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不發言,不重要

本文是圓方的第1098篇原創
(點選標題下方小耳機標誌可收聽音訊)
01

最最引人注目的

“民營企業座談會”

開完了,不知道各位小夥伴,特別是創業者企業家們,有沒有“被”組織學習呀?

真正對政策敏感的,不應該等待“被組織學習”,而應該認真研究,好好理解。如果不知道從哪裡去理解這個會議的,可以去看圓方前天寫的這一篇,兩次“座談會”的不同訊號,或許會對與這個會議有更深刻的理解。
前天這一篇前後發了四次,才發了出去。中間大概刪掉了一千多字的分析和表達,所以有些“語焉不詳”的感覺。如果有想要深入探討的,可以早上6:30到圓方影片號的直播間蹲一波?
在昨天直播的時候有一位小夥伴就問:
京東為什麼沒有參加?馬雲為什麼沒有發言?
說實話,這個提問似乎有問出了那麼一點點“意思”,但是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理解這次會議背後的“意思”。所以今天,計劃從三個維度,幫助大家去理解一下這會議的“三重意思”。
02
在直播的時候,圓方回答:
每個行業是有代表性的,馬雲已經代表了電商行業了,所以馬雲去完之後再邀請一個電商行業可能就不太合適了。
同理,宇樹跟大疆某種程度上也是比較類似的企業,但是宇樹可能最近更火一些,而且宇樹現在還處在快速成長和放量期,宇樹是一個成長型的,他其實更需要這樣的支援。即便大疆去了,對於他的業務發展其實也沒有太大幫助,他已經是全球的壟斷型的龍頭了。但是宇樹不一樣,在這次會議之前,很多省領導他其實對宇樹都沒有概念的,但是我相信從今天結束之後,會有非常多的省委書記級別的領導去找宇樹聊招商引資。所以,這次會議對宇樹來說可能更重要。
所以理解這次座談會的第一個意思,是“代表性”。
去的都是行業的代表性人物,或者更具體說是領軍企業,雖然電商的規模很大,但是如果阿里,京東,拼多多都去了,一方面會擠壓其他行業的名額,另外一方面會不會也傳遞出去一下“錯誤”的訊號呢?
03
而除了“代表性”以外,理解這次座談會的第二個意思,是“引導性”。
我們設想,如果這次參加座談會的名單中,有“王健林”等地產大佬,會不會傳遞出來一些不一樣的“訊號”呢?
2018年開座談會的哪個時候,中國的企業排行榜中,地產和金融佔了半壁江山,而在不到七年後,借用網上看到調侃的一句話,“許不再登天安門了,健林不再談小目標了,楊老闆不再稱霸宇宙了,優等生阿萬也進ICU搶救了……”
而這次座談會,最最突出的就是“含科量”,點聚焦“硬核科技”“新質生產力”等領域,參會企業多屬於科技創新型或實體制造業,當然也有農業和服務業,但也都是和“新質生產力”應用掛鉤的。
而這個“行業選擇”就體現了其“引導性”。
04
那,為什麼“馬雲”沒有發言?
在直播中,圓方回答:
“其實,馬雲去,就是一個“徵兆”,而他發不發言其實反而沒有那麼重要。”

而這,也體現了這次座談會的第三個“意思”,是

“團結性”。

其實在這次座談會中,還有一位其實應該也要被關注一下,那就是新希望集團的“劉永好”。
嚴格意義上,“馬雲”和“劉永好”,在中國商業發展歷程上是差著輩分的。
1999年,在馬雲剛剛出道的時候,新希望集團就已經是中國飼料行業龍頭。劉永好自1982年創業,從養鵪鶉起步,到1995年分家後成立新希望集團,在99年,營收規模就已經快達到百億的規模。
1996年,劉永好更是參與創辦民生銀行併成為主要股東,透過金融資本反哺農業主業。至2001年,新希望集團已是民生銀行第一大股東,構建了“農業+金融”雙輪驅動模式,而這離馬雲成立支付寶還有3年,距離馬雲成立“螞蟻金服”還有12年。
……
……
……
而大家也應該“團結一致向前看”了,這也是“團結性”的由來。
05
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實際上也成為隨後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
……
……
……
……
……
或許這次“座談會”看完,有小夥伴會認為,最先“鼓起幹勁”,開始轉變的都是企業家們。圓方覺得不然,可能最先鼓起幹勁的是另外一群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