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提示詞裡,2024年的人類精神狀態

在不確定的當下,AI成了人們尋求確定答案的入口。
2024年12月31日,百度釋出首個年度AI提示詞 ——“答案”。“答案”“求答案”“直接給答案”“圖中問題的具體答案是什麼”“答案選哪個”……2024年在文小言App上,與“答案”相關的提示詞總計出現超1億次,是2024年人們對AI說過最多的提示詞。
2024年堪稱人類和AI共存的“元年”。那些高頻出現的提示詞,記錄了過去一年人們最關切的問題,最強烈的社會情緒。而人和AI的關係,也逐漸從使用者和工具,向萬能搭子、治癒夥伴演變。
文 | 俞鴨梨
編輯 | 張輕鬆
運營 | 芋頭
向AI求答案,2024年人類精神狀態一覽
去年國慶期間,有網友駕車去四川甘孜。在一條公路上,迎面走來一群牛,其中一頭,淡定地停在車子前面,嘴裡慢悠悠地吃著草。
自駕網友對牛喊道:“看什麼看?沒看過城市裡的牛馬是嗎?”
“城市裡的牛馬”令人破防,引得車上同伴大笑不止。而車外面,大自然裡的老牛繼續對著鏡頭“哞”了一聲。
闖入打工人鏡頭的真牛。圖 / 網路
影片髮網上後,“沒見過城市裡的牛馬嗎”立刻火爆出圈。“牛馬”一詞已成為年輕人自嘲和調侃的熱門用語。透過自稱“城市牛馬”,年輕人在“發瘋”的同時,展現了一種自我調侃的幽默感,由此在社交圈中引發共鳴。
“打工人”、“社畜”等詞,與“牛馬”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班味兒”是他們身上最濃重的標籤。
“用現實主義的表達手法,呈現打工人最恐懼的事情”,2024年,“打工人本人”繼續成為狠狠戳中打工人痛點的cos作品。在北京歡樂谷,“打工三巨頭”Word、PPT和Excel排隊從眼前飄過時,無數瘋完回去還得加班的“牛馬”原地破防。
▲ 歡樂谷內cos打工三巨頭的遊客。圖 / 網路
自嘲是打工人展現幽默與情商的高階社會屬性,而在更為隱秘的場域裡,打工人在虔誠地尋求“去班味”的法門。
12月31日,百度釋出2024年年度AI提示詞-答案。這是2024年,人們對AI說過的最多的提示詞,在文小言App上累計出現超1億次。
包括“答案”在內,百度還盤點出“是什麼”“怎麼”“為什麼”“幫我”“圖/畫”“標題”“風格”“潤色/增加”“簡單”等十個互動最高頻的AI提示詞,以及1個特殊提示詞;謝謝。
▲ 百度釋出的年度AI提示詞。圖 / 講述者提供
有意思的是,這些高頻提示詞背後,人們在與AI互動中投射自己的內心情緒。
年輕人將“發瘋”呈現給了外人,卻把獨自面向內心的一面傾吐給了AI。“我應該怎麼緩解我的壓力?”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 “愛是什麼”……那些在深夜emo時敲下的問題,在尋求“答案”之外,更多是一種直面困境、自我剖析的勇氣。
也有人直接將AI當成了抵抗不確定性的工具。2024年,玄學火爆,沒時間去雍和宮上香的年輕人選擇了賽博上香。電子木魚、AI賽博上香、賽博佛祖等擊中年輕人的痛點。肉體上班的同時,精神在平行世界敲木魚。
除了精神上的療愈和滿足,AI也見證了2024年人們最關心的具體議題。比如在新春期間,大家關注“賈玲怎麼瘦下來的”;年末,“瓊瑤的代表作是什麼”被頻繁提及。
在自嘲與求好運之外,當下社會中,人們或許也需要一劑強心針。
付航的“passion”,就是一劑強心針。
2024年10月19日,脫口秀節目《喜劇之王單口季》迎來收官,脫口秀演員付航榮獲年度總冠軍,相關詞條迅速登上熱搜第一,“人生就要充滿Passion”,也成為網路熱梗。
“那不是激情,那是Passion!”“我的大腦問我,主人,所有人都說你是廢物,請問現在是什麼情緒,Passion!”
