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最高達54℃,這裡的人不僅能適應,甚至還能外出跑步

片來源Pixabay
撰文 | clefable
審校 | 二七
2020年8月的一個下午,美國加州東部的沙漠公園——死亡谷國家公園的氣溫達到了54.4℃(130華氏度),而在剛過去不久的7月,這裡有一半的白天氣溫都達到了48.8℃及以上。2021年7月和 2023年7月,這裡再次達到了這一極端高溫。毋庸置疑,這是地球上最炎熱的地方之一。
此時,來到這裡的遊客恐怕會在緻密的熱浪中,切身感受到窒息、身體升溫和缺水帶來的生理威脅。這個荒漠化地區也在此時展示出了最無情的一面。在這裡,人的汗液幾乎是一齣現就蒸發殆盡。在酷熱之下,人體會因散熱不足,出現體溫調節系統失衡。不過機體仍會努力散熱,這時人的外周血管會擴張,導致大量出汗。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不活動,在1~2個小時內,人體也會因為水分和鹽分大量喪失而血壓降低,進而出現頭暈(大腦供氧不足)、虛弱和肌肉痙攣(脫水和鹽分喪失導致)等症狀。這就是我們常認為的中暑。
死亡谷 圖片來源Pixabay
較為嚴重的中暑症狀包括熱衰竭和熱射病(重度中暑)。熱衰竭患者會出現中暑的所有症狀,但意識清醒,體溫還在正常範圍內,因此只要挽救及時就可復原。然而相較之下,熱射病患者機體的核心溫度通常超過了40℃,並出現嚴重的意識改變,更容易出現永久性的器官性損傷甚至死亡。正常的處理方法包括移至陰涼處、幫助中暑者降溫、補充水分或電解質水(重度中暑者適量,可能會引發嘔吐)以及最為關鍵的——醫療求助!
然而相比於遊客,在最炎熱時節仍在死亡谷居住的大約600位居民,面對酷熱表現得會更好一些。更為恐怖的是,在這個時節,居住在公園內爐溪(Furnace Creek)社群的一些居民還會在戶外慢跑——可以試想一下在最炎熱一天的3~4點出門的感受。他們似乎非常強壯,已經徹底適應這裡嚴酷的氣溫。
在克服極端酷熱
死亡谷因造山運動而形成,四面環山,其中的惡水盆地(Badwater Basin)是北美海拔最低的地方,位於海平面以下86米。周圍的山會擋住季風送來的雨,導致空氣極其乾燥和導熱性增強,因此陽光直射會讓當地的地表溫度更迅速地升高,而低窪的地勢又導致熱空氣難以流動,這些都造就了這裡極端的高溫。不過即便如此,這裡仍有豐富的植物和動物棲息,高山融雪餵養了植物,植物又進一步促進動物的生存。而這裡其實一直都有人居住,過去一千年來這裡曾是美洲原住民的家園。
惡水盆地 圖片來源Pixabay
1913年7月10日的下午,美國氣象局曾在爐溪紀錄到了56.7℃的高溫,這是地球表面有紀錄以來最高的環境空氣溫度,測量標準是測量距離地表1.5米、沒有陽光直射的空氣的溫度。不過考慮到年代有點久遠,一些專家正在質疑這一氣溫資料的獲取方式以及其準確性。不過就算這一資料取消,爐溪仍然會和科威特(亞洲國家)以54℃的高溫並列為有地球最高氣溫紀錄的地區
如今的死亡谷已經成為了一個以極端酷熱為標誌的旅遊點,但這裡遠離世俗,可以擁抱自然和寧靜。這裡也新增了一批永久性居民,這些居民通常是這一國家公園管理局或當地度假村的員工,也有很多是旅遊季節來的臨時工人,包括導遊。那麼,他們如何在這麼炎熱的地區長久生活呢?在將來,這或許是很多人需要思考或者面對的問題。
根據當地居民的說法,顯然最初,他們只能強迫自己的身體去適應。通常,他們需要先經歷一段非常不舒服的時間,通常是一年左右。之後,他們的身體似乎開始認識到環境無法改變,進而接受了當下的處境。而正是在這一年中,“自然選擇”淘汰掉了很多身體無法適應這裡的人。
最開始,人們的身體會不適應極端高溫,這時高溫會迅速壓倒人體,導致大量出汗和疲憊,隨後是中暑等更糟糕的結果。不過從中恢復過來後,大概幾周後,大多數人的身體就會開始適應,他們的出汗變得更多,身體的核心溫度得以降低,血管出現改變以增加皮膚中的血流量,增加散熱。
危險叢生
在爐溪的社群中配備有現代化的設施,電力、通訊和水等都有較好的保障,但一旦要出門(從這裡前往最近的小鎮也需要至少1個小時),居民們就需要做好應對措施,畢竟死亡谷夏季過高的溫度會讓一些簡單活動都充滿危險。獨自一人出門、沒有帶夠足夠的飲用水,通訊工具或交通工具故障,這些都會增加人們遭受高溫威脅或被困在炎熱沙漠裡的風險,而死亡的風險也會迅速增加。
死亡谷中的鹽澤湖 圖片來源Pixabay
因此一些居民在出門時,為了防止手機無法接收訊號,常會帶著備用的衛星電話,且必會帶著足夠的飲用水。據當地一些居民的說法,他們幾乎不會單獨出行,且會經常檢查自己的車,避免其在出行的途中拋錨。
