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諷刺!加拿大醫療系統全球倒數第2,引以為傲的免費醫療瀕臨崩潰

—————++++++—————-
溫哥華港灣
(微信ID:bcbaynews)
每位加拿大人幾乎都有一段被醫療系統“坑”過的親身經歷——不是在走遍各家門診診所後仍被拒之門外,就是找不到家庭醫生,又或是為了提升生活質量的手術一等就是幾個月甚至幾年。
當一個國家的醫療支出佔GDP比例在全球排第四,卻在消費者選擇中心(Consumer Choice Center)釋出的《醫療節省時間指數》(Healthcare Time Saved Index)中排名倒數第二,這無疑說明系統出現了根本性的問題。
該指數依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制定的年均醫生就診次數標準,綜合分析多個國家的等待時間、學術研究、官方報告、其他指數、調查資料及新聞報道,對全球20個最先進醫療體系中的“節省患者和醫務人員時間”的效率進行了13項維度評估。指標包括遠端醫療預約節省的時間、非處方避孕藥的可及性等。
即便是排名最高的國家也未獲得滿分75分,顯示出醫療體系仍有提升空間。丹麥和荷蘭並列第一,得分為60分,瑞士以55分緊隨其後。而加拿大的表現卻令人失望,僅得20分,排在倒數第二,僅高於愛爾蘭的15分。
這一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加拿大全國平均門診等待時間為68分鐘,為所有國家中最長;擇期手術等待時間也居首位;在非慢性病患者(病程不超過3個月)就診等待時間方面,加拿大同樣排名倒數第三。在一個以節省時間為重點的醫療排名中,加拿大患者擇期手術中位等待時間長達210天,平均每年花費218分鐘進行常規檢查,這樣的表現自然難有好名次。而且,等待時間越長,病情惡化的風險就越高,從而進一步加重本就超負荷的系統。
不過,好訊息是,加拿大人並不對這個問題麻木:73%的受訪者希望進行重大改革,69%的人表示願意在公立醫療系統之外增加私人選擇。瑞士和荷蘭——這兩個以生活質量高著稱的國家——正是因為引入私人醫療選項而名列前茅。人們常擔心私營醫療會導致低收入人群失去平等獲得醫療的機會,但這在瑞士、荷蘭,甚至魁北克都未曾發生。魁省已經透過與私人診所合作的方式有效清理了醫療積壓。
OECD資料顯示,88%的瑞士病人在提出預約請求的當天即可見到初級保健醫生,僅有12%需等待更久。相比之下,加拿大有68%的患者等待超過兩週才能看上家庭醫生。而在預約專科醫生方面,瑞士只有25%的患者等待超過一個月,而加拿大則高達60%
瑞士成功的秘訣在於將“去中心化+私營醫療服務”與“強制性健康保險”相結合。相比之下,加拿大的醫生、醫院床位和裝置數量在OECD國家中排名靠後;而瑞士透過服務競爭提升了醫療質量。同時,瑞士政府設立了保險底線,確保沒有病人因負擔不起醫療費用而被拒之門外。
事實上,加拿大已有類似做法的法律先例。2005年,加拿大最高法院在“Chaoulli案”中裁定,魁北克居民Jacques Chaoulli因髖關節手術等候一年而未能及時獲得治療,違反了加拿大和魁北克人權憲章中的基本權利。此案後,魁北克政府著手透過與私人診所合作,減輕手術等待壓力。2023年,該省六分之一的公費日間手術便是在私人診所完成的。這並未削弱公立系統,反而成為病患“救命”的洩壓閥。
《醫療節省時間指數》應成為又一次向決策者敲響的警鐘。大多數加拿大人都渴望改變,並希望擁有更多醫療選擇。真正缺失的,只是決策層改革的意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