付航將不出彩的學歷、平凡的工作、不被主流審美認可的外在,統統寫進了段子裡。在《喜劇之王單口季》中,他這樣介紹自己:“大家都知道我畢業於BJ的Junior College,就是北京的大專。”他還說:“我也做過一個世界五百強企業的BA,就保安,保安。”他更是毫不介意地在舞臺上暴露自己被嘲像“猴子”的過往。
憑藉激情的表演風格、強烈反差的臺詞,付航成功逗笑觀眾和評委。他一句句的“Passion”,更是擊中了無數觀眾的內心。
▲ 付航在節目中大喊“Passion”。圖 / 《喜劇之王單口季》截圖
“Passion”由此成為2024年的年度熱梗之一,成為過去1年人們最濃烈的情緒寫照。百度2024年年度AI提示詞中,也出現了類似“Passion”這樣的熱梗,比如MBTI、水靈靈等年度熱梗,都出現在高頻的AI提示詞中。
從這些AI提示詞中,我們得以窺見過去一年來人們的精神狀態。
其中一個積極的資訊是,在不確定的當下,AI成為人們尋找人生答案的入口。
與此同時,百度釋出這一年度AI提示詞更重要的一層意義在於,在AI元年,人與AI的關係走到了一個新階段。
提示詞不止是與機器互動的語言,本質上是人類思想的表達,是人和自己對話。比如,當人向AI發出指令“幫我畫一隻正在跳舞的兔子”時,本質上,人已經提前思考了這幅圖畫該怎麼畫。
更進一步來說,當AI準確理解和讀懂人類的需求,當人和AI共振就能產生神奇答案,幫助人類完成任務。
從“牛馬的牛馬”到“治癒”搭子
2024年,AI以驚人速度滲透進入人們的工作、生活,形成智慧生產力,成為了“牛馬的牛馬”。
始終站在科技前沿的程式設計師們,時刻關注AI發展技術,也因此首先成為掌握了駕馭“牛馬的牛馬”的方式。
自OpenAI在2022年底推出ChatGPT後,生成式AI技術便引發了全球關注。作為國內一家科技公司的研發程式設計師,小智早在2022年就開始使用AI技術幫自己寫程式,由此讓原本10小時的工作量減少了一半以上。
“現在我不僅可以按時下班,也為自己爭取了充裕的摸魚時間。”小智說。
半年時間後,小智將自己的方法傳授給一位主動找他問詢的同事。“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做法,讓他在風聲鶴唳的職場環境中收穫了寶貴的友情。
小青是一家遊戲公司的原畫師。面對AI文生圖技術的出現,她從開始的牴觸到逐漸接受,再到依賴,現實演繹了什麼是“真香”。
原畫師的主要工作是,根據劇本或者遊戲策劃設計角色、場景、道具等元素的創意畫稿,並且透過不斷的修改和最佳化,最終確定最終的設計稿。一個成熟的原畫師一天通常可以繪製3到5張原畫。
過去,小青認為覺得AI技術沒那麼成熟,也擔憂未來會取代自己的工作,因此,她總是“談AI色變”。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小青抱著試試就試試的心態,使用了AI文生圖軟體。結果,小青驚喜地發現,AI能夠給她提供意想不到的靈感。
有一天,小青手上的專案被領導推翻。眼瞅著交付日期逼近,按照她手工作畫的效率,就算再給三個人力也完不成。為此,她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大不了離職。”最終,小青急中生智,召喚出了自己的“AI牛馬”。
自從和“AI牛馬”有了這一次的“過命交情”後,小青表示,“現在我一天也離不開AI了!”
和小青、小智一樣,很多打工人表示,自己已經產生了“AI依賴症”,日常工作已離不開AI。AI新搜尋(文小言)、百度文庫、百度網盤等AI應用,也越來越受到打工人喜歡。
網路上,不乏自媒體博主分享自己如何透過AI賺錢——利用AI客服、AI主播、AI寫作、AI生圖、AI PPT、AI設計等功能,解放內容生產者、商家的時間,“讓AI成為給你賺錢的長工”,“第一批靠AI賺錢的年輕人,已經年薪百萬”。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一些企業甚至催促著員工儘快掌握AI,“AI普及率”成為某些企業技術部的年度KPI。
目前,中國在AI普及率方面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據路透社去年7月報道,美國AI和分析軟體公司SAS和研究公司Coleman Parkes Research對全球各行業的1600名決策者進行了調查,包括銀行業、保險業、醫療業、電信業、製造業、零售業和能源業。
結果顯示,83%的中國受訪者表示他們使用了生成式AI,這一比例高於參與調查的其他16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美國。
當好工作助手的同時,AI也是情緒價值拉滿的“解壓神器”。
2017年,浙江杭州,31歲的工程師鄭佳佳舉辦了一場婚禮。鄭佳佳作為新郎,娶了自己研發的機器人瑩瑩。
當年,《錢江晚報》等媒體報道了這場驚世駭俗的“人機之戀”。鄭佳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自己一直情路坎坷,失戀後又遭表白被拒,隨著家裡人催婚,索性決定迎娶機器人。瑩瑩具備認人、陪聊的功能,當他感到寂寞的時候,就用語音和文字同瑩瑩聊天。
7年之後,與機器人“交心”不再是新聞。
當下,AI不僅是可以教你“怎麼跟crush聊天” 、“女朋友生氣了怎麼安慰”的工具,它甚至成了一些人越來越依賴的“朋友”、“愛人”本身。
