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座秘訣
乘坐飛機旅行,往往長路漫漫,
因此,一個好的座位選擇其實可以極大地提高你旅行的舒適度。
但是究竟該如何選,對於很多人來說難免兩眼一抹黑。
一位澳洲資深飛行員就此專門為澳媒撰文,向大家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建議。

如果你不是頭等艙或者商務艙的大款,
對於普通乘客來說,飛機上的座位可謂一場 “抽籤”,
身邊或許是哭鬧的嬰兒、打呼嚕的大叔,或者是頻繁起身上廁所的大媽,
這些都構成了飛行旅途中“豐富多彩”的一部分。
我大多數時間其實都在飛機駕駛艙裡,那裡堪稱 “最佳景觀位”。
在三萬五千英尺的高空,日出日落、壯麗的雲層,還有遠處雷暴的電閃雷鳴,每一幕都令人震撼。
不過,偶爾我也會以普通乘客的身份坐進經濟艙,這時候,選座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尋找機艙內的隱藏空間
在澳洲國內航班的主力機型——波音737和空客A320上,
大家都知道12到14排附近是逃生出口區域,這裡的座位通常有更寬敞的腿部空間。
唯一的“代價”是,你必須在緊急情況下願意協助開啟機翼上的逃生門,幫忙疏散。
但如果你坐的是737,除了前三排商務艙之外,第4排其實是個被低估的“寶藏”位置。
它是經濟艙的第一排,幾乎擁有商務艙一樣的腿部空間,
這裡不用承擔任何額外責任,而且下飛機時還能更快一步。
如果是坐大型飛機,比如波音777、787,或者空客A330、A350、A380這些 “大塊頭”,
想要伸展空間,可以選擇在艙門旁邊的座位。
很多航空公司允許你花點錢鎖定這些 “黃金位”,運氣好的話,值機時還能撿漏免費選上。
不過要注意,千萬別選緊急出口那排的靠窗位。
因為逃生滑梯收納艙的設計會在窗邊鼓起一個大包,反而影響你伸腿。
選中間或靠走道的位置才是王道。

後排其實也能先下飛機
為了提高飛機的週轉效率,越來越多的航班採用了“前後門同時登機和下機”的方式。
這時候,登機牌上的 “27C” 反而可能讓你成為最早下機的人之一。
畢竟從後門直接下機,速度比全飛機的人都從前門排隊快多了。
不過,這也有點小門檻,
從後門上下機,意味著你得上下幾段扶梯,
尤其是帶著孩子和一堆iPad之類的裝備時,可能會有點折騰。
另外,遇到惡劣天氣或者夜間航班,航空公司可能會臨時取消雙通道下機,
這時候,你就只能多花10分鐘,把電影看完了。
選靠窗還是靠過道
對我來說,選窗邊還是走道,得看飛行距離。
如果是短途國內航班,我肯定選窗邊。
畢竟我依然熱愛那些窗外的美景,而且靠著機艙壁打個盹也很方便。
但如果是長途飛行,選擇就得看 “行動需求”了。
萬一半夜想起身活動一下或者去趟洗手間,坐在窗邊可就難受了。
畢竟誰都不想半夜爬過熟睡的鄰座吧?
不過走道位也有“風險”,那就是小心你手肘被推車撞到,
畢竟那些推車的 “方向感” 跟超市裡最難推的購物車有得一拼。

哪裡的座位最安全
一項針對過去35年飛機事故資料的研究發現,機艙後部中間的座位,死亡率最低。
雖然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考慮到飛機極低,
特意為了安全坐到後排中間、被夾在兩個陌生人中間,似乎就有點“用力過猛”了。
更何況,澳洲航空公司的安全紀錄本身就非常出色。
歸根結底,座位這件事,還是看你願意為舒適付出多少,
或者你是否願意早點線上值機,或者到機場後禮貌地和地勤溝通,爭取到自己想要的位置。
畢竟,每個人心裡都有屬於自己的“最佳座位”,
只是遺憾的是,飛機上的1A永遠不可能人人都有…
閒話澳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