在爐溪的社群中,大多數居民的房子中都會配備有2種空調,一種是普通的空調機組,一種則是蒸發冷卻器(也稱為沼澤冷卻器)。蒸發冷卻器的內部是吸水後的溼墊,當其抽入室外的熱空氣時,溼墊上的水就會蒸發吸熱給空氣降溫,進而讓進入室內的空氣變得涼爽。不過,有些居民根本不會使用空調,他們會讓自己的身體去適應高溫(不建議嘗試),同時也會堅持鍛鍊。
死亡谷中枯萎的植物和動物 圖片來源Pixabay
這也是為何他們可以組建一個在夏季跑步的小組——這種活動已經堪稱為一種極限運動了。“我們絕對不會讓遊客在夏天去死亡谷跑步。”一位居民表示,如果你每天都(在這裡)跑步,而身體已經習慣了48℃的高溫,那麼溫度再稍微高一點(48.8℃)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還有一位居民說,她真正覺得自己適應這裡的環境,是當氣溫為26℃時,她開始感覺寒冷。
多個地區極端高溫
近年來,全球的平均氣溫正在上升,死亡谷的高溫天氣數也在增加,這也極大限制了當地居民戶外的活動時間。而在那些原本更適合人們生活的地區,破紀錄的高溫也變得越來越常見。就在今年5月的最後一週,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都遭遇嚴重熱浪襲擊,氣溫一度升至50℃以上。據統計,這一期間,印度有超過31個城市的氣溫都達到了45℃。5月30日,印度首都德里的氣溫更是上升到了52.9℃,這也是印度迄今有紀錄的最高氣溫。
在這樣持續的熱浪衝擊下,印度有數百人死亡,而其中一個關鍵的原因是沒有較好的降溫措施或者沒有及時降溫。據悉,印度當地一名40歲的男性所待的房間沒有空調和風扇,他最終因熱射病而死亡。當醫生檢查他的遺體時,發現其體溫已經升到了41℃。
近年來,我國6月和7月的極端高溫天數也在增加。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資料,去年6月21日至24日京津冀等地高溫天氣極端性強、持續時間長、40℃以上高溫範圍廣,最大值為41.8℃,為華北地區近10年來6月最強高溫過程。7月,全國平均高溫日數(日最高氣溫≥35℃)5.4天,有12個國家站日最高氣溫超過歷史極大值,新疆吐魯番站最高達到48.7℃。而今年的高溫似乎來得更早一些,6月13日6時至14日6時,全國國家級自動站共510個站點出現超過40℃的高溫。
據公眾號“科研圈”的訊息,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的研究人員於2023年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他們使用廣義極值分佈擬合1959年到2021年的歷史氣象資料紀錄,發現過去60年間,全球有31%區域的日最高氣溫紀錄突破理論極值,處於異常範圍。更糟糕的是,包括京津冀環渤海區域在內的世界多個地區有可能遭遇比以往更極端的熱浪。
如果我們不可避免地將要面對逐漸增加的高溫和熱浪,或許最應該做的是增強身體機能,以及避免在高溫下待太久的時間,同時避免高溫下過多的體力活動。
參考連結: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life-in-death-valley-one-of-hottest-places-on-earth-2020-8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death-valley-130-degrees-fahrenheit-hottest-since-1931-2020-8
http://cmdp.ncc-cma.net/influ/moni_china.php
https://www.britannica.com/place/Death-Valley
https://www.usgs.gov/geology-and-ecology-of-national-parks/ecology-death-valley-national-park-0
https://mp.weixin.qq.com/s/PJ_eRLmZem50UFgaKYphJA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環球科學”。如需轉載,請在“環球科學”後臺回覆“轉載”,還可透過公眾號選單、傳送郵件到[email protected]與我們取得聯絡。相關內容禁止用於營銷宣傳。
-電商廣告-

《環球科學》2023年合訂本(下)正在熱
戳圖片閱讀原文
立即購買
點選【在看】,及時接收我們的內容更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