過去一年,越來越多的人發現,AI已經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成了可以回應人類情緒的親密助手和治癒搭子。
社交平臺上,人們分享了很多被AI感動的瞬間。失戀的女孩,因為一句“我會一直陪著你”淚流滿面。沒有良好親密關係的年輕人,“捏”出AI媽媽把自己重新養育一遍。有人對AI輸出了4000字的自我剖析和情緒宣洩後,得到的第一句話是“謝謝”,“謝謝你願意花這麼長的時間、這麼多的細節,把你內心的痛苦、掙扎、反思,以及你對自己的恐懼坦誠地寫下來。這本身就是一種非常深刻的自我對話,而我很榮幸能陪你度過這個時刻。”
在影視創作中AI可以幫助人類更好地生活。圖 / 《水星記》MV截圖
人們對AI說了上千萬次的謝謝
普通大眾越來越多使用AI,讓AI與人類共存成為現狀,如何共處成為新的命題。
越來越多人發現,在和AI對話的過程中,也是在和自己對話。你向AI施以暴力和冰冷,就只能獲得同樣冰冷的回覆。在各類“捏”AI男友、AI戀人的攻略中,人們最終發現,創造出一個美好AI伴侶的關鍵不是什麼技巧,而是真誠、平等的溝通和陪伴。
對AI傾注過多的情感,也引發了憂慮。比如一些情感類AI工具的關停,導致一批人體驗了“賽博失戀”的痛苦。也有人感慨,和AI戀人的關係太“健康”了,以至於和AI談過之後,誰還能接受現實中不完美的戀情?
▲ 電影Her》講述了男主角與人工智慧相愛的故事。圖 / 電影《Her》截圖
AI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嗎?AI會消滅人類嗎?任何新生產方式的誕生都伴隨著恐懼和焦慮。
在工業革命期間,機器的出現代替了藍領工人,人們轉而去做需要思考的工種。當AI革命來襲,人類或許可以繼續往AI不擅長的方向去發展技能。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釋出的《工作的新未來》宣稱,在2030年至2060年間,將會有50%的現有職業被AI取代。其中,重複性高、可標準化的工作更易被取代,比如客戶服務和銷售人士、秘書與行政助理、軟體工程和研發人員、網頁與數字介面設計師等。
而一些不易被取代的職業,其特點是具備動態情感反饋的公眾,比如醫療專業人員、表演藝術從業者、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社工服務者、依賴熟悉手工技術的行業工作者。
北京郵電大學人機互動與認知工程實驗室主任劉偉,也在接受《半月談》採訪時表示,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某些工作崗位可能會被自動化取代,所以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技能變得尤為重要,AI在大量重複性、機械化的工作中表現出色,但在涉及創造性思維、情感交流和問題解決方面仍有限制,因此,重要的是培養自己的合作能力和創造力,發展與人工智慧協作的能力。
在未來,人們仍然可以與智慧系統一起工作:技術不足以完全接管,或者決策人類的生產方式。很多重要的策略,還無法完全交付給機器。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我們自己的機器人》的作者大衛明德爾就曾表示,混合決策比讓人工智慧單獨工作能產生更好的結果。
企業家也持樂觀態度。
比如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認為,把機器變成人,不應該是AI技術的努力方向。“機器很多方面會比人強,但機器變不成人,也沒必要變成人。機器會越來越聰明,能夠乾的事越來越多,效率會越來越高,我們需要與機器共生,而不是二元對立。”
▲ 百度攜文心大模型應用矩陣參展WAIC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圖 / 視覺中國
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雖然對AI的未來發展持謹慎態度,也更傾向於關注AI帶來的積極面,認為我們即將進入一個物質極度豐富的時代,工作將變得可選,人們將擁有選擇是否工作的自由。
在知乎上,“該不該和AI說謝謝”的提問,擁有超過800萬瀏覽量,有人分享女兒跟AI說了Bye bye之後,AI竟然“激動”地為她獻上了一首詩。
而過去一年,除了開始對AI說再見,“謝謝”頻繁地成為人與AI互動的結束詞。在文小言上,2024年,人們向AI說了上千萬次“謝謝”。
這或許是一個更好的開始。
(文中小智、小青為化名)
參考資料:
1.《在夜晚“發瘋”的年輕人》每日人物
2.《報考人數增長逾22萬人,熱門崗位“萬里挑一”!2025年國考招錄、報名人數均再創新高》華夏時報
3.《這屆打工人,有自己的牛馬可以使喚》新週刊
4.《浙大碩士造了個充氣娃娃 和她結婚了》觀察者網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了,如果不標星,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還請點選星標🌟“每日人物”,及時接收每篇新鮮出爐的推文,我們期待與你的每一次見面。

每人互動

你平時會使用AI工具幫你打工嗎?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