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MacBookAir釋出!對比一下Win輕薄本的優勢與劣勢

就在昨天,蘋果低調開啟了MacBook Air的預售,新增天藍色外殼,升級到M4處理器,3月7日上午9點接受預約,12日正式發售:
相較於MacBook Pro系列的“專業度”,Air更適合普通人選購,即便你從來沒了解過蘋果電腦,也可以從MacBook Air開始入門。
有專業軟體需求的人除外,依舊推薦你瞭解本行業適配的產品後再買。
筆吧評測室會在MacBook Air發售後儘快給大家帶來產品點評,那麼在此之前,我們先來簡單聊聊Windows輕薄本相較於Mac都有哪些優劣勢吧:
ThinkPad X1 Carbon
左滑看介面
機身左側
機身右側
它的配置如下:
Ultra 7 258V 處理器
32GB LPDDR5x 8533MT/s 記憶體
2TB 固態硬碟
14英寸 2880×1800解析度 100%DCI-P3色域 120Hz重新整理率 OLED屏
電池容量 57Wh
厚度 15.8~16.8mm
重量 984g
介面卡重量 324g
參考售價15999元
它的優缺點如下:
優點!
1,機身很輕僅984g,且質感不錯
2,高負載下風扇噪音較小
3,鍵盤觸控板手感較好
缺點!
1,14寸輕薄本中,電池容量較小
2,搭載廣色域屏,但未搭載色域切換功能
3,售價較高
【升級建議】
這臺電腦拆機很簡單,D殼上僅4個螺絲,擰鬆後即可去下後蓋。
雙通道32GB LPDDR5x 8533MHz記憶體能滿足大部分用途的需求,記憶體與SoC封裝在同一基板上,無法更換。
測試機的固態硬碟容量為2TB,型號為海力士 PCB01,支援PCIe5.0×4和NVMe,機器有僅有一個2280規格的M.2插槽,如有需要可以自行更換固態硬碟。
【購買建議】
1,對機身重量極為敏感
2,對鍵盤手感的要求很高
3,擁有蜚英騰茂的社會地位
ThinkPad X1 Carbon身為高階Windows輕薄本,在產品定位上與蘋果MacBook Air重合度較高,均面向高淨值商務人士。
螢幕方面,實測色域容積123.7%DCI-P3,色域覆蓋99.7%DCI-P3,SDR下實測螢幕最大亮度420nits,開啟HDR後,區域性最高亮度可達639nits。
螢幕不支援色域切換:
以DisplayP3為參考,平均ΔE 0.85,最大ΔE 1.86。
螢幕在49%即77nits亮度以下為PWM調光,開啟HDR後,為全亮度類DC調光。
介面方面,機身左側依次為USB-A 5Gbps、兩個雷電4(均支援65W PD充電和DP1.4影片輸出)
機身右側依次為HDMI2.0、USB-A 5Gbps和3.5mm音訊介面。
續航方面,日常應用模擬指令碼的測試成績為8小時14分。
噪音方面,它的滿載人位分貝值為43.0dB。(環境噪音為30.8dB)
ThinkPad X1 Carbon有兩個配置,只有硬碟容量區別,這臺2T版的售價來到了17999元,國補後15999元,1TB的版本便宜2000元。
所以如果你想要一臺超輕的旗艦商務本,並且預算比較充足,那麼這檯筆記本可以考慮一下。
但如果你對價效比有很高的要求,那麼這臺電腦可能不太適合你。
【散熱分析】
上圖是ThinkPad X1 Carbon的拆機實拍圖,雙風扇單熱管的組合。
室溫25℃
反射率1.0
BIOS版本:N4BET35WW(1.07)
針對標壓處理器,我們使用Stress FPU進行壓力測試。
在滿載狀態下,CPU溫度在71~79℃之間波動,功耗20~28W,P核頻率2.7~3.1GHz,E核頻率3.2~3.6GHz。
左滑看烤機背面溫度
機身背面溫度
表面溫度如上圖所示,鍵盤鍵帽最高溫42.5℃出現在字母“Y”鍵上,WASD鍵為38.2℃,方向鍵30.3℃。左腕託溫度為28.9℃,背面中心點39.5℃。
總的來說,ThinkPad X1 Carbon的散熱表現中規中矩,23W左右的效能釋放對Lunar Lake來說基本夠用
豬王的良心結語

