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南加5.2級強震,洛杉磯多個華人區“劇烈晃動”!“全球大地震”引熱議,大使館發重要提醒…

《洛杉磯華人資訊網》出品,轉載須徵求許可,規範署名(公號名/ID/作者),違者必究
洛杉磯華人資訊網4月14日綜合報道 4月14日週一10點09分左右,聖地亞哥縣東部發生6.0級地震,包括洛杉磯在內的整個南加都有強烈震感。
後來經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證實,地震降為5.2級,震中位於聖地亞哥縣東北部的朱利安(Julian)約2.5英里,震源深度約8英里。
美國地質調查局官網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人員傷亡的報告。
地鐵公司宣佈,出於預防措施,他們已經取消了在聖克萊門特(San Clemente)的608號線。
地震發生時,不少民眾第一時間感受到明顯晃動。核桃市(Walnut)一位華裔居民回憶說:“突然門開始晃動,我以為是有人進來了,然後電腦也開始搖,我才意識到是地震。”
地震發生後,多位居民表示有“晃得很厲害”的感覺。
地震引發了南加州多地居民的警覺,包括哈仙達崗(Hacienda Heights)、科維納(Covina)、奇諾崗(Chino Hills)、天普市(Temple City)等華人區均有民眾表示在睡夢中被地震驚醒。還有不少人被突如其來的手機警報聲嚇到。
地震學家Lucy Jones博士表示,這次大地震顯然是沿著埃爾西諾斷裂帶(Elsinore Fault Zone)發生的,在週日之前還發生過3.3級的前震。據報道,週一地震後不久,該地區還發生了幾次較小的餘震。
埃爾西諾斷層被認為是聖安德烈亞斯斷層(San Andreas Fault)的一個“小姐妹”,大約每年經歷一次4.0級地震。
Lucy博士表示:“我們所看到的沒有什麼令人驚訝的。不應該會有任何結構性破壞。如果有的話,那也是在一棟相當糟糕的大樓裡。”
與此同時,Lucy表示南加居民不用擔心海嘯警報。Lucy說:“只要地震發生在陸地上,就不會引發海嘯。必須是海底斷層活動,改變海底地形,才會形成海嘯。在極少數情況下,滑坡也可能引發海嘯,但要造成足夠大的滑坡觸發海嘯,地震至少要達到7級以上。
州長辦公室在社交媒體上釋出的一份宣告中表示,州長紐森已聽取了有關地震的簡報。該州正在與當地急救人員一起評估損失,以及是否需要緊急響應。
洛杉磯市長凱倫·巴斯(Karen Bass)也對地震發表了回應,“我們的洛杉磯消防局已進入地震模式,並已啟動對城市進行例行調查,以評估任何損害。城市團隊將繼續監控。”
此次地震屬於聖地亞哥山地地區常見的淺層地震型別,震源深度較淺,因此儘管震中遠在東南部的朱利安,仍能讓整個南加州,包括洛杉磯和橙縣在內的廣泛區域產生明顯震感。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提供的地圖,震中附近的朱利安屬於山區地帶,地廣人稀,但地質結構複雜,地震活動頻繁。此前該區域也曾多次發生小規模地震,不過像此次規模超過5級的地震,在當地並不多見。
此次地震再次引發南加州居民對“下一場大地震”的擔憂。專家此前曾警告,加州處於多個斷層帶交匯處,長期面臨較大的地震風險,尤其是聖安德烈亞斯斷層活動頻繁,一旦發生大震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和財產損失。
在北美,只有阿拉斯加每年記錄的地震比加州多。
這次南加州地震發生的時間點,也恰逢全球對地震災害格外關注的時刻,前不久緬甸剛發生強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與此同時,日本大地震相關話題近日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引發熱烈討論。許多網友不禁將目光投向太平洋地震帶,擔憂地殼活動是否正在進入新一輪活躍期。
日本未來30年內大地震機率80%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4月14日釋出重要通知,提醒中國公民注意防範地震災害。
大使館官網截圖
日本是地震多發國家。去年8月位於南海海槽西端的宮崎縣發生7.1級地震,日本政府釋出了“巨大地震提醒”。據日本媒體報道,3月31日,日本政府公佈最新南海海槽大地震風險評估報告,將未來30年日本發生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機率從70%提升至80%,稱地震可能波及西起沖繩、東至福島的廣大區域,導致29.8萬人死亡,造成1.8萬億美元經濟損失。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提醒旅日同胞注意防範地震災害:
一、切實增強防範意識,及時瞭解掌握地震自救知識,適當儲備飲用水、食品、防災急救用品等應急物資。
二、透過電視、網路、廣播等方式密切關注地震動態、氣象預警和防災資訊,利用手機APP等設定災害提醒,災害發生後第一時間避難。
三、災後只有在避難所才能穩定獲得飲食、休息、通訊等基本保障。建議提前確認附近避難場所資訊,遵循當地政府釋出的預防、避難指令,儘快轉移至避難所等安全地帶。
四、積極透過“中國領事APP”或者微信“中國領事”小程式進行“海外公民登記”,以便災害發生時及時聯絡、獲得救助。
五、綜合考慮有關因素,建議穩妥安排赴日旅遊、留學,慎重選擇購置房產等。
地震時該怎麼辦?
專家指出,在地震期間,瞭解如何正確保護自己並減少傷害是至關重要的。
加州公共衛生部(CDPH)提供了以下詳細指導方針,說明在此類事件期間應採取的正確步驟:
“Drop, Cover, and Hold On”是在地震發生時用以保護自身安全的一套應急行動指南。
Drop (蹲下):
目的:在地震發生時迅速降低身體重心,防止失去平衡和摔倒。
操作:感覺到地震第一時間內,應立即蹲下,用雙手和膝蓋著地。
Cover (掩護):
目的:保護頭部和頸部免受飛落或倒塌物體的傷害。
操作:用一隻手臂或雙手護住頭部。如果附近有堅固的傢俱如桌子或書桌,應儘可能躲在其下。如果沒有可用的遮蓋物,應儘量靠近內牆,遠離窗戶和外牆,避免靠近可能落下的物體如書架或懸掛物。
Hold On (堅持住):
目的:確保在震動期間保持穩定,防止被晃動或震動移動。
操作:如果你已躲到桌子或其他堅固傢俱下,應抓緊傢俱的一部分,準備隨著其一同移動。震動停止前保持這一姿勢。
洛杉磯最值得關注的兩個微訊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