培拉的澳大利亞戰爭紀念館(Australian War Memorial),儀式由皇家澳大利亞空軍軍官、維拉朱裡族(Wiradjuri)原住民詹姆斯·埃文斯(James Evans)吹響的獨特迪吉里杜管(Didgeridoo)開啟,以此致敬第一民族戰士。

隨後,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帶來致辭,呼喚團結與希望:
“我們仍能感受到他們的精神。願他們的犧牲,成為我們照亮黑暗的希望。”

海軍副司令馬特·巴克利(Matt Buckley)少將也表達了對年輕一代的信心:
“如果黑暗再臨,我相信這代人和未來的人會挺身而出。”

風雨無阻:悉尼、墨爾本萬人共鳴

悉尼馬丁廣場(Martin Place),儘管天空飄雨,成千上萬人依然聚集悼念。
新南威爾士州州長克里斯·明斯(Chris Minns)表示:
“沒有比為了國家獻出生命更高尚的公共服務。”
而在墨爾本悼念聖地(Shrine of Remembrance),則因“歡迎儀式”中的少數觀眾起鬨引發短暫騷動。

甘迪吉瑪拉族(Gunditjmara)長者馬克·布朗(Mark Brown)正在進行歡迎詞時被打斷,但更多人用掌聲回應,支援儀式繼續。
主持人賈斯汀·史密斯(Justin Smith)強調:
“這清晨不同於任何時刻,我們在這裡銘記曾為我們而戰的靈魂。”

每個角落都在紀念:從熱帶雨林到偏遠鄉鎮

全國各地同步舉行儀式,從塔斯馬尼亞霍巴特(Hobart)昆士蘭湯斯維爾(Townsville),每一個地方都上演著屬於自己的悼念時刻:
  • 珀斯國王公園(Kings Park),寒冷清晨中數千人肅立致敬;
  • 湯斯維爾,12歲女孩莉莉·沃爾什(Lily Walsh)佩戴著自己因父親阿富汗服役獲得的“家庭堅毅獎章”出席紀念;

  • 昆士蘭莫文(Morven)這個僅184人的小鎮,舉行了史上首次黎明儀式,鄉親們紛紛為祖輩點亮燭光;
  • 黃金海岸的庫倫賓海灘(Currumbin Beach),當地人在海上撒下已故退伍軍人的骨灰,完成一次“海葬”。

傳承之音:從老兵到新聲代

新南威爾士墨里布拉(Merimbula),14歲少年喬丹·曼斯菲爾德(Jordan Mansfield)吹響《最後的哨聲》,為黎明劃下神聖一筆:
“那一刻,時間靜止,每個人低頭默哀……我希望我的一代繼續傳承這份記憶。”

塔斯馬尼亞朗福德(Longford),祖孫三代共同出席儀式。紐西蘭出生的莫琳·沙德博爾特(Maureen Shadbolt)回憶兩位叔叔的從軍經歷,其中一人永遠未歸。
她的孫子奧蘭多(Orland)動情地說:
“這些犧牲,讓我們今天的生活成為可能。”

和平的召喚:紀念,不止於回顧

霍巴特紀念碑,紅光照亮黎明,塔斯馬尼亞州州長芭芭拉·貝克(Barbara Baker)朗讀悼詞,牧師理查德·漢弗萊(Richard Humphrey)引用教宗方濟各之言:
“我們應選擇理解與對話,而非傲慢與對抗。”

風雨交加,也澆不滅的火種

即使在惡劣天氣下,數千人仍堅守崗位。
布里斯班、陽光海岸、阿德萊德、傑拉爾頓等城市無一例外迎來人群匯聚,有的甚至因暴雨而臨時取消儀式,但民眾自發悼念從未停歇。

西澳翁斯洛(Onslow)這個曾遭日軍轟炸的小鎮,人們圍繞紀念碑追憶那段歷史。而在南澳芒特甘比爾(Mount Gambier),5,000人共同點燃記憶的燈火。

紀念不止一日,傳承才是永恆

今年的澳新軍團日,再次喚起了全國的集體記憶,也成為年輕一代接棒歷史的起點。

從凱斯·考克斯(Keith Cox)芒特艾薩(Mount Isa)吹響他的最後一支《最後的哨聲》,到每一個孩子莊嚴站立的身影,這一天的意義早已超越紀念,更是一次代際對話。
“我們不只是回望過去,更是在塑造未來。”

今日話題討論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歡迎留言評論~
– END –
 歡迎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