在Windows高階輕薄本陣營中,ThinkPad X1 Carbon頗具代表性,甚至很符合我對Windows輕薄本的刻板印象,以下是它針對蘋果MacBook Air的優劣勢:

注意,此對比不摳細節,僅從Win陣營的整體角度進行比較。
1,價格
蘋果MacBook Air起售價7999元,看似很便宜,實際上低配僅有16GB記憶體、256GB硬碟,很“丐”。
而Windows陣營百花齊放,要高階的有X1 Carbon,要價效比的有機械革命,中間還有榮耀、紅米、聯想小新、ThinkBook等一群機型,從低到高切得很細。
2,便攜性
看見MacBook “Air”就會下意識覺得它很“輕薄”,但實際上它真正厲害的地方是“”而不是“”。

新款MacBook Air重量1.24kg,而Windows輕薄本有很多比它更輕巧的選擇,比如今天這款X1 Carbon就僅有984g。

主要原因在於外殼材質,蘋果採用了鋁合金CNC一體成型工藝,可以把機身做得超薄,但重量就難以控制。
3,擴充套件性

記住:

越薄的機器擴充套件性越差。

蘋果MacBook Air機身如此纖薄,自然介面很少,而Windows輕薄本普遍更厚,介面也就更豐富。

4,效能
如果討論MacBook Pro的效能,那這個話題永遠“吵不完”,但對於MacBook Air來說,我只建議普通辦公、影音娛樂的消費者選購,它可以玩簡單的遊戲。
但如果你想和同學一起電競,那別說MacBook Air了,Win輕薄本我也不推薦選購。
5,續航

雖然Windows陣營近幾年一直在追趕,但目前僅有個別產品能接近蘋果的續航水平,大多數輕薄本在續航上仍舊不是MacBook的對手。

6,噪音
如果說續航是Windows輕薄本正在發力追趕的方向,那麼噪音就是蘋果“強到令人絕望”的優勢。

MacBook Air沒有風扇散熱,無論什麼情況下都不產生噪音,也不會積聚灰塵。

而Win輕薄本再怎麼安靜,高負載下也會有風扇噪音,這方面完全沒得比。

7,螢幕

曾經螢幕也是MacBook斷層領先的領域,但如今Win筆記本已有不少螢幕素質優秀的產品了。

再加上蘋果近幾年在MacBook Air上沒有普及高刷、高亮度,在某些引數上Win輕薄本和MacBook處於交替領先的態勢。

8,鍵盤和觸控板
這方面其實很割裂,蘋果MacBook Air一直以來都不在乎“鍵盤鍵程”,即便現在淘汰了反人類的“蝶式鍵盤”,但蘋果在鍵盤手感方面依舊不如Win輕薄本。(特別是以ThinkPad為首的商務本)

而在觸控板領域,蘋果的優勢很大,雖然Windows陣營同樣有壓感式觸控板,但按壓反饋、手勢最佳化等方面表現參差不齊,整體不如MacBook。

需要再次提醒各位,這次對比並不摳細節,而是從Windows陣營的整體角度出發,去和MacBook Air進行比較。
你可能會發現某些Win輕薄本的擴充套件性和蘋果一樣爛,又或者你找到了續航能爆殺蘋果的Win本,這都屬於正常現象。
在我看來,MacBook Air的選購併不能用“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是否該買MacBook那你就不該買MacBook”這種抖機靈的話來概括。

對於Microsoft 365、視訊會議、影音娛樂等基礎需求來說,任何電腦都可以考慮,包括蘋果MacBook Air也是能用的。

所以未來我們也會盡快給大家帶來新款MacBook Air的點評,感興趣的可以持續關注我們。


